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文宗杨升庵
  • 天下文宗杨升庵
  • 天下文宗杨升庵
  • 天下文宗杨升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下文宗杨升庵

 《明史·杨慎传》:“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一。”2018年,值杨慎(号升庵)先生诞生530年之际,“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天下文宗·四川历史名人(杨慎)高峰论坛”在泸举办。与会学者百余位,收集论文七十余篇,刊布《“升庵学”泸州倡议书》,可谓百卉含英,雅论灼见。今撷取部分论文,并整理大会发言,结集一册,以为“升庵学”倡始。

145 98 九品

库存4件

四川德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艳 主编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26863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页数286页

字数429千字

定价98元

上书时间2022-10-3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天下文宗杨升庵 内容简介
  《明史·杨慎传》:“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一。”2018年,值杨慎(号升庵)先生诞生530年之际,“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天下文宗·四川历史名人(杨慎)高峰论坛”在泸举办。与会学者百余位,收集论文七十余篇,刊布《“升庵学”泸州倡议书》,可谓百卉含英,雅论灼见。今撷取部分论文,并整理大会发言,结集一册,以为“升庵学”倡始。

天下文宗杨升庵 目录
“泸州全书”总序
天下文宗“四川历史名人(杨慎)高峰论坛”会议综述(代序)

**部分 总论
杨升庵——为中华民族成长做出贡献的伟大哲人
杨慎的学术与文章
杨升庵风神琐议
论杨慎思想的多维建构
论杨慎的民间形象
杨慎研究的四川机遇
杨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部分 分论
杨慎与“蜀学”研究
杨慎与明代考据学
略论杨慎的史学思想
杨慎诗歌创作论初探
杨慎“博物学”思想初探
——以《异鱼图赞》为中心
杨慎易学考论
中晚明文学新变与杨慎文学史地位之再认识
论杨慎、黄娥夫妇的离思之作

第三部分 考辨
黄娥作品考辨——兼论其与杨慎的文学关系
嘉靖大礼议与礼制改革
《蜀中广记》所引杨慎佚著考
杨慎的易学阐释探微
杨慎《滇程记》云南途程考释
杨慎往返川滇行程述略
饧升庵《论》《孟》说要旨
再论杨廷和父子的“兄终弟及”观
论杨慎评选《泾林诗集》
杨慎《全蜀艺文志》编辑义例考

第四部分 漫谈
穿越时空奇点的杨升庵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杨慎
有明一代优越秀冠的文化巨人
杨升庵千古绝唱
杨升庵生平、要事、评价与晚年潜居地泸州地脉、文脉简概
杨慎诗词耀酒城

第五部分 附录
天下文宗·共论“慎”典
——杨慎学术研讨会会议总结
“升庵学”泸州倡议书
祭升庵公杨状元慎文
点击收起
天下文宗杨升庵 节选
  《天下文宗杨升庵/泸州全书》:  杨升庵是有明一代优越秀冠的文化巨人,是中华历史名人星空中一颗奇瑰磊落的星星。巴蜀自古出产天下文宗,从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到杨升庵、刘沅、李调元、张问陶,再到郭沫若、巴金等。在巴蜀文宗这个历史长廊里,杨升庵是其中承上启下的又一个“天下文宗”。他生当明代嘉靖国运盛衰转折时期,这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坎坷时代。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杨慎,是川滇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充满时代忧患意识,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明代人“中国身份认同”做出了大贡献的伟大哲人。在当今新时代,作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代表人物,我们当用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和认识杨升庵,从他对文化中国、对中华民族、对民族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方面的贡献来重新看待他的历史方位,恢复他本应成为明代“前七子”领袖,反因充军云南,却被当时京师文人边缘化了的历史的本来面目。下面我就谈这四方面意见。  一、明代以嘉靖时期为界,是当时国家命运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嘉靖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逐渐发展,但国家纲纪沦蜕,宦官得势,贪腐成风,“既违成宪,亦负初心”(出自嘉靖皇帝诏书)。在这个时代,连续几届皇帝嬉游荒政,宰相经商,在官吏贪贿蔓延的社会风气中,出一个清白自守、能看清时代弊病的明白人,很不容易,杨升庵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器识就是一位能独立寒秋、一身正气、“仗节死义”、临利不苟的“君子儒”人格。  **,先看杨升庵所处的社会时代,嘉靖前后期正是明代社会由清明转向污秽、由自然经济的闲适静态转向追求商品经济利益的时代,也是由盛世转向衰世的转折时期。明代开国时期,朱元璋严惩贪官,实施“草皮革裹”措施,剥人皮放在县官的办公桌前,以警示县官。明初禁止三品以上官员经商,禁止破墙开店,乡绅乡贤的宴席也规定每桌只能是“四菜一汤”。这套措施实施了百多年,社会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的局面。直到嘉靖中期(杨升庵正好是这个时期)就管不住了,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了,资本主义萌芽了,每桌宴席也不止“四菜一汤”,不断突破规定,开始变成八大碗、九大碗、十六大碗,无止境地腾腾上升。官吏经商,连宰相也经商了,破墙开店也管不住了。正德武宗时代开始重用宦官,阉宦干政,严嵩贪贿,武宗荒政,嘉靖斋醮信道,社会风气奢靡,一切向钱看齐,时代变坏了。明代白话小说主题由“小姐花园订终身,公子落难中状元”的才子佳人型,演变为“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商人市侩型,就是当时市民社会熙来攘往、重金重利风气的一个证明。杨升庵出生在弘治元年,生活在正德嘉靖时代,正是上述这个明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内忧外患多起来的时期。而杨升庵由于其父杨廷和“君子儒”的教育和“家学相承”“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忘身”(升庵自述)的家风家训,养成一身浩然正气,一身皆秉“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心力中来”的心学德行,一生坚守“信友谅直”、清正严明,这是当时社会风气变坏的时代出现的一位特立独行的真君子、真醇儒。把升庵放到这个风雨如磐、山雨欲来的转折时期来看,他是抗潮流、抗污浊、不怕挫折、信念不变、廉洁奉公、不负初心,身为暴君所弃所恨却始终眷恋国家、民族、时代的弄潮儿,这种品格也是宋代人称铁面御史的成都知府赵抃的清白文化在巴蜀熏陶和影响下的产物和结晶。  第二,再看“大礼议”事件,这个事件一直很难评味。议大礼,表面议的是非嫡系长子继承皇位,只能认死去的皇帝为父,做他的皇子,而不能认自己是亲生父亲的皇子,亲身父亲反而只能称为“皇叔”。嘉靖皇帝一心要破这个老规矩,为自己亲生父母加上“帝”字、“皇”字、“本生”字,遭到杨廷和等一帮重臣的反对。这表面看来是礼仪之争,实质是坚持“礼仪应由朕定规矩”的新皇帝及其追随集团,同坚持“维护朝廷旧规矩不能改变”的旧廷臣两大权力集团之争,也是历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在明代矛盾深刻化的表现。在明代这个矛盾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万历时期嫡长制之争,明代人称为“国本之争”。杨廷和维持的是“国本”,杨升庵继承的也是这样的“国本”思想,也就是说,他们主张的是国家公权大于皇权,国家长远利益大于皇室个人的短期利益,不能违法违规,不能由着专制皇帝的性子来。由此可见,杨升庵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正是这样一种气节,是为公权,为公忠体国而表现的浩然正气。正是这样一身正气作动力,才能坚持十天挨两次廷杖(从武宗正德开始)也不屈服。当然这个“议大礼”历史事件本身的性质如何评判,是另一个问题,毕竟是封建时代,有其局限性,不能求全责备于古人。  二、明代是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由汉唐精英文化社会转向宋明市民文化社会,杨升庵是适应这个时代文化转型并推动其创新性转化的有明一代的文化巨人。明代文学*典型的转变,举个例子,过去是“公子落难中状元,小姐花园定终身”的精英小说,到明代转变为“卖油郎独占花魁”,下层百姓也可以与大才女自由恋爱的市民小说,这就是典型的文学转型时期。在这样的转型时期,杨升庵的创作就转向了适应市民的文化,创作了通俗化的弹词、乐府、曲子、杂剧,甚至白话诗词,还论证了竹枝词、稗官小说等民间文学与文艺以及医药土方、卜筮易学等民间经验之学。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稗官小说之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靡不究心多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