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Linux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9.83 1.1折 89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柏山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柏山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2207146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02页
  • 字数 12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Linux典藏大系
【内容简介】
  经过多年的发展,Linux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无论在桌面还是服务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inux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以RedHatEnterpriseLinux5.2平台为基础,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由Linux系统管理到各种网络服务器配置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内容包括Linux系统简介、Linux系统安装、图形桌面系统管理、命令行界面、Linux系统启动过程、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磁盘分区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软件包管理、进程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监控、Shell编程、Linux系统安全、FTP服务器配置和管理、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动态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NS服务器配置和管理、邮件服务器配置和管理、DHCP服务器配置和管理、代理服务器配置和管理、VPN服务器配置和管理、NFS服务器配置和管理、Samba服务器配置和管理、NAT服务器配置和管理、MySQL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和管理、Webmin的配置和管理、Oracle服务器配置和管理以及OracleRAC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Linux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附带1张DVD光盘,内容为专门为《Linux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录制的6.5小时教学视频、Ubuntu安装光盘的镜像文件和另外赠送的37小时Linux专题学习视频。
  《Linux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内容详尽,语言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适合广大Linux初学者、Linux系统管理员、对Linux感兴趣的人员及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培训学生阅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Linux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余柏山,在某大型国有企业担任系统管理员一职。期间负责公司的UNIX和Linux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参与了包括系统安全加固、异地容灾、ERP应用系统、存储网络规划等多个公司内部大型IT项目的建设。有十余年的大型系统管理与实战经验,熟悉Apache、Tomcat、Oracle、MySQL、集群、RAC、SAN、容灾等各种IT业界中所流行的系统集成技术。
【目录】
第1篇基础篇
第1章Linux系统简介
1.1Linux系统的起源
1.2Linux版本
1.2.1Linux内核版本
1.2.2Linux发行套件版本
1.3RedHatEnterpriseLinux5.2简介

第2章Linux系统安装
2.1安装前的准备
2.1.1硬件配置与兼容要求
2.1.2选择安装方式
2.2通过光盘安装Linux
2.2.1启动安装程序
2.2.2进行语言和键盘设置
2.2.3磁盘分区
2.2.4引导装载程序
2.2.5网络设置
2.2.6时区配置
2.2.7设置root用户口令
2.2.8选择安装的软件包
2.2.9准备安装
2.2.10安装软件包
2.3系统第一次启动
2.3.1欢迎界面和许可协议
2.3.2防火墙
2.3.3配置SElinux访问控制
2.3.4配置Kdump内核崩溃转存
2.3.5设置日期和时间
2.3.6设置软件更新
2.3.7创建用户
2.3.8设置声卡
2.3.9附加光盘
2.3.10登录系统
2.4其他安装方式
2.4.1制作安装引导光盘
2.4.2硬盘安装方式
2.4.3NFS安装方式
2.4.4FTP安装方式
2.4.5HTTP安装方式
2.5升级和删除Linux
2.5.1升级安装
2.5.2删除Linux系统
2.6使用虚拟机安装Linux
2.7系统安装时的常见问题处理
2.7.1无法使用图形安装方式
2.7.2加载第三方的驱动程序
2.7.3无法找到光驱
2.7.4无法使用硬盘的所有剩余空间
2.7.5分区后无法进入下一个安装界面
2.7.6保存安装过程中的错误跟踪信息

第3章图形桌面系统管理
3.1桌面系统简介
3.1.1X-Window系统简介
3.1.2KDE和GNOME的简介
3.2GNOME的使用
3.2.1GNOME桌面
3.2.2文件管理
3.2.3GNOME面板
3.2.4菜单
3.2.5输入法
3.2.6屏幕分辨率
3.2.7屏幕保护程序
3.2.8添加删除软件
3.2.9搜索文件
3.2.10设置系统字体与主题
3.2.11日期时间
3.2.12使用软盘、光盘和移动硬盘
3.2.13更改GNOME语言环境
3.2.14注销和关机
3.3常用应用软件
3.3.1Firefox浏览器
3.3.2gThumb图像浏览器
3.3.3gedit文本编辑器
3.3.4Evincepdf文档查看器
3.3.5远程访问
3.4常见问题处理
3.4.1无法挂载光盘和USB存储设备
3.4.2无法注销系统
3.4.3开机无法进入图形环境

第4章命令行界面
4.1命令行简介
4.1.1为什么要使用命令行
4.1.2Shell简介
4.2命令行的使用
4.2.1进入命令行
4.2.2处理多个终端
4.2.3终端配置文件
4.2.4终端基本操作
4.3常用的基本命令
4.3.1man命令:查看帮助信息
4.3.2date命令:显示时间
4.3.3hostname命令:主机名
4.3.4clear命令:清屏
4.3.5exit命令:退出
4.3.6history命令:历史命令
4.3.7pwd命令:当前目录
4.3.8cd命令:切换目录
4.3.9ls命令:列出目录和文件
4.3.10cat命令:显示文件内容
4.3.11touch命令:创建文件
4.3.12df命令:查看文件系统
4.3.13alias和unalias命令:命令别名
4.3.14echo命令:显示信息
4.3.15export命令:输出变量
4.3.16env命令:显示环境变量
4.3.17ps命令:查看进程
4.3.18whoami和who命令:查看用户
4.3.19su命令:切换用户
4.3.20grep命令:过滤信息
4.3.21wc命令:统计
4.3.22more命令:分页显示
4.3.23管道
4.4VI编辑器
4.4.13种运行模式
4.4.2VI的使用
4.4.3VI的常用命令
4.5命令行环境常见问题处理
4.5.1开机默认进入命令行环境
4.5.2远程访问命令行环境

第2篇系统管理篇
第5章Linux系统启动过程
5.1Linux系统启动过程简介
5.2BIOS加电自检
5.3引导加载程序
5.3.1引导加载程序的启动
5.3.2GRUB配置
5.4内核映像
5.5init进程
5.5.1init进程简介
5.5.2init进程的引导过程
5.5.3配置自动运行服务
5.6重启和关闭系统
5.6.1shutdown命令:关闭或重启系统
5.6.2halt命令:关闭系统
5.6.3reboot命令:重启系统
5.6.4init命令:改变运行级别
5.6.5通过图形界面关闭系统
5.7系统启动时常见的问题处理
5.7.1进入Linux救援模式
5.7.2GRUB被Windows覆盖
5.7.3重新分区后GRUB引导失败

第6章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6.1用户管理概述
6.1.1用户账号
6.1.2用户账号文件:passwd和shadow
6.1.3用户组
6.1.4用户组文件:group和gshadow
6.2普通用户管理
6.2.1添加用户
6.2.2更改用户口令
6.2.3修改用户信息
6.2.4删除用户
6.2.5禁用用户
6.2.6配置用户Shell环境
6.3用户组管理
6.3.1添加用户组
6.3.2修改用户组
6.3.3删除用户组
6.4用户和用户组的图形化管理
6.4.1查看用户
6.4.2添加用户
6.4.3修改用户
6.4.4删除用户
6.4.5查看用户组
6.4.6添加用户组
6.4.7修改用户组
6.4.8删除用户组
6.5用户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常用命令
6.5.1忘记root用户口令
6.5.2误删用户账号
6.5.3常用用户管理命令
6.6常用管理脚本
6.6.1批量添加用户
6.6.2完整删除用户账号

第7章磁盘分区管理
7.1磁盘分区简介
7.1.1Linux分区简介
7.1.2磁盘设备管理
7.2使用fdisk进行分区管理
7.2.1fdisk简介
7.2.2fdisk交互模式
7.2.3分区管理
7.3使用parted进行分区管理
7.3.1parted简介
7.3.2parted交互模式
7.3.3分区管理
7.4LVM——逻辑卷管理
7.4.1LVM简介
7.4.2物理卷管理
7.4.3卷组管理
7.4.4逻辑卷管理
7.5磁盘分区管理的常见问题
7.5.1添加新磁盘
7.5.2删除分区后系统无法启动
7.5.3误删Swap分区

第8章文件系统管理
8.1文件系统简介
8.1.1Linux文件系统简介
8.1.2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8.1.3Linux的默认安装目录
8.2文件系统的管理
8.2.1创建文件系统
8.2.2查看已挂载文件系统
8.2.3使用fstab文件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8.3文件和目录管理
8.3.1查看文件和目录属性
8.3.2文件类型
8.3.3链接文件
8.3.4查看文件内容
8.3.5删除文件和目录
8.3.6更改当前目录
8.3.7文件名通配符
8.3.8查看目录空间大小
8.3.9复制文件和目录
8.3.10移动文件和目录
8.4文件和目录权限管理
8.4.1Linux文件和目录权限简介
8.4.2更改文件和目录的所有者
8.4.3更改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8.4.4设置文件和目录的默认权限
8.5文件系统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常用命令
8.5.1无法卸载文件系统
8.5.2修复受损文件系统
8.5.3修复文件系统超级块
8.5.4使用Windows分区
8.6常用管理脚本
8.6.1自动挂载所有Windows分区的脚本
8.6.2转换目录和文件名大小写的脚本

第9章软件包管理
9.1使用RPM软件包
9.1.1RPM简介
9.1.2RPM命令的使用方法
9.1.3安装RPM软件包
9.1.4查看RPM软件包
9.1.5升级软件包
9.1.6删除软件包
9.2打包程序tar
9.2.1tar简介
9.2.2打包文件
9.2.3查看归档文件的内容
9.2.4还原归档文件
9.2.5往归档文件中追加新文件
9.2.6压缩归档文件
9.3压缩和解压
9.3.1使用gzip和gunzip进行压缩
9.3.2使用zip和unzip进行压缩
9.3.3使用bzip2和bunzip2进行压缩
9.3.4使用compress和uncompress进行压缩
9.4其他软件安装方式
9.4.1源代码安装
9.4.2源代码安装实例
9.4.3.bin文件安装
9.5常见问题处理
9.5.1如何安装.src.rpm软件包
9.5.2查看程序是由哪个RPM包安装

第10章进程管理
10.1进程简介
10.2Linux进程管理
10.2.1查看进程
10.2.2启动进程
10.2.3终止进程
10.2.4更改进程优先级
10.2.5进程挂起与恢复
10.3定时任务
10.3.1crontab设置定时任务
10.3.2at命令:设置定时任务
10.4进程管理的常见问题处理
10.4.1如何杀掉所有进程
10.4.2定时任务不生效

第11章网络管理
11.1TCP/IP网络
11.1.1TCP/IP网络历史
11.1.2OSI网络模型
11.1.3TCP/IP网络模型
11.2以太网配置
11.2.1添加以太网连接
11.2.2更改以太网设备
11.2.3更改DNS和主机记录
11.3网络配置文件
11.3.1网络设备配置文件
11.3.2使用resolve.conf文件配置DNS服务器
11.3.3使用network文件配置主机名
11.3.4使用hosts文件配置主机名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
11.4接入互联网
11.4.1xDSL拨号上网
11.4.2调整解调器拨号上网
11.4.3ISDN拨号上网
11.4.4无线连接
11.5常用网络命令
11.5.1使用ifconfig命令管理网络接口
11.5.2使用hostname命令查看主机名
11.5.3使用route命令管理路由
11.5.4使用ping命令检测主机是否激活
11.5.5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络信息
11.5.6使用nslookup命令进行解析
11.5.7使用traceroute命令跟踪路由
11.5.8使用telnet命令管理远程主机
11.6常见问题处理
11.6.1在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
11.6.2Linux网络故障处理步骤
11.7常用管理脚本
11.7.1统计客户端的网络连接数
11.7.2自动发送邮件的脚本

第12章系统监控
12.1系统性能监控
12.1.1性能分析准则
12.1.2内存监控
12.1.3CPU监控
12.1.4磁盘监控
12.1.5网络监控
12.1.6综合监控工具——top
12.2syslog日志
12.2.1syslog简介
12.2.2syslog配置
12.2.3配置实例
12.2.4清空日志文件内容
12.2.5图形化日志工具——系统日志查看器
12.3其他日志
12.3.1dmesg日志:记录内核日志信息
12.3.2用户登录日志
12.3.3用户操作记录
12.3.4应用日志
12.4系统监控常见问题处理
12.4.1内存泄漏
12.4.2定期清理日志文件

第13章Shell编程
13.1Shell编程简介
13.1.1什么是Shell脚本
13.1.2编写Shell脚本
13.2条件测试
13.2.1数值测试
13.2.2字符串测试
13.2.3文件状态测试
13.2.4条件测试的逻辑操作符
13.3控制结构
13.3.1if-then-else分支结构
13.3.2case分支结构
13.3.3for循环结构
13.3.4expr命令计数器
13.3.5while循环结构
13.3.6until循环结构
13.4脚本参数与交互
13.4.1向脚本传递参数
13.4.2用户交互
13.4.3特殊变量
13.5Shell编程中的常见问题
13.5.1如何屏蔽命令的输出结果
13.5.2如何把一条命令分成多行编写

第14章Linux系统安全
14.1用户账号和密码安全
14.1.1删除或禁用不必要的用户
14.1.2使用强壮的用户密码
14.1.3设置合适的密码策略
14.1.4破解shadow口令文件
14.1.5禁用静止用户
14.1.6保证只有一个root用户
14.1.7文件路径中的“.”
14.1.8主机信任关系:host.equiv和.rhosts文件
14.2网络安全
14.2.1ping探测
14.2.2服务端口
14.2.3拒绝攻击
14.2.4使用安全的网络服务
14.2.5增强Xinetd的安全
14.3文件系统安全
14.3.1全球可读文件
14.3.2全球可写文件
14.3.3特殊的文件权限:setuid和setgid
14.3.4没有所有者的文件
14.3.5设备文件
14.3.6磁盘分区
14.3.7设置grub密码
14.3.8限制su切换
14.3.9使用合适的mount选项
14.4备份与恢复
14.4.1使用tar进行备份
14.4.2专用的备份恢复工具:dump和restore
14.4.3底层设备操作命令:dd
14.4.4备份的物理安全
14.5日志记录
14.5.1查看当前登录用户
14.5.2查看用户历史登录日志
14.5.3secure日志中的安全信息
14.5.4messages日志中的安全信息
14.5.5cron日志中的安全信息
14.5.6history日志中的安全信息
14.5.7日志文件的保存
14.6漏洞扫描——Nessus
14.6.1如何获得Nessus安装包
14.6.2安装Nessus服务器
14.6.3启动和关闭Nessus
14.6.4安装Nessus客户端
14.6.5扫描安全漏洞
14.6.6自定义扫描策略
14.6.7Nessus命令行客户端
14.7开源软件OpenSSH
14.7.1SSH和OpenSSH简介
14.7.2安装OpenSSH
14.7.3启动和关闭OpenSSH
14.7.4OpenSSH配置文件
14.7.5OpenSSH服务器配置
14.7.6OpenSSH客户端配置
14.7.7使用SSH远程登录
14.7.8使用sftp进行文件传输
14.7.9使用scp进行远程文件复制
14.7.10在Windows客户端使用SSH
14.8Linux系统安全常见问题
14.8.1Linux是否有病毒
14.8.2系统文件损坏后的解决办法

第3篇网络服务管理篇
第15章FTP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15.1FTP简介
15.1.1FTP服务
15.1.2常用的FTP服务器软件
15.2vsftpd服务器的安装
15.2.1如何获得vsftpd安装包
15.2.2安装vsftpd
15.2.3启动和关闭vsftpd
15.2.4检测vsftpd服务
15.2.5vsftpd自动运行
15.3vsftpd服务器配置
15.3.1vsftpd.conf配置文件
15.3.2匿名FTP的基本配置
15.3.3匿名FTP的其他设置
15.3.4配置本地用户登录
15.3.5配置虚拟用户登录
15.3.6控制用户登录
15.3.7设置欢迎信息
15.3.8FTP日志
15.3.9其他设置
15.4FTP客户端
15.4.1FTP命令:通用的FTP客户端程序
15.4.2FTP客户端图形化工具
15.5Ftp服务器配置常见问题
15.5.1取消匿名FTP的口令输入
15.5.2本地用户无法登录FTP服务器
……
第16章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第17章动态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第18章DNS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19章邮件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0章DHCP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1章代理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2章VPN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3章NFS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4章Samba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5章NAT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7章Webmin:Linux上的GUI管理工具
第28章Oracle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第29章OracleRAC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附录:Linux指令速查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