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结鄰集•尺牍新钞三集》:周工亮繤 1936年6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2500册 张静庐校点 张天畴题签类

30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工亮繤

出版社上海杂志公司

出版时间1936-06

版次1

印刷时间1936-06

印次1

印数2.5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334页

上书时间2023-05-3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品完整无缺页。有岁月陈迹,边口等处略有疵裂。见图所示
注:我店图书图片全部实物拍摄。图片中的“水印”只防盗用,不为藏拙。有关书籍情况,店主会尽量如实详细描述,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请书友注意仔细观看斟酌。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我店提供的品相仅供参考,苛求品相者慎重下单购买,以免不必要的争议。
商品描述
*周亮工编选《尺牍新钞》共四选,收明清之际风气大开之时诸多文人尺牍。前三选《尺牍新钞》《藏弆集》《结邻集》得以行世并广为流传,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汇集了明清之际众多文人尺牍,保存了鲜活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史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不仅可从中欣赏优美的文字,借鉴古人尺牍写作的技巧,亦可从这些尺牍中挖掘珍贵的文学史料,考见文人行事,考察明清之际文学思想及其转型,文学流派之变迁等。
《结邻集》最早为康熙九年赖古堂刻本,其后亦有道光十九年北平雷学淦刻本。民国廿五年(1936)上海杂志公司《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据贝叶山房张氏藏版排印。1947年,贝叶山房又以《明二百家尺牍》为书名再版。《结邻集》的近代排印本甚少,除贝叶山房本以外,笔者未见其他版本。

*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祥符区)人, 明末清初官员、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周亮工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及第,曾任山东潍县知县,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任两淮盐法道、淮扬兵备道、福建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后屡次被弹劾判死刑,又遇赦免。康熙元年(1662年),起复为青州海道、江安储粮道。康熙十一年(1672年),逝世于南京,享年六十一岁。
       周亮工博学多才,诗文、金石、书画皆有很深造诣。古文宗法唐宋八大家,推崇严羽诗论。著有《赖古堂集》《读画录》等。

* *  20世纪年代,张静庐办的上海杂志公司推出了《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参加丛书校订工作的有阿英、施蛰存等, 题跋或题签者还有沈尹默、郁达夫、周作人等。丛书计划第辑共50种,打出“ 丛书杂志化,珍本大众化”的口号,每周出版一部,造成了一定的声势,畅销一时。(姜德明)
* * *施蛰存和阿英是主要编者,编委中还有胡适、周作人、郑振铎、郁达夫、俞平伯、林语堂等诸多大家,可谓集一时之盛。这套书所编选的,大多为符合当时流行风潮的晚明小品文和小品文作者的诗文集,出于市场的考虑,这一类书正好迎合了当时的阅读趣味。当然,其中还有数种词曲集,选稿和点校较之其他更为精良。
       书的装帧设计颇有意思:竖排右翻,不过却不是古籍线装,而是刚引进中国不久的锁线洋装法;每种的封面封底各有其色调,比如蓝底,或者黄底,纯色底上洒金(或洒银?);封面左上角有类似于线装古籍的那种书名框,书名题签则多出自上述所列编委等著名文化人之手。这些特色不可磨灭。时隔七十年,看到如今尚存的几本,还是觉得很精美。该丛书由贝叶山房发行,上海杂志公司经销。原定计划出数辑,每种以类似于杂志出版的周期刊印和发行,这就是所谓“丛书杂志化”。而编者将这些相对而言比较稀见的古籍校勘、标点出来印行,也算是在实践“珍本大众化”的出版理念。(茱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品完整无缺页。有岁月陈迹,边口等处略有疵裂。见图所示
注:我店图书图片全部实物拍摄。图片中的“水印”只防盗用,不为藏拙。有关书籍情况,店主会尽量如实详细描述,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请书友注意仔细观看斟酌。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我店提供的品相仅供参考,苛求品相者慎重下单购买,以免不必要的争议。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