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行书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16.5 5.9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正 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6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正 著
  •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1315949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0页
  • 字数 280千字
  • 丛书 中国书法赏析丛书
【内容简介】
当此传统书法再度繁荣发展的时代,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规模不算太大的丛书。我们的主观愿望并不在于给本已很热闹的书法百花园锦上添花,而是企望于能给广大书法爱好者以渴中送水———希望能对他们的书法知识的了解和书法艺术的学习有所帮助,不敢说一定达到指点迷津的效但是,或许可以起到入门引路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者有所裨益———至少是提供一种视角和思考的价值。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书法热”以来,此起彼伏的书法活动和层出不穷的书法出版物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显然,各种活动与出版物的立场、方法、水平、质量等等大不相同。对于有水平和选择能力的书法家、书学家而言,选择其佳者而参与而购买自不在话下,而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则往往于鱼目混珠之中莫衷一是,难以择善。因此,试图邀请一些国内学有所长的中青年研究家分头撰写此丛书得以实施。本丛书一共八本,每本以一、二种书体为中轴,分别

   述及该书体之产生、发展及变化的流变史,概略介绍该书体之名称与含义;其次,则对该书体之历史性名作予以评介与鉴析,或侧重艺术风格之分析,或侧重时代背景之剖白,或侧重视觉形式之阐述,或侧重审美内涵之挖掘,不求完满,但求实在,言之求简,论之求确;最后,奢望能高屋建瓴地从该书体的历史演变中定位于当代乃至当下的书法创作,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予
  以技法指导,不求琐细,力求精当,不尚空泛,力追平实。总而言之,这是一套融欣赏性与实用性、研究性与操作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丛书。它立足于学术化的普及性,又着眼于普及化的学术性。可以说,每位撰述者都抱有如上的意愿,也各自付出了相应的努力,达到了各自的著述效果。 显然,由于撰述者们的艺术观念、学术功力、审美立场、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各册之间自不免于水平与著述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我以为并无不可,它正是每位作者自我风格的显现,同时也是自我观念与个体价值的一种完满自由的实现。这种差异恰好体现了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之间的巨大张力,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真实,我们也确实看到了真实基础上的自然圆融。八位作者的辛勤努力,八本著述的不同风格,为我们提供了来自不同心灵的感动与思考,我谬为主编之一,深为感动,深表感谢。如果只有不同,这套丛书或许难于统一而不成为一套丛书了。因此,在鼓励和尊重丛书作者的独立见解与表述方法的同时,我们同时也提出了体例一致的要求。可见,统一的体例又是本套丛书的一个粘合剂。这样,读者朋友或许能在松散的联合中感到丛书各册之间的一致性与联系性。

  考虑到书法艺术的视觉特征,本丛书大量插图,目的不只在于著述者的阐述之便,更在于为读者朋友们提供较为集中的书法图片,增加信息量,满足必要的视觉需要。似乎可以说,这一体例安排本身,便是我们的编辑意图,而透过这一意图,也明示了我们的一点艺术研究观念。之所以未用彩图而是利用黑白图版,主要是考虑到读者朋友的当下消费水平才如此的。

  独立去看,每本书的文字数量都在十万字左右,图版都在130幅至200余幅之间,这该算是“小书”了。但每位作者都很用力,并未因它是“小书”而轻视之。有的作者甚至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去修改文稿,去搜集图版,这不禁使我想到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一再赞赏的“狮子搏象”精神。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小中见大”、“简中寓繁”——多么希望这套小书能实现这一
  所有编辑出版者的共同愿望昔年国学大师刘师培著《中国中古文字史》仅以七、八万言终其篇,实在是以小见大、以简驭繁的佳作力构,无怪乎被鲁迅先生所推重,认为它“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皆数万言而已,然皆为经典著作而传世。我在这里提及这些,只是想说明一点:小书可以大作,要在言之有物、说之有理、述之有据可矣!
【作者简介】
丁正,字以德,湖北麻城人,1966年8月出生,1984年大学毕业后入西南师大、天津大学学习书法教育、唐宋文学、绘画艺术研究三个专业研究生课程,199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佛山市政协委员,民革佛山市委委员,广东省中山书画社理事。合著有《白丁集》,
【目录】
序言

上编 行书的起源发展及其风格

   一 行书概论

    (一)行书的名称

    (二)行书的起源

    (三)行书的书体特征

    (四)行书的发展及其演变

    (五)行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

   二 行书的风格和流派

    (一)风格与流派

    (二)二王及帖学体系

    (三)颜真卿体系

    (四)苏黄米蔡体系

    (五)浪漫书风体系

    (六)碑派行书体系

    (七)简牍及民间书风体系,

    (八)当代行书的流行书风

中编 行书名家名作鉴赏

   一 行书的审美鉴赏

    (一)如何进行审美鉴赏

    (二)行书的审美特性之一

      ——形式美

    (三)行书的审美特性之二

      ——中和美

    (四)行书的审美特性之三

      ——自然美

   二 历代行书名家名作鉴赏

    (一)早期行书名作

    (二)魏晋行书名家名作

    (三)唐五代行书名家名作

    (四)宋元行书名家名作

    (五)明代行书名家名作

    (六)清代行书名家名作

    (七)近现代行书名家名作

下编 行书的技法与创作

   一 行书的笔形与笔力

    (一)笔形

    (二)笔力

    (三)笔力的表现

    (四)骨法用笔与沉着痛快

   二 行书的笔势

    (一)笔势的作用

    (二)笔势是如何获得的

    (三)行书的种种笔势

   三 行书的笔意

    (一)笔意在行书中的作用

    (二)笔意在行书中的审美特征

    (三)行书创作中的有意与无意

   四 行书的结体与字势

    (一)行书体势的重要性

    (二)行书的种种体势

   五 行书的章法构成

    (一)行书贯气的方法

    (二)墨色的韵致

    (三)行书的分间布白

   六 行书的学习与创作

    (一)学习行书应注意些什么

    (二)关于行书创作的若干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