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法的激励机制

有个章,其余基本全新

15 1.7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黄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艳梅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9

九友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艳梅 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9354766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4页
  • 字数 3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环境资源法学丛书
【内容简介】

  激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法律激励有其人性论基础,契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人性向善。我国环境法的激励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普遍激励和重点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行为激励为主,结果激励为辅的原则;适当激励的原则。我国环境法激励机制的主线应当是环境权利,包括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的公民环境权,以及环境知情权、环境事务参与权、环境结社权、环境救济权等各种程序性权利。从激励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各层级法律法规应当各有侧重,分工配合。宪法和环境基本法应当以权利激励为主,环境单行法以权利激励和行政赋能激励为主,民法、诉讼法等相关部门单行法中的环境激励规范以权利激励为主,国际环境法以对发展中国家的赋能激励为主,环境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以行政赋能激励为主,社会激励规范以社会赋能激励为主。

【作者简介】

  何艳梅,女,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1972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浚县,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本科,199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1997年)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07年)。主要从事环境法、国际环境法和国际水法的教学和研究。

【目录】

第一章法律激励概论
第一节激励与法律激励
一、激励及相关概念辨析
二、法律激励
第二节法律激励的分类
一、官方激励和社会激励
二、泛激励和实激励
三、赋能激励和奖赏激励
四、行为激励和结果激励
五、自我激励和他方激励
第三节激励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
一、激励法律关系
二、激励法律规范
第四节激励法学与激励法辨析

第二章环境法与激励机制
第一节环境法的理念、性质和本位
一、环境法的伦理基础
二、环境法的基本理念
三、环境法的性质
四、环境法的本位
第二节建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正当性
二、建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第三节环境法激励机制的建立路径
一、理念指导--可持续发展观
二、确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原则
三、确定激励机制的主线和层次
四、整理和评价现行环境法的激励规范体系

第三章环境法的核心激励机制
第一节公民环境权
一、"大一统"的环境权及其废弃
二、环境权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分而治之"的环境权及其实现谱系
第二节程序性环境权利
一、环境知情权
二、环境事务参与权
三、环境结社权
四、环境救济权
第三节宪法中的环境权利
一、中外宪法环保激励之比较
二、我国环境权利入宪建议

第四章环境基本法中的赋能激励机制
第一节我国原《环境保护法》中的激励条款及其实施
一、原《环境保护法》的激励条款
二、原《环境保护法》激励条款的实施
第二节域外环境基本法中的赋能激励机制
一、域外环境基本法中的赋能激励
二、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中的赋能激励机制
第三节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与赋能激励机制设计
一、《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激励条款评析
二、《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赋能激励规范评析
三、《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三次审议稿)》赋能激励规范评析
四、新《环境保护法》的赋能激励机制评析
五、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全面建立赋能激励机制的
建议

第五章环境法的民事激励机制
第一节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改造
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及其完善
二、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制度及其改造
第二节自然资源使用权制度的变革
一、自然资源使用权"目的论"与自然资源经营性
使用权
二、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概览
三、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四、关于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用益物权化"改革的政策和实践
第三节环境物权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环境物权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二、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
第四节环境资源用益物权的生态约束机制
一、环境资源利用的总量控制制度
二、环境资源利用的行政许可制度
三、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四、生态保护的市场手段

第六章环境法的行政激励机制
第一节环境行政权和公民权及其激励
一、行政法的目标与激励机制
二、环境行政外部激励与行政内部激励
三、环境行政激励的法治化
第二节环境行政外部激励机制
一、环境行政赋能激励详探
二、环保行政奖励制度分析与实证
第三节环境行政内部激励机制
一、现行环境行政内部激励制度考察
二、现行环境行政内部激励制度评析
三、关于地方政府执行国务院"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证分析
四、建立我国环境行政内部激励机制和配套机制的建议
第四节环境行政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的关系--以生态补偿
为例
一、我国生态补偿的政策、立法和实践
二、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
三、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补偿的实证

第七章环境法的程序激励机制
第一节环境法的诉讼程序激励机制
一、全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二、完善环境侵权纠纷的私益诉讼制度
第二节环境法的非诉讼程序激励机制
一、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二、域外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方式
三、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制度的完善

第八章环境法的国际激励机制
第一节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法律激励
一、国际赋能激励
二、奖赏性激励
第二节全球环境条约对发展中国家赋能激励的实证分析
一、保护大气领域条约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领域条约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四、《防治荒漠化公约》对发展中国家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五、《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赋能激励措施及其实施
六、《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实施
七、总结和展望

第九章环境法的社会激励机制
第一节环境自治与环境法的社会激励
一、环境管理与环境自治
二、环境自治与环境法的社会激励
第二节环境法的国内社会激励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环保激励
二、行业协会的环保激励
三、基层自治组织的环保激励
第三节环境法的国际社会激励
一、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环保激励
二、企业的国际环保激励
三、个人的国际环保激励
第四节环境法的社会激励机制与官方激励机制的互动
一、官方激励为社会激励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二、官方激励为社会激励的健康发展提供管理和指导
三、社会激励促进官方激励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