• 人文与社会译丛:技术与时间:123
  • 人文与社会译丛:技术与时间:1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文与社会译丛:技术与时间:123

296 全新

仅1件

吉林吉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 著;裴程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8-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 著;裴程 译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4778916
  • 定价 6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14页
  • 字数 244千字
  •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内容简介】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作者在第一卷中综合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起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的新关系。
【作者简介】
贝尔纳·斯蒂格勒(1952— )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曾任巴黎国际哲学院教导主任、宫片涅技术大学“技术认识、技术组织和技术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法国音像研究所副主任,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的数字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他的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博士论文,被认为是22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作者本人也因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哲学新星。
【目录】
前 言 

导 论 

第一部分 人的发明 

引 论 

第一章 技术进化论 

1. 一般历史与技术史 

2. 技术体系 

3. 技术体系及其与经济、社会体系的关系 

4. 技术体系的极限 

5. 发明过程中的理性和决定论 

6. 发明和革新 

7. 工业投资:技术体系、经济体系和国家机器的联合进化 

8. 持续革新:技术和科学的新型关系 

9. 技术的普遍性 

10. 人与物质的耦合 

11. 趋势和事件 

12. 种族差异和技术分化 

13. 作为根源的地理因素和作为“一体化进程”的种族特性 

14. 技术动力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 

15. 趋势的两个方面 

16. 技术环境作为冲淡内在环境的因素 

17. 进化的持续性 

18. 工业技术的进化必然要求放弃技术理论中的人类学假设 

19. 机械学:关于工业物体具体化过程的科学 

20. 作为运行物质的工业物体的遗传学 

21. 技术在工业社会变迁中的主导地位 

22. 技术物体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23. 工业物体的突变、系谱和自然发展 

24. 超前是组合环境产生的条件 

第二章 技术学和人类学 

1. 作为时间问题提出的技术问题的悖论 

2.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3. 人成为宇宙秩序及其自我毁灭的力量 

4. 技术的问题就是干预的问题:无度和尺度、天体秩序和灾乱 

5. 技术学 

6. 人类学 

7. 从《美诺篇》到《斐德罗斯篇》直至卢梭:“形而上学” 

8. 卢梭和人类学 

9. 平等、力量和差异 

10. 起源的不确实性、自然之声(“分辨”的含义)以及加勒比人的回忆 

11. 思维先于创造 

12. 脚和手 

13. 一切上到手头 

14. 集一切于自身 

15. 第二起源 

16. 偏离的内部:可能性 

17. 差异就是理性,理性就是死亡,死亡就是死亡的超前 

18.“跨越一个如此巨大的间隔” 

19. 再论第二起源 

第三章 谁?什么?人的发明 

1. 人的相关差异(différance) 

2. 一切从脚开始 

3. 领先和落后 

4. 骨骼、工具和大脑 

5.“技术意识”与超前 

6. 技术差异化的双重起源 

7. 器具助产术 

8. 三论第二起源 

9. 近人类的语言 

10. 裂变的记忆 

11. 特有语言差异的无差异性 

12. 已经在此、相关差异、后种系生成 

13.“谁”和“什么” 

第二部分 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引 论 

第一章 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1. 遗忘者的遗忘 

2. 死亡学:在手一无所有 

3. 在自身之外 

4. 出生和不确定性 

5. 爱比米修斯:孤僻者 

6.“无共同体者的共同体” 

7. 肝脏 

第二章 已经在此 

1. 器具条件 

2. 后理念:传统 

3. 知识的同一性和上手的“什么”的分量 

4. 持久地固定当即 

5. 程序与不确实 

6. 知识和退避 

7. 时钟:无未来一代的实时 

8. 固定和确定 

9. 个体化 

10. 存在的历史的延迟时间 

11. 存在的代价 

第三章 “什么”的解脱 

1. 日常性的分析:作为从“什么”的解脱(第一篇) 

1.1“谁”与“什么”的相关差异 

1.2“谁”与“什么”在日常性中的混同以及作为期待的在世存在的烦忙 

1.3 手作为“谁”对“什么”系统的(理解)把握 

1.4 胡塞尔的回忆概念和作为指引的“什么”的系统 

1.5 海德格尔的去远化的遗忘 

1.6“谁”的程序的中性(neutralité) 

1.7 作为“图像意识”的工具 

1.8 特有语言自身之外的特有的(无)忧和死亡的文章 

2. 过失性存在的结构:作为对“什么”的介入(第二篇) 

2.1 缺陷性存在:作为可能中断一切程序的程序化 

2.2 手的手段和“什么”的无限性 

2.3 作为唤回的重复以及非我的发明 

2.4 器具和科学之手 

3. 历史性的历史构造问题以及历史性作为“什么”的新面目 

(第二篇的最后两章) 

3.1 世界历史的“什么”的第二性 

3.2 世界历史之物的平俗化:第三回忆的遗忘 

3.3 附加物的精确性和收复 

3.4 精确性和可能性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 

法中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