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乐学
  • 中国传统乐学
  • 中国传统乐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乐学

55 九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忠良 著;王耀华 编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2

上书时间2023-09-04

江南之路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忠良 著;王耀华 编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343986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8页
  • 字数 356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中国传统乐学》作为一本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以学过现今通用的普通基本乐理(以下简称“普通乐理”)的读者为对象。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为了适应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专业和大学本科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当然,也可作为对大学本科其他专业甚至对中国传统乐理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据此,书中并没有对“中国传统乐学”作纯学术性的探讨。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归纳与总结了有关“中国传统乐学”研究的某些学术成果,其中,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汉族传播音乐形态的主要理论框架与基本论点,同时也探讨了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的某些问题,为了便于理解,书中在论述有关的理论问题时,特意从“音乐系”的角度作了比较研究。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现今通用的“普通乐理”教材中的大小调体系的理论规范,极有可能使我们不自觉的产生某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概念。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书中在阐述某些理论问题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我们所熟知的“普通乐理”教材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其目的在于使读者明确,不能用大小调体系来硬套中国传统乐理,而是要逐渐学会直接从中国传统乐学的角度来理解有关问题。
【作者简介】
  童忠良,男,1935年生。自1950年起,曾在中原大学、中南音专等校学习与工作。1961年毕业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曾任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和院长,现任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教授。撰有自著与合著书籍二十余部、论文数十篇。

  周耘,男,1960年生,获有文学和音乐学双硕士学位。现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博士候选人。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教学,已有论文、论著50余篇(部)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

  孙晓辉,女,1968年生,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在本院获硕士学位,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音乐文献学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声、音、律、调、韵

第一节 声与音

一、声

二、音

三、音阶的概念

四、五声音阶

五、五声的地位

六、五声调式

七、五正声与二变声

八、七声音阶

第二节 律与调

一、律

二、十二律

三、律位

四、调

第三节 韵

一、韵的特殊性

二、摇声

三、摇声与语言声调

四、音腔

习题一

第二章 传统宫调的律学基础

第一节 古代律学的基础理论

一、乐学与律学的关系

二、先秦有关声学的基本概念

三、度、量、衡与黄钟标准

四、正律器及律数

五、管律的探求

第二节 十二律位与旋宫理论

一、正律、变律与十二律位体系

二、旋宫理论与律制探求

第三节 多于十二的三分损益正、变律体系

一、钟律

二、琴律

三、京房六十律

四、荀勖笛律

五、三进六十律与祖孝孙二十律旋宫法

六、蔡元定十八律

第四节 十二律正律系统

一、《吕氏春秋》十二律

二、何承天新律

三、王朴律

四、朱载堉新法密率

习题二

第三章 中国传统记谱法

第一节 工尺谱

……

第四章 传统音阶

第五章 均、宫、调

第六章 旋宫转调

第七章 宫碉的不同命名系统

第八章 节奏、拍、板眼、板式、结构

第九章 调式音级的数理逻辑

第十章 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特征

第十一章 中西音体系的比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