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的版本学家,藏书家,文物鉴定专家孟宪钧先生旧藏民国石印本《匏庐论诗绝句》——太子太保礼部右侍郎郭曾炘杂题品评清代诸名家诗之作、宣统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题写书名、天头处有前人墨批,正文处亦有墨笔订正,并钤北山隐堂白文印章,字体绝佳,非庸手可为,流传不广,颇为难得!
¥
35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郭曾炘
出版人郭曾炘
年代民国13年 (1924)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石印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集部>别集
尺寸25.7 × 15.3 × 0.7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2-09-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民国石印本《匏庐论诗绝句 不分卷》尺寸:25.7×15.3cm,钤印:北山隐堂,书皮为民国高档撒金宣纸,底下微裂。品相是不错的。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名人名著。郭曾炘(1856~1928年)字春榆,号匏庵,晚号遯雯,福庐山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弟曾程、曾准均进士出身),改庶吉士,散馆以主事用,分礼部仪制司,参加修《会典》。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本司主事,充军机章京,升员外郎、郎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内阁侍读学士,历太常少卿、光禄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事起,曾炘密言于当权派荣禄,筹划互保之约。八国联军入北京,曾亦回福州省亲,后闻慈禧在陕西,乃往西安表忠。后改任通政使、政务处提调。次年,慈禧还京,曾炘升署工部左侍郎,调礼部右侍郎,兼户部左、右侍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受聘为农工商部实业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授邮传部左丞,署右侍郎,改礼部右侍郎。宣统元年(1909年),任典礼院掌院学士。民国2年(1913年),曾与陈宝琛-《德宗实录》,书成,溥仪赏给“头品顶戴”、“太子太保”虚衔。以清室遗老自居,参与晋安耆老会。学通中西,与严复论中外学术,质疑辨难,称为挚友。著有《匏庐诗存》9卷,《读杜札记》1卷,《楼居杂记》1卷,《邴庐日记》若干卷。此本为郭氏杂题品评清代诸名家诗之作,封面签条处刊刻友人陈宝琛1924年所题“匏庐论诗绝句”其时郭氏70所。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出任江西学政,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推举的唐炯、徐延投办事不力,坐罪降职。回乡赋闲,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调入京城,充任礼学馆总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成为宣统帝溥仪的师傅,监修《德宗实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忠"。二是有前人批注。天头处有前人墨批,正文处亦有墨笔订正,并钤北山隐堂白文印章,字体绝佳,非庸手可为,流传不广,颇为难得。三是名家旧藏。小残卷斋主人孟宪钧先生,194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沧州。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是当代著名的版本学家,藏书家,文物鉴定专家,曾师从启功先生,尤其擅长古书版本和碑帖鉴定。曾长期从事编辑工作,退休前任职于文物出版社,曾编辑出版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新中国出土墓志》、《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西谛书跋》等书。书林友人称其“为人谦和,有恂恂长者风。中年后体弱多病,稍有劳顿,便显疲态。惟于拍卖场上,必是斗志昂扬,全无倦色,与平日判若两人。尤其是对于心仪之书,虽一掷千金而不惜,必欲得之而后快。即使与有商业背景的买家同场竞拍,也敢奋然血拼。余曾戏称其为拍卖场上,工薪族里的敢死队。”足见爱书之笃。孟先生室名虽为“小残卷斋”,实则所藏既富且精,先生时常自谦“所谓收藏,其实不敢当,实际上就是学习、研究、搜集资料的过程。” 根据孟先生自述,因为自幼练习书法,常流连于琉璃厂肆间购书,最初买一些影印碑帖以及书法、金石相关的古书,八十年代受雷梦水先生指点开始学习版本按图索骥。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只得量力而行,孟先生收藏不求宋元古本,主要以清代刻本中的经部小学类,史部金石类、目录类,子部艺术类,集部诗文集、词集为主,其中又以金石类和集部最多。碑帖收藏则秉承传统的路子,重视汉魏碑刻、重视拓本年份和名家题跋。总体来说古籍与碑帖并重,且以独到的眼光,使得收藏逐渐形成规模和特色,历三十余年,蜚声书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