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故事全集(上、下全两册)
  • 资治通鉴故事全集(上、下全两册)
  • 资治通鉴故事全集(上、下全两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故事全集(上、下全两册)

25 4.3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振宇 主编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顶

上书时间2024-05-05

日益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振宇 主编
  •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6394070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707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正是这漫长而伟大的历史,成就了无数优秀的历史著作。这些历史著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星空,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在这些明珠中,资治通鉴则是分外夺目的一颗。

  资治通鉴写于北宋神宗年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自幼爱好历史,出仕为官以后,仍读史不倦,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

  北宋神宗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日益强势,北宋王朝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为了给统治者提供治世的方案,司马光遂下定决心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于是他自请外放,到洛阳做御史台去了。在洛阳的这段岁月,司马光过起了不问政事的日子,带着自己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开始了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几个人历时19年,终于编纂而成这部巨著,司马光为此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曾说道:“臣今

  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宋神宗阅书后很是喜欢,认为此书“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亲自赐名为资治通鉴希望可以借鉴历史上的得失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分为294卷,洋洋洒洒300多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跨越1362年,内容以政治、民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全书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史料价值极高,在我国官方编纂的史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曾评价此书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他在肯定资治通鉴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极高地评价了它的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丁振宇,本科中文学历,自由撰稿人,现从事图书策划编撰工作。曾撰写及主编图书有《皇帝那些私事》、《帝王之死》《中国文化小百科》、《华夏纵横》、《历代诗词名句赏析》、《文学知识通》、《国学知识通》等图书近百部;在各类媒体、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50多篇(首)。
【目录】
 

上 册周纪  三家分晋  漆身吞炭  魏文侯用贤  吴起拜将  聂政刺韩傀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昭王求贤  胡服骑射  鸡鸣狗盗  张仪使楚  连横之术  乐毅伐齐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田单复国  睚眦必报  触龙说太后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奇货可居秦纪  廉颇难任  李牧破匈奴  黄歇之死  冒顿兴匈奴  韩非之死  荆轲刺秦王  王翦破楚  蒙氏遇害  小人得志  大泽乡起义  刘邦起兵  巨鹿之战  陈胜之死  秦二世之死汉纪  鸿门宴  封坛拜将  谋士陈平  范增之死  井陉之战  楚河汉界  垓下之战  田横自杀  定都之争  封侯风波  韩信被贬  白登之围  贯高救主  韩信之死  征讨黥布  毒妇吕后  萧规曹随  秉公执法  缇萦救父  文帝与冯唐  饿死的将军  “苍鹰”郅都  汉武帝纳贤  飞将军李广  马邑之战  李广之死  大将军卫青  张骞通西域  淮南王谋反  浑邪王归汉  苏武牧羊  李陵降匈奴  李广利之死  巫蛊之祸  霍光专权  霍氏灭门  班婕妤  王莽专权  王莽称帝  龚胜死节  昆阳大捷  绿林起义  刘秀复汉  平定陇西  “强项令”董宣  马革裹尸还  汉明帝治国  马皇后  班超使西域  节烈英雄耿恭  窦太后临朝  专横的窦宪  邓太后专权  邓骘兄弟  名将虞诩  关西孔子  张纲招安  真假隐士  阳球除奸  跋扈将军  李固遭害  东汉五处士  郭泰善知人  “党锢”冤案  党人遇害  灵帝葬窦后  黄巾起义  诛灭宦官  董卓被杀  蔡邕之死  曹操起兵  “小霸王”孙策  计取冀州  曹操挟天子  三顾茅庐  吕布之死  郭嘉献计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水淹七军  名将吕蒙  凤雏庞统魏纪  挥泪斩马谡  曹操去世  曹丕与曹植  孙权假降  病逝五丈原  夷陵之战  治理蜀国  七擒孟获  假痴不癫  奇袭阴平  司马昭之心  竹林七贤  乐不思蜀晋纪  司马炎称帝  陆抗复西陵  羊祜之憾  西晋灭东吴  石王斗富  八王之乱  痴呆晋惠帝  悍后贾南风  流民大营  周处除三害  清谈家王衍  名将陶侃  西晋灭亡  刘渊复汉  石勒建后赵  暴君石虎  闻鸡起舞  宰相王导  周之死  书圣王羲之  仁义的邓攸  画家顾恺之  桓温北伐  名相谢安  扪虱而谈  淝水之战  孝武帝之死  赫连勃勃下册宋纪  刘宋代晋  不肖子刘义符  自毁长城  统万城之战  崔浩遭忌恨  魏武帝灭佛  元嘉之役  宋明帝刘或齐纪  萧道成即位  《神灭论》  “孝子贤孙”  北魏肃贪  孝文帝改革  昏君萧宝卷梁纪  梁武帝为政  尔朱荣之死  昭明太子  “山中宰相”  高欢起兵  侯景叛梁  陈霸先抗齐  疯癫天子  权臣宇文护陈纪  常山王高演  冤杀斛律光  陈叔宝夺位  无愁天子  陈后主叔宝  隋文帝灭陈隋纪  赵绰守法  隋将韩擒虎  独孤皇后  启民可汗  隋炀帝即位 暴君隋炀帝  杨素招忌  杨玄感与李密  雁门被围  瓦岗军起义唐纪  隋炀帝之死  攻取洛阳  玄武门之变  谏臣魏徵  便桥会盟  唐灭东突厥  长孙皇后  贤相房玄龄  文成公主  太子李治  武昭仪争位  武则天封后  徐敬业谋反  裴炎之死  贤相狄仁杰  罗织之风  李唐恢复  韦氏乱政  “救时宰相”  不徇私情  口蜜腹剑  安禄山献宠  安史之乱  玄宗西奔  杨贵妃之死  忠将张巡  睢阳之战  河阳之战  李亨即位  李辅国专权  单骑退回纥  代宗除元载  理财专家  颜真卿之死  孤身入陕州  李晟兴唐  永贞革新  李想平蔡州  韩愈被贬  名臣裴度  朋党之争  甘露之变  唐宣宗逸事  唐懿宗逸事  黄巢起义  朱李结怨  海龙王钱缪后梁纪  晋王李存勖  夹寨之战  徐温的大业  幽州之乱  王镕的反叛  柏乡之战  朱温之死  大梁之乱  前蜀家乱  徐温立威  魏博之变  一步百计  幽州之战  宦官张承业  杨刘争夺战  张文礼叛乱  大破契丹  奇袭郓州  七日灭梁后唐纪  李存勖夺位  庄宗乱政  前蜀灭亡  郭崇韬之死  邺城之反  庄宗遇弑  断腕皇后  王晏球破敌  二徐相争  李从荣之死  菩萨与生铁后晋纪  石敬瑭造反  范延光之乱  安重荣反叛  晋辽反目  晋国灭亡后汉纪  骄横契丹主  契丹主失策  刘知远建汉  狠辣大臣  黄旗加身后周纪  郭威治国  南唐重臣  精兵简政  寿州之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