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 4.5折 ¥ 7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孙A34-25
上书时间2025-01-02
前言 林罗华001
广播新闻
一等奖
新闻访谈|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系列节目006
|话题提升主题 讨论完善治理——评《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 方颂先021
|总结社区抗疫大考的上海答卷——破“疫”2020——疫情大考下的社区之治大讨论系列访谈创作体会 秦畅022
长消息|和病毒正面对决!上海医疗队里有一支“气管插管小队”026
|用声音勾画出“具象”——评广播新闻《和病毒正面对决!上海医疗队里有一支“气管插管小队”》 秦恒骥027
|为生命争分夺秒,战病魔从不退缩——《和病毒正面对决!上海医疗队里有一支“气管插管小队”》采访心得 盛陈街028
长消息|听!浦东每一种声音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031
|捕捉激荡在时空中的昂扬声音——浅评《听!浦东每一种声音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 秦恒骥034
|每一篇报道,都让自己从零开始!——《听!浦东每一种声音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创作心得 何周导 胡旻钰 赵宏辉035
二等奖
新闻专题|FM十万个为什么之“火星我们来啦”044
长消息|四叶草札记:进博会上没有不起眼的角落069
长消息|从“特斯拉速度”到“长三角速度”,看浦东的示范效应072
……
捕捉激荡在时空中的昂扬声音 ——浅评《听!浦东每一种声音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 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成员 秦恒骥 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是“应时”之作,主流媒体介入这一主题宣传是政治责任。而由于这类宣传写得多了,容易落人“俗套”、流于一般化。如何跳出“套路”,写出新意,将新闻的感染力激发出来,这确实是令新闻策划和采访记者“挠头皮”的实际问题。它考量着记者的智慧,亦即脚力、脑力、笔力。广播的这篇《听!浦东的每一种声音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在对30年成果的表达上,则颇有一些新意,尤以其新闻元素的鲜活和厚重这两方面特征,显示了“超凡脱俗”。用声音表达新闻,是广播有别于其他新闻载体的独特区别、比较优势。电台记者就这同一命题作文在与其他媒体的“比拼”中,充分地发挥了这一优势。这条不足7分钟的广播专题,从头至尾,充满了来自现场和历史深处的各种声音,将广播新闻的表现手法发挥得十分充分,有着鲜明的与其他媒体同类题材的区分,因而显示了独特的感染力传播力。记者在30年时间节点当日,选择了盒马鲜生、张江的一家实验室、期货交易所这三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用录音报道构成、铺陈了三则真实、实时的现场故事,具象地、清晰地又不失全貌感地勾勒了“今日浦东”的现状。可贵还在于,通过声音的传播和描述,受众听音观人、听声观物,现场感强烈,如临其境。这些发生的场景的选择,又由于有代表性和时代感,使“浦东”的总体特征鲜明,从而使“离世界更近”这一着意表达的主题显得很突出。表现3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仅靠三则故事显然又单薄,需要有历史的背景来烘托,从而强化新闻的厚重。在这方面,记者也很聪明。报道的下半段,记者从汗牛充栋的历史录音资料中,撷取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声音串联起来播出,形成了30年跨度的高昂旋律,形成了强烈的铺垫,为现场报道赋予了30年历程的深厚背景,揭示了现实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从而使通讯立体起采、丰满起来、主题思想彰显出来。沉淀在历史中的资料如何运用,它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这其实不必疑虑,关键在于历史资料的运用是否具备新闻的謦元素特征”。像本文这样,将浦东开放30年来重大事件中的历史声音,放在现实的鲜活新闻背景下糅合起来显示,恰恰是激活了资料,使其具备了新闻元素的特征,从而使整个报道的鲜活度更强,新闻的完整性、思想性更强烈。如此,新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就更强烈。这篇通讯的另一点启示还在于,不同的媒体,坚持自身的传统特色和表现手法,仍然应该是不应舍弃的财富。在互联网新闻形式挤压的背景下,传统的新闻表现手法仍然大有自身的优势所在,仍然有充分发挥其传播功能的广阔余地,关键是如何在“融合”的追求下创造性地运用。毋庸置疑,这需要定力和自信,也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 每一篇报道,都让自己从零开始! ——《听!浦东每一种声音都让自己离世界更近》创作心得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何周导 胡曼钰 赵宏辉 因为对H浦东新区条线,真的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采写的第几篇浦东大综述类稿件了。去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从年初一系列策划,到年中418纪念日,再到年末召开全国庆祝大会,“浦东”这两个字似乎就是我一整年的关键词。 可有时,太熟悉某个领域,往往就会陷入一种固定思维。采访时带着设想、带着答案,自然就会带着结局。如何找到新的切入点,讲好浦东故事?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的一系列主题报道采写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前提,也算小目标——每一篇报道,都要从零开始——“我是一名记者”“我是一名广播记者”“我是一名初跑浦东的广播记者”。 “我是一名记者”——记者是什么?是时代的记录者。深耕浦东十几年,几乎跑遍浦东角落,也采访过各行各业。要展现浦东这30年变迁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不缺代表性事件,也不缺典型性人物,关键是要能站在一个角度、从一个新的方面,去观察浦东、读懂浦东。 P34-35
本书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协会选入的2020年度在国家以及上海广播电视评奖中获奖的很好新闻作品集。
本书选取的很好新闻作品包括上海广播电视奖、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新闻奖等。全书按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分4类,每类按一等奖、二等奖等排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