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心里的宝:台湾传统手工艺撷英(全品库存书)
  • 手心里的宝:台湾传统手工艺撷英(全品库存书)
  • 手心里的宝:台湾传统手工艺撷英(全品库存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手心里的宝:台湾传统手工艺撷英(全品库存书)

3 1.5折 20 九五品

库存2件

福建泉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段皎琳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5026

出版时间2014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122页

定价20元

货号东霞A顶右/另置库C房A顶北

上书时间2023-12-27

竹林书斋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台湾的手工艺,起源于先人对原始生活的需要,随着台湾的开发而逐渐发展。台湾的先住民大多是大陆沿海地区的移民,他们不仅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技艺带到了台湾,而且结合台湾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的特有材料,发展出了台湾手工艺所特有的形态。从取材和制作来看,台湾手工艺较突出者有:烧陶工艺、木雕工艺、石雕工艺、竹藤工艺以及细金银工艺。台湾的传统手工艺,从男耕女织时代到声光电化时代,不仅未曾式微,反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扬。往年村妇野老农闲时的手艺如野花随时世兴败,如今或,登堂入室陈列在博物馆中供好奇游人观赏,或走进工厂由专业人员发扬光大,或走进研究院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台湾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是整个中国手工艺历史的具体而微。拉近距离看台湾手工艺界的复古和创新,从中悟出的道理,也将大有裨益于传统手工艺的薪火相传。

  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的不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明清时期漳州、泉州移民到台湾,由少到多、聚集而居,一种以同祖同乡为主的聚落社群从此建立。至此,台湾三百余年的发展史,实际也是一部移民史。

  以汉人移民为主的台湾社会,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例如祭祀共同的“唐山祖”,如王爷庙、妈祖庙、天上圣母庙、关帝庙等。因此明清两代移居台湾的汉人在聚居地大肆修建寺庙、道观和宗祠,而修建庙、厝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均是从原乡延聘的工匠,而这批来自原乡的能工巧匠则被当地人称为“唐山师傅”。这些陆续到台的漳泉工匠不仅为台湾早期寺庙建筑留下了精美的作品,同时也将海峡西岸的民间工艺技术和样式传播到了台湾,不仅为日后台湾的工艺美术储备了后备人才,更为两岸民间工艺的传播打通了渠道。若干年后,台湾便有了本地的工匠。时至今日,台湾大陆工匠的第五、六代传人,提到他们祖先、前辈的从艺经历时,仍能依稀勾勒出当年“唐山师傅”雕龙画凤的情形。

  但是早期移民,由家族衍生的村落,以祖籍的地缘而产生的“乡党”意识强烈,同时也由于强烈的排他性,因此商业活动中行业相互倾轧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给竞争激烈的民间工艺行业增添了许多特殊的色彩。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从台湾民间工艺分布的区域来看,有一种相对稳定持续发展状态,即台湾的木版年画在台南旧市米街最为集中;木雕在台南、彰化鹿港最发达;交趾陶主要在嘉义和台南;剪瓷雕主要在台南和彰化;刺绣和金银器也集中在台南和彰化的古老街区。

  台湾移民以闽籍和粤籍两大族群为主,这些移民与少数民族构成了台湾的主要社群,台湾手工艺便吸收和融合了汉人和高山族的手工技艺,逐渐发展出具有台湾特色的手工艺形态——兼具平凡的生活美和经久耐用的坚实性。另外,台湾传统手工艺结合传统性与民族性,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理念与感性,那份天人合一的人生观,那种浓厚善良的恕道精神,以及敬祖尊贤的礼仪观念深植其中。因为台湾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材料,其手工艺又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台湾南部垦丁探奇》是“图文台湾”系列之一。

  《台湾南部垦丁探奇》包括陶瓷工艺;木雕工艺等几部分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