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云万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云万里

19.02 4.9折 39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广友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05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广友 著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1178223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5页
  • 字数 330千字
【内容简介】
万里是蜚声海内外的领导者之一,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群众中曾广为传颂“要吃米,找万里”。万里虽然退出了中央领导岗位,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品格,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依然铭刻在广大群众的心中。
作者张广友原是新华社记者。1976年初,当“四人帮”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之时,他以记者身份被派往铁道部“蹲点”,与万里相识。在往后近20年的时间,无论是在安徽还是在北京,他继续同万里保持经常的接触,耳闻目睹乃至亲身经历了许多一生难忘的事情。翻开作者采访本,记录着大量关于万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情况,在内部会议上研究问题的讲话,还有和记者个人的交谈,以及为宣传所作的报道指示。这些发言、谈话、指示,许多内容极其精辟,只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写出来进行公开报道,有些虽然写出来了,因万里不让宣传个人而被删节或未予发表。今天,过去不让报道的某些原因已经消失,而这些资料并不因时过境迁失去其光辉。它的价值不止能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万里,而且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受历史责任感的驱动,作者拿起笔来,把沉睡在采访本中的珍贵资料,系统地整理成书,从而必为广大读者共享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记录的不是万里在中国改革征途上的全部活动,而仅仅是其中若干重要片断。写作体裁上,既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人物传记。它的特点:不是万里写的万里,也不是作家写的万里,而是记者写的万里;不是今天写的昨天,而是昨天写的昨天。它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事实,是历史的实录,改革的见证。它的可读性不在于优美的文学语言,深蕴的人生哲理,传奇性的名人轶事,而在于朴素的然而是重要的客观史实。过去的20年是我国国内发生伟大变革的20年。万里的思想轨迹,他的行为准则,他在坎坷路途上观察事物、处理问题时所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所有这些都使史实本身具有不容置疑的极大魅力。因此,读者阅读这本书会饶有兴趣,会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增加奋发前进的力量。
【作者简介】
张广友,中国名记者,1930年生,辽宁省铁岭县人。1950年初参加工作,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进入新华社当记者,1982年后任《农民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等。
在三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张广友实地采访了许多当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文革”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唐山大地震、中越战事和中国改革,写下了一系列具有珍贵价值的内部和公开报道。
在半个世纪激烈动荡的政治风浪中,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张广友艰难地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记者之路。他自言遵奉的信条是:对事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回首平生无憾事。
【目录】

开篇语:逆境相识
第一章铁路整顿--中国改革的序幕
1.邓小平东山再起万里出任铁道部长
2.全面整顿铁路先行
3.首战徐州告捷
4.铁路上来了,你们怎么办?
5.从南昌到长沙
6.推广铁路经验以铁路促钢铁
7.远征昆明
8.全路工作会议与机关整顿
9.三下郑州
10.兰州局整顿夭折黎光被揪斗

第二章在中国巨变前夜
11.风云突变形势逆转
12.郑、兰两局闹翻案部机关刮起批邓风
13.千人上访大闹铁道部
14.一篇内部报道
15.内外夹攻处境艰难
16.“批邓联万”生产下降
17.邓小平下台万里靠边
18.简报事件阴谋陷害
19.追查万里与邓小平的所谓“黑关系”
20.铁道部成了“四人帮”篡权的黑样板
21.万里一倒火车不跑
22.万里复出到了轻工

第三章包产到户:中国农村的历史转折
23.“清帮”治皖后来居上
24.体察民情了解民心
25.麦场调查与《赞私访》
26.《六条》--农村改革的“序曲”
27.定远县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的报道
28.借地度荒与包产到组
29.联产计酬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根本措施
30.都照搬红头文件还要省委干什么
31.山南试点肥西花开
32.凤阳: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33.大包干:结束了凤阳六百年来的讨饭历史
34.包产到户在斗争中发展
35.为包产到户“落了户口”

第四章进中南海之后
36.公社经管会上的激烈斗争
37.芜湖会上又批“单干风”
38.为包产到户大唱赞歌
39.关键时刻邓小平说话了
40.“太守”不惜“乌纱帽”坚持为民守滁州
41.中央文件给包产到户“落了户口”
42.从昔阳到凤阳
43.“学大寨”中汲取的教训
44.农口领导莫在京城论短长
45.实践使他们提高了认识
46.连续5年5个中央1号文件
47.农村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
48.万里与《农民日报》

第五章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
49.疏通铁路大动脉
50.深入海港码头解决压船压货
51.“包”字进城首钢先行
52.服务首都富裕农民
53.鲜明的对比有益的启示
54.县城是城乡经济接合部要综合改革
55.认识黄河治理黄河
56.曲阜师范谈教改
57.要对得起老区人民
58.“双机制”终将过渡到市场经济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