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知识主义社会
  • 论知识主义社会
  • 论知识主义社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知识主义社会

28 3.2折 8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喜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4..2

上书时间2024-06-02

幸福书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喜先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9241339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0页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论述知识的性质和价值及其在社会中所起的越来越巨大的作用,科学地提出知识是认识和改变人类自己的伟大力量,通过深入而全面地研究知识的特性、进化、价值和管理等,并加强教育使之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从而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主义社会。全书分为四篇共二十章,论述知识进化引致的社会变迁,主要包括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知识的定义、分类和性质,知识的巨大价值,知识引致社会变迁的理论和设想,而后论述知识主义社会的形成,达到创建知识文明,并论述知识主义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致力于共建知识主义社会。
【作者简介】
李喜先,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原科技政策局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科技哲学,尤其是知识系统理论等方 面的研究。发表关于交叉科学、元创新、精神文化和构建知识主义社会等方面的论文60余篇。

独著或担任第一作者的著作有《科学系统论》《技术系统论》《工程系统论》《知识系统论》《国家创新战略》和《知识创新战略》等;编著《科学》和《茫茫太空》等;任《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 难题》和《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等书的主编,任《现代科学技术大众百科》(三卷本)等书的副主编。著、编著,担任主编、副主编的有代表性的著作共计16部。

参与组织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参与制定国家海洋高技术计划、国家攀登计划、中国科学院科技规划和知识创新工程等;参与组建香山科学会议等。两次与其他学者合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目录】
目    录

 

001  总 论

001  0.1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哲学

007  0.2 对立两极必须持以张力

009  0.3 知识进化引致社会变迁

012  0.4 知识主义社会形成

018  0.5 实现世界知识主义社会

 

第一篇       

对立两极必须持以张力

 

031  第1章 在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持以张力

032  1.1 唯物论

036  1.2 唯心论

037  1.3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整合

045  第2章 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之间持以张力

045  2.1 唯物史观

049  2.2 唯心史观

051  2.3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整合

053  第3章 在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持以张力

054  3.1 唯理论

055  3.2 经验论

057  3.3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整合

060  第4章 研究方法论

060  4.1 方法论与认识论紧密相关

062  4.2 方法论的层次性

068  第5章 研究方法多元化

068  5.1 哲学方法

070  5.2 一般科学方法

074  5.3 具体科学方法

079  5.4 特殊科学方法

 

第二篇  知识进化引致社会变迁

 

083  第6章 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084  6.1 知识的发生

087  6.2 知识的发展

093  6.3 知识创新理论

103  6.4 知识运动的形式

107  6.5 知识增长的方式

118  第7章 知识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118  7.1 知识的几种定义

120  7.2 知识的分类

125  7.3 知识的客观实在性

126  7.4 知识的等级性

133  第8章 知识的巨大价值

133  8.1 知识的多种价值

142  8.2 知识的中介作用

144  8.3 元知识的巨大价值

156  第9章 人类史以知识水平分期断限

156  9.1 从人类史洞察社会发展趋势

158  9.2 人类史以知识的进步断限

160  9.3 人类史以知识水平分为三大时期

176  9.4 学术发达导致社会极盛时期

181  第10章 知识引致社会变迁的理论和设想

181  10.1 社会变迁的根源

184  10.2 社会变迁的传统理论

187  10.3 社会变迁的现代理论

190  10.4 社会变迁的递推理论

 

第三篇  知识主义社会形成

 

197  第11章 知识进步引致资本主义社会兴衰

198  11.1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成

201  11.2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05  11.3 资本主义社会愈益显露弊端

212  11.4 资本主义精神的丧失

218  第12章 知识引发类资本主义社会出现

218  12.1 资本主义社会多是工业化社会

220  12.2 类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性

223  12.3 后资本主义社会

226  12.4 类资本主义社会仍是基于资本的社会

227  12.5 类资本主义社会的多种形式

228  12.6 类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230  第13章 知识特性导致知识主义社会生成

233  13.1 不可代替性

234  13.2 不可遗传性

239  13.3 不可逆性

241  13.4 非损耗性 

241  13.5 不可被剥夺性

242  13.6 普遍的社会性

244  13.7 公共性

247  13.8 无限增殖和延伸性

248  第14章 知识革命导致知识主义社会兴起

249  14.1 知识创新导致知识革命

251  14.2 知识革命引起社会革命

261  14.3 现代社会革命导致知识主义社会

267  第15章 知识社会必然迈向知识主义社会

268  15.1 知识社会≠知识主义社会

270  15.2 文化价值对社会的整合和导向作用

271  15.3 知识主义社会胜过后资本主义社会

273  15.4 知识主义社会是人类理想的高级社会

 

第四篇  实现世界知识主义社会

 

283  第16章 知识阶级主导的知识主义社会

283  16.1 久远的社会思想

288  16.2 共产主义是美好的理想

291  16.3 科学的知识主义社会能够实现

293  16.4 知识阶级的历史使命

301  第17章 中国能创建知识主义社会

301  17.1 只有大反思,才有大发展

315  17.2 中国如何创建知识主义社会

324  17.3 中国要借鉴靠知识而兴起的范例

328  17.4 构建知识主义社会是优化的战略抉择

329  17.5 实现知识主义社会的存在性和优越性

333  17.6 建成知识主义社会关键在元创新

337  第18章 构建世界知识主义社会

337  18.1  世界文化趋同性

339  18.2  知识主义社会优化人的文化生命

341  18.3  人类生活在知识系统之中

342  18.4  知识主义社会创造新的文化世界

346  第19章 人类情感为最高价值的世界主义

346  19.1 知识决定人性的本质

350  19.2 世界主义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51  19.3 世界主义根植于知识主义

353  19.4 共知主义引领世界主义

354  19.5 知识主义社会初见端倪

358  第20章 知识主义开创后文明

359  20.1 人类文明战胜野蛮行为

360  20.2 战争文化的存在与消亡

368  20.3 致毁知识的存在与控制

372  20.4 知识是引致高尚人类的伟大力量

374  20.5 知识引致理性化、人性化人类

375  20.6 知识主义塑造人类后文明

377  20.7 知识文明乃后文明

383  附录一 宋礼庭:关于李约瑟难题

392  附录二 中英词汇、人名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