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与超越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978753279019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卑与超越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9787532790197

正版库存书,内页全新,个别书籍封面略有磨损

29.44 6.0折 49 全新

库存280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90197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2757232

上书时间2024-04-10

智慧老头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生活的意义

不同的人,会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每个人所赋予的意义中,或多或少都有错误。谁也无法掌握生活的终极意义,而且我们还可以说,任何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意义,都不会百分之百错误。所有的意义,都位于全对和全错这两个特别之间。

第二章身体与心智

从生命之初开始,直到生命终结,心智和身体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作为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互相合作。心智如同发动机,带动着它在身体中能够发现的所有潜能,帮助身体寻找能够征服困难的安全位置。在每个身体动作、每个表征、每种症状里,我们都能看出心智的目标。

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

一定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有希望改善的某种处境。如果能保持勇气,那我们就会用专享直接、务实、令人满意的方法——改善处境——去努力消除自卑感。没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我们所陷入的紧张状态,会迫使我们采取行动。

第四章早期记忆

早期记忆尤其重要。首先,早期记忆中有生活方式最初的源头和最直接的表征。我们能据此判断某个孩子被溺爱还是被忽视,接受了多少与他人合作的训练,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合作,面对过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第五章梦

人人都会做梦,但明白其意义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其实是很令人惊讶的,因为梦毕竟是人类心智的普遍活动。人类一直对梦感兴趣,一直希望理解梦的意义。很多人觉得,他们的梦有深刻的含义,觉得梦奇怪而重要。

第六章家庭影响

与孩子的斗争,永远是失败的斗争:永远不可能通过斗争,逼迫或争取孩子进行合作。在这样的斗争中,最弱的人总是最终的胜利者。如果我们所要求的东西,他拒绝给我们,那么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用强制的方法获得的。如果我们认识到通过强制的力量不可能赢得合作和爱,那这个世界上要省却很多无用的努力,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矛盾。

第七章学校影响

学校老师的任务是发现孩子们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他们发现,有些孩子为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做好了准备,他们在家里已经受到过训练,对其他人有兴趣。有些孩子则没有准备好,如果个体面对问题却又没做好准备,那他就会犹豫、退缩。

第八章青春期

父母越要证明他还是个孩子,孩子就越要对抗,以证明自己是大人。在这样的斗争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对抗的态度。这时候,我们就有了典型的“青春期逆反”。

第九章犯罪及其预防

罪犯之所以不同,不在于他的努力程度,而在于他的努力方向。如果我们明白,他之所以朝那个方向努力,是因为他没有理解社会生活的要求、不关注他的同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行动容易理解了。

第十章职业

有些人试图逃避职业问题,不工作,或者去做人类共同利益之外的事情。但是,我们总会发现,他们躲开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索取同类的支持。他们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靠着他人的劳动而过活,自己却不作出贡献。

第十一章人与同类

人类最古老的努力,就是加入同类的大军。正是因为对同类的兴趣,我们这个物种才取得了进步。在家庭的组织中,对他人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发现自人类有史以来,就有在家庭中聚集的倾向。

第十二章爱情和婚姻

爱情,以及爱情的完成形态——婚姻,是对一位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表现在身体吸引、志同道合、生儿育女等方面。很容易看出,爱情和婚姻是合作的一种形式,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福祉,也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改善自身处境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原动力。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首创“自卑情结”一词,阐述了自卑感的行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教导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从而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

​"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常常会与自卑的人打交道。尤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与“隔壁家小明”的比较和追求完美的倾向。“人比人,气死人”,因此造就了大量的自卑和自恋的人(其本质还是自卑)。因此,阿德勒这本对于自卑以及超越自卑的著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阿德勒在这本著作里希望个体能直面自己的自卑并超越之,同时,走向关系,拥有社会兴趣,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是将生活局限于狭隘的自身。在竞争激烈、内卷加剧、自卑感充斥和个人主义价值观蔓延的当今社会,即便这本书的成书年代那么久远,这些视角依然是很有启发性和应用性的。
    ——叶斌(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督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   上海闻殊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夜晚,电台,在倾听那些来电者的愤怒、难过、委屈和失望时,你总能感受到当事人不快乐的情绪背后,所隐藏着的自卑的声音:我是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珍惜的……无论这些声音是怎样通过原生家庭或者是成长过程里遇见的人和事反映在TA的记忆里,此刻都已经镌刻在TA对自己的认知里,变成自己生命里的症结,痛苦难耐。
我感受到来电者的伤痛,却苦于找不到可以有效帮助到他们的工具,直到多年前读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他用直白平实的语言,拉着你看向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本能回避或者无法觉察的自卑和伤疤,带领着你在个体、家庭、社会等各种关系中,寻求着与自我和解,继而超越成长的路径。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书可以让自己在荒袤的心灵沙漠中,觅得通往绿洲的道路?我会说,去看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吧,或许这本书能助你一臂之力。
    ——梦晓(情感类心理夜话节目主持人  上海心理康复协会理事、专家组成员  24小时心理支持情绪减压平台创始人)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