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说”与“不说”之间: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
  • 在“说”与“不说”之间: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
  • 在“说”与“不说”之间: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说”与“不说”之间: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

53 九品

库存7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申东顺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7

上书时间2022-11-27

华信优选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申东顺 著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5702587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说”与“不说”之间:上海沦陷区杂志研究》的作者申东顺是我的韩国学生,她在中国学习汉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长达十年。她不仅刻苦、努力,而且有思想。可以说她是带着韩国本民族的问题,到中国来寻求精神的相互支援的。在她看来,韩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同属东方世界的问题,是有着精神的根本相通的。她的毕业论文选择了《上海沦陷区杂志(万象)研究》,就是因为韩国也有三十六年(1910-1945)的沦陷历史,而且她深感韩国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与殖民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许多历史问题还未解决,而且殖民地历史意识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韩国知识分子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养成和发挥。
【作者简介】
申东顺,1990年毕业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2006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淑明女子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发表《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盲”与“不盲”之间——解读李杨电影》、《电影(新女性)与1930年代上海文化领导权》等论文。合作翻译著作《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戴锦华著)、《21世纪中国的文化地图——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研究》(王晓明、林春成编)、《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范伯群著)。
【目录】
序言钱理群
引言
第1章《万象》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节日伪政权的社会统制与文化政策
一、对上海沦陷区经济、生活的统制
二、日伪政权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文化政策实施
三、对上海抗日爱国市民的镇压与分裂活动
第二节沦陷区杂志出版情况和文化选择
一、日伪政权对杂志出版的检阅与拘束
二、沦陷上海出版文化人的文化选择
三、上海沦陷区出版文化界活动情况
第三节日伪政权的文艺控制和文学实践
一、“和平文学”和“大东亚文学”的宣传
二、文学空间的制约和作家生活的清苦
三、沦陷上海文人的文学实践与文学倾向
第四节小结

第2章《万象》的杂志形态
第一节《万象》杂志的创刊、发行和销售
一、创刊意义:“精神食粮”和“文化园地”
二、出版和发行:“非常时期的非常现象”
三、销售数量和销售面
第二节《万象》杂志的编辑意识与读者的声音
一、陈蝶衣的编辑意识:“不背离时代意识”
二、柯灵的编辑意识:“抗战文艺运动的延续”
三、编辑者与读者的对话及其中的声音
第三节《万象》杂志作家群的形成和言说选择
一、上海沦陷区作家的言说选择:“言与不言”
二、《万象》作家群的形成:“打破沉默”
三、万象作家群的言说方式:借谈、对照、纪实
第四节《万象》杂志的栏目及其特点
一、信息和知识的窗口: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电影戏剧消息
二、文学活动范围的扩大:学生文艺选、征文、特辑
三、现实真相的揭示:万象闲话、通讯、游记、艺文短讯
四、学术上的研究与问题的探讨
第五节《万象》杂志的定位
一、“鸳鸯蝴蝶派”刊物和“通俗刊物”
二、“商业性很强”的“营业派”杂志
三、40年代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
第六节小结

第3章《万象》的文学形态
第4章《万象》的都市文化世态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