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50 八五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过常宝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8-3

上书时间2023-03-31

南昌散原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过常宝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3503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0页
  • 字数 4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励耘文库
【内容简介】
早期文献产生于宗教活动中,是天命神意的见证,史官凭着文献工作而逐渐取得了充分的话语权。自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传递和阐释,构建了具有理性精神的礼乐文化制度,并形成了以道自任、裁决天下的精神品格。这就是原史传统。这一传统以《史记》为终结。在原史传统中,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孔子设学和文献阐释、董仲舒的公羊学理论、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依据周公和孔子的文化实践而虚拟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统系,构成了中国道统观念的源头。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甲骨卜辞、刻绘图画、《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老子》、《论语》、《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生成过程、文体形态、叙述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并揭示出它们各自所承担的原史文化功能,为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和文献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过常宝,男,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开设课程: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史传散文、诗词讲读。
【目录】
绪言
第一章史职及其文献的产生
一“绝地天通”与史职的产生
二商史的地位与职责
三原史文献之一:甲骨卜辞
四原史文献之二:铸鼎象物

第二章周公革命与礼乐文化
一史职在西周的发展
二周公摄政与政教分离
三原史文献之三:上古歌谣

第三章春秋史官的话语权力
一春秋史官文化的转型
二“春秋笔法”及其叙事策略
三《老子》和史官的箴诫传统

第四章《左传》研究
一史官“传闻”制度与《左传》
二《左传》的二元叙事逻辑
三《左传》梦验载录的文化意蕴
四《左传》虚饰中的理性意识

第五章君子文化和士人传统
一巫史知识的社会化
二君子文化与“立言”传统
三“诸子”与史官文化
四《论语》及其他诸子文献

第六章《战国策》研究
一史职的衰落与师道的兴起
二《战国策》的文体特征
三《战国策》的叙事特征

第七章《春秋》与汉代文化
一儒家与原史文化的复兴
二原史经典的政治化途径
三《春秋》与大一统政治形态

第八章《史记》与原史传统的终结
一司马迁的史职观念
二司马迁的个性精神
三司马迁的文化复仇
四《史记》的体例和书法
五《史记》的悲剧精神
结束语:原史精神和道统观念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