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三十年精选(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随笔三十年精选(中

42 2.8折 149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随笔》编辑部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装帧平装

货号361-02-21

上书时间2024-01-21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随笔》编辑部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6058040
  • 定价 1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490千字
【内容简介】
《随笔》创刊于一九七九年,与改革开放刚好同步,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为纪念《随笔》杂志创刊三十周年。《随笔三十年精选(套装上中下册)》萃选1979-2009年《随笔》杂志佳作,依时间分为上、中、下三卷。所选文章内涵丰富,题材广泛,显现了《随笔》杂志向来以包容的立场,性情的文字,理性的思辨,关注社会民生、思考历史和未来的独特风格。
【目录】
《随笔》三十年精选(上)1979—1989

谢日新/序

1979年

  茅以升/桥话

  吴有恒/榕荫杂记(节选)

  冼玉清/岭南采风录

  李育中/《鲁拜集》和《蔷薇园》

  王先霈/小说的叙述角

1980年

  黄药眠/杂感集(节选)

  施蛰存/乙夜偶谈

  钱君句/几种印谱的序和跋

  谢菊曾/涵芬楼往事

  端木蕻良/鲁戈邓林室随想

  王起/旧诗新话(二则)

  商承祚/一块甲片的风波——契斋东西南北谈

  高行健/文学创作杂记

  吕剑/书肆梦寻

  高行健/谈小说叙述语言中的第三人称“他”——文学创作杂记

1981年

  遇罗克/出身论

  戴镏龄/忆郁达夫

  吴伯箫/诉衷情

  冯英子/东林访旧录

  董楚青/我的爸爸董必武

  陆文夫/苏州人到广州来

  沈种/挽联种种

1982年

  丰华瞻/我父亲丰子恺的晚年生活

  王晨/报海点滴

  郁达夫/革命广告

  薛家柱/艺术僧

  黄裳/虞山访占记

1983年

  荒芜/伐木日记(外一篇)

  钟敬文/谁识临危节不挠——回忆林海秋烈士

  周汝昌/不贤识小,其小乎哉——叙《红楼识小录》

  唐弢/谈随笔

  浩成/“颂圣”何时了?

  廖沫沙/《纸上谈兵录》后记

  曾彦修/谈谈三个“三不”

1984年

  野曼/海市,不是梦

  吕同六/葛兰西陵墓抒怀

  高光/学医记

  萧获/忆萧珊

  萧乾/我的启蒙老师杨振声

  陈学昭/纪念“五四”爱国运动及其它

1985年

  杨绛/老王

  赵大年/重返南开

  司马玉常/“一阔脸就变”

  丁耶/诗歌“大跃进”及其他——“左”拾遗

  老烈/人事三题

1986年

  舒芜/历史需要我们作证

  梁羽生/“烟锁池塘柳”的寻根与发展

  李建纲/耍猴者说

  黄秋耘/荒原上的“狼群”——五七干校生活杂记

  姜德明/爱书人的肖像

  舒展/文化昆仑——钱钟书——关于刻不容缓研究钱钟书的一封信

  梅志/胡风与我这一对“虎”

1987年

  郑朝宗/怀旧

  叶君健/会见帕特里克·怀特

  徐然/似曾相识阮玲玉——虎年的母亲杨沫

  贾平凹/弈人

  季羡林/尼泊尔随笔

  (台湾)李敖/音乐——华夷交响乐

  黎澍/忆田家英

  廖冰兄/预立遗嘱放言

1988年

  李锐/童年琐忆(三篇)

  忆明珠/醉福

  蓝翎/风中观草摇

  董鼎山/D·H·劳伦斯与性

  (台湾)龙应台/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外二篇)

  胡山源/我和杨郁

  夏晓虹/我的美国朋友柯珮娜

  公刘/铁哥们儿扩大化

1989年

  时限/我的位置和价值

  冰心/一个最充满了力量的汉字

  杨绛/大王庙——旧事拾零

  赵曙光/教育局转来的信(外一篇)

  胡风/论诗五则

  李锐/神仙会

  (台湾)余光中/如何谋杀名作家

  蒋子龙/形式的魅力

《随笔》三十年精选(中)1990—1999

1990年

  柯灵/浅论钱钟书

  金克木/诺贝尔世外传来新讯

  冯亦代/“后市街”的童年

  魏荒弩/余振二三事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

  朔望译/老报人论新闻(外一篇)

  丰子恺/乐生

  宗璞/燕园墓寻

1991年

  王元化/思辨短简

  戴厚英/矮檐(外二篇)

  铁凝/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淀

  方小宁/我心灵深处的冰心

  赵寰/铁窗阡悔录

  李辉/告别权力的瞬间——读《华盛顿传》漫笔二章

  吴祖光/“禽兽、畜牲,你好冤枉!”

  贾植芳/《悲哀的玩具》选编后记

  巴金/给汝龙的信

1992年

  黄宗江/陋室珍壁录

  夏衍/绀弩还活着

  冯牧/献身树和绞杀树

  汪曾祺/羊上树和老虎闻鼻烟儿

  夏衍/怀曹聚仁

  牛汉/记我与石头的情谊

  丹晨/詹妮求职记

  冰心/关于岳王坟(外一篇)

  贺星寒/人在单位中

1993年

  吕锦华/大山深处的墓包

  徐城北/法律与由法到律

  周涛/哭路遥

  何满子/皇帝与文人

  董乐山/闲话皇帝

  李汝伦/刀下留情

  李公明/里尔克与我们

  张锲/冰心二题

  张抗抗/建筑的阅读

1994年

  张中行/才女·小说·实境

  楼适夷/受难的一生——纪念我的母亲

  陈村/为顾城而哭

  范用/邂逅

  程乃珊/关于《走出非洲》之外

  王蒙/我的另一个舌头

  邵燕祥/偶思录

  唐达成/大勇者的风度

1995年

  叶楠/危机迫在眉睫

  罗韬/认识波普尔(外一篇)

  新凤霞/同甘共苦

  肖复兴/闲话北京老饭庄

  艾煊/退而思(外二篇)

  耿庸/却说张中晓

1996年

  韩羽/家乡话

  王朝闻/随笔三则

  林林/漫谈日本随笔文学

  洁泯/立论与祸福

  于光远/田家英的悲剧(外一篇)

  朱铁志/幽默的杂文和杂文的幽默

  杜渐坤/痛悼戴厚英

1997年

  何向阳/与曼殊斐尔的桌前谈话

  徐刚/人啊,你们要赞美水

  何西来/说放松

  牧惠/仙境的等级与人间的官阶(外一篇)

  艾晓明/想起了苏青

  乐黛云/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

  徐中玉/榜样和挚友——忆荒煤

1998年

  筱敏/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

  李国文/说谥

  金岱/“精神器官”与使命重寻

  白桦/百年一瞬——翁同铄与光绪

  李公明/迁徙与怀乡

  郑超麟/关于《从苏联归来》

  钱谷融/曹禺先生追思

  张抗抗/无法推诿的责任

1999年

  李士非/东京日记摘抄(1998年)

  蒋子龙/作家之家

  谢冕/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王蒙/小说与电影中的中国人

  刘心武/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

  吴岳添/一部被禁止的小说

  张序/我们的后代如何生存?

  潘旭澜/其兴也勃——太平杂说

《随笔》三十年精选(下)2000—2009

2000年

  高莽/松林问孤魂——谒左琴科墓

  狄马/坐着的权利

  梅桑榆/一个归隐者的自白

  张戬炜/千古一毛

  吴思/笑话天道

  李慎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吴立昌/围绕《赛金花》的一次朝野对话——旧刊今识

2001年

  黄修己/北大忆旧(两篇)

  张承志/四方的考古

  张立勤/四月的思考

  赵园/内外

  王充闾/押会

2002年

  朱正/公式的缺陷

  贾植芳/《狱里狱外》新版题记

  鲍鹏山/孟子的逻辑

  王得后/猴子的教训

  吴小龙/悲情·人格·思考——《多余的话》究竟要说什么

  袁伟时/执着为中国的新文化辩护

  左泥/古今跪事略考

2003年

  林斤澜/出生入死

  梁晓声/论中文的中国状态

  吴明明/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

  冯骥才/长江,一个可能的文化灾难(外一篇)

  谢泳/读《北京平民教育之现状》

  顾骧/如此照相——往事忆拾之三

  周良沛/人才·奴才·奸才

  岑桑/说真话的纪德

2004年

  筱敏/诚实与否,这是一个问题

  张梦阳/往事非烟百感生

  阮文涛/凤凰涅粲的楚痛——读《一纸苍凉——杜高档案原始文本》有感

  从维熙/博物馆的话题

  林贤治/包围凯尔泰斯

2005年

  张国功/国难期间的“李庄精神”

  胡文辉/失意者的历史

  杜小真/应该感谢他——写在萨特百年诞辰、逝世25周年之际

  胡平/战后日本社会考

  傅国涌/废除科举制百年祭

  褚孝泉/写成历史的罪责

2006年

  张柠/表态运动和自由的累赘

  唐小兵/容忍与自由

  章明/读“高祖还乡”的联想(外一篇)

  雷颐/铁路与政争——以李鸿章修铁路为例

  章诒和/写给不看戏的人看——《伶人往事》自序

  缪哲/读梁遇春《小品文选》

  孙郁/周氏兄弟的里与外

  苍耳/哑剧时代

  张鸣/又想起了王大点

2007年

  摩罗/主流的力量有多大

  鄢烈山/“贪生怕死”的权利

  薛忆沩/“最后”的日记

  陈思和/《胡风家书》序

  王学泰/说大诰

  黄一龙/我们怎样做祖宗

  陈四益/艰难的生存

  蓝英年/劳动英雄斯达汉诺夫

  林达/新教贵格派的自律和诚信

2008年

  杨早/朋友

  资中筠/文化与制度——鸡与蛋的关系?

  徐贲/七十多年前的苏联青少年

  杨小彦/我们时代的艺术理想

  宗璞/《冯友兰集》序

  冯锡刚/《东方红》随想

  袁鹰/遗言太沉痛

  钱理群/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

  王彬彬/禁欲时代的情色——“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

  秋风/值得纪念的中国第一部宪法

  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编者前言

2009年

  景凯旋/没有死过,但病过

  汪永晨/在德国,节约不是口号

启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