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法批评史 甘中流 著 978710207372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书法批评史 甘中流 著 9787102073729

正版库存书,内页全新,个别书籍封面略有磨损

42.3 6.1折 69 全新

库存16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甘中流 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73729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295890

上书时间2024-02-20

智慧老头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甘中流,安徽怀宁人。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支边至青海省,就职于青海省文化厅。1993年至1999年修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获书法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东汉至唐朝书法批评
导引:书法批评理论基本问题的展开与完美理想的建立
第一章 东汉、魏、晋时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崔瑗《草书势》
第二节 赵壹《非草书》的书法观念
第三节 汉、魏、晋时期其他书势文献所反映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 汉、魏、西晋时期名家优劣讨论中的相关观念
第五节 王羲之的“精熟”与“书意”
第六节 王献之的新变意识
第二章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羊欣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虞稣的“古质”“今妍”说
第三节 王僧虔的批评观念
第四节 萧衍、陶弘景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 袁昂《古今书评》
第六节 庾肩吾《书品》
第七节 北朝书法批评简述
第三章 初唐书法批评:“尽善尽美”标准的确立
第一节 唐太宗的“尽善尽美”论
第二节 孙过庭《书谱》与古典完美的理想
第三节 李嗣真《书后品》
第四章 张怀瓘的书学与盛唐浪漫精神
第一节 张怀瓘及其书法论著
第二节 张怀瓘论书法艺术的性质及价值
第三节 张怀瓘论“意象”
第四节 张怀瓘论“神彩”“风神”
第五节 张怀瓘的批评标准及系统
第六节 张怀瓘论“不师古法”与“师法自然”
第五章 唐朝中期其他各家的书法思想
第一节 张旭、颜真卿、怀素对书法美的探求
第二节 唐朝中期诗人的书法理想
第三节 李阳冰、蔡希综对意象的关注
第四节 窦皊《述书赋》及窦蒙《述书赋注》
第五节 徐浩、李华的书法理论
第六章 唐朝后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韩愈对书法中情感与物象表现的重视
第二节 刘禹锡、柳宗元的书法思想
第三节 晚唐僧侣及士人对狂逸的崇尚
第四节 关于“唐尚法”问题
第二编 宋朝书法批评(附:金朝书法批评)
导引:宋朝书法批评的文化基础及观念变化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书法观念
第二节 欧阳修的书法思想
第三节 蔡襄论书
第二章 苏轼、黄庭坚与文人书法意韵的阐释
第一节 关于苏轼与黄庭坚
第二节 苏轼的书“意”说
第三节 苏轼的书“理”论
第四节 苏轼“萧散简远”的审美趣味
第五节 苏轼论学养人格与书品及形式
第六节 黄庭坚的“韵”论
第七节 黄庭坚论“拙”与“质厚”
第八节 黄庭坚论创新
第三章 北宋后期其他各家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朱长文《续书断》
第二节 米芾自然率真的书法理想
第三节 黄伯思等传统派书法观念
第四节 董迪《广川书跋》
第四章 南宋与金朝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宋高宗《翰墨志》
第二节 朱熹等理学家的正统书法观念
第三节 姜夔《续书谱》
第四节 赵孟坚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 金朝书法批评
第三编 元、明时期的书法批评
导引:正统论的完成与性灵派的复兴
第一章 元朝书法批评的“尚古”与正统意识
第一节 郝经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赵孟頫、鲜于枢的书法批评
第三节 韩性论书法之“理”
第四节 袁桷、袁裒与虞集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 郑构《衍极》的正统书法观
第二章 明朝前期与中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明朝前期诸家的书法观念
第二节 祝允明的书法批评
第三节 杨慎、丰坊、何良俊的书法批评
第四节 王世贞的书法批评
第三章 明朝后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徐渭对书法艺术的阐释
第二节 项穆《书法雅言》与正统书学理念的系统化
第三节 董其昌对平淡自然的追求
第四节 赵宦光《寒山帚谈》的遵古避俗之论,
第五节 李日华的书法批评
第四编 清朝的书法批评
导引:复古为新与古典书学的总结
第一章 清朝前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冯班、宋曹、姜宸英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傅山的书法理想
第三节 笪重光《书筏》对书法形式美的认知
第四节 清初学者对汉隶的关注
第五节 石涛的艺术理想
第二章 清朝中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陈奕禧、何焯对北碑之美的欣赏
第二节 金农与郑板桥的求变意识
第三节 王文治、梁同书的书法观念
第四节 翁方纲以考据为本的书法观念
第五节 于令涝的“精神气骨”说
第三章 清朝后期的书法批评
第一节 阮元的“南北书派”说
第二节 包世臣的书学
第三节 何绍基的书法观念
第四节 曾国藩论阳刚、阴柔之美
第五节 赵之谦论书
第四章 刘熙载对古典书学的辩证发明
第一节 论书法的本质内涵
第二节 以儒、道为旨归的精神品格
第三节 书法审美层次与书品
第四节 论书法风格类型
第五节 论“本色”与“个性”
第六节 书法形式要求与“深”趣
第七节 论书法的创造
第五章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与碑派理论的全面展开
第一节 康有为与《广艺舟双楫》
第二节 求变与尊碑
第三节 “以唐为界”的论书准则
第四节 论南北朝碑刻书法之美
第五节 崇碑与审美观念的转变
第五编 近代书法批评
导引:西方艺术观念与近代书学
第一章 传统的全面批判
第一节 张之屏与张宗祥的书法批评
第二节 邓以蛰、孙以悌的书法思想
第三节 刘咸炘《弄翰余沈》
第二章 西方艺术观念影响下的近代书法批评
第一节 王国维的“古雅”说与书法艺术的价值
第二节 梁启超的书法“四美”说
第三节 朱光潜、宗白华对书法美的解析
第四节 林语堂的书法观念
余论: 书法批评概念类型及理论层次
附录
附录一 蔡邕书法地位的变化与相关的历史问题
附录二 萧衍与《古今书人优劣评》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一部书法批评史就是一部追寻书法意义的历史。”甘中流先生《中国书法批评史》凝结作者十五年教学研究心得,以四十余万字篇幅引领读者回顾追寻之路,重新发现和省思书法的意义。

精彩内容
拙著即将付梓,掩卷回顾,从起稿到现在,拖沓近十五个春秋,其中不免有一些周折和感想。依我个人的初衷,这个稿本还没有到要印行的时候,因为每年授课都会发现旧稿中的一些问题,对各个时期的书法思想也会有一些新的理解,理想的状况是把它作为讲义持续不断地加以修订。当然,这种昨日之非、今日之是的念头也自知是个怪圈。去年得一机缘,此稿本被列入出版日程,思量之后还是决计应命,原因在于旧稿各本颇传于本校就读的多届同学,其中错讹难以一一纠正,应该乘此机会,将已发现的各种不足尽量完善,遂尽半年之力作了一次全面的修改,也算是此项工作的一个小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