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

108.8 全新

仅1件

上海徐汇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山林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8

印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9-20

雪来2017的书摊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库存未阅,正版品相好,无字迹划线私章,内页干净漂亮。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山林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79205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93页
  • 字数 4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首次以中国戏曲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梳理了自宋代至清末近千年中国戏曲传播接受的历史轨迹,深入探讨了其中的规律。内容不仅涉及忧伤家、演员、观众、批评家、戏班主人和出版商等多个层面,还涉及各种声腔剧种的传播与交流,多种演剧形态和场所的交叉与竞争,多种传播方式的共存与兴替。《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资料丰赡,视角独特,史论水乳交融,宏观描述与微观剖析相辅相成,为中国戏曲构建了一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传播接受历史,对于中国戏曲史、艺术史的研究是一项拓展。
【作者简介】
  赵山林,1947年生,江苏邗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中文系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著《中国戏曲观众学》是从观众角度研究戏曲的开创之作,《中国戏剧学通论》是系统研究中国戏剧学的自成体系之作。另有专著《诗词曲艺术论》《中国古典戏剧论稿》《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戏曲散论》《诗词曲论稿》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两项,教育部项目两项,上海市项目一项。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宋代戏曲的传播
第一节宋代宫廷演剧
第二节宋代勾栏与路歧演剧
第三节宋代神庙演剧与节日演出活动
第四节宋代戏曲的流向
第五节宋辽金之间的戏剧交流

第二章宋代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第一节宋代文人与戏剧创作
第二节宋代文人的戏剧批评
第三节宋代文人的戏剧著作
第四节宋代文人的咏剧诗歌
第五节理学家的戏剧主张及不同意见
第六节戏剧与宋代文人心态

第三章元代戏曲的演出与流传
第一节元代宫廷演剧
第二节元代勾栏演剧
第三节元代庙会演剧
第四节元代戏班的构成和流向
第五节元代的戏曲艺人
第六节元代戏曲的刊刻

第四章元代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第一节元代前期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第二节元代后期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第五章明代宫廷与宗室演剧
第一节明代宫廷演剧
第二节明代宗室演剧

第六章明代职业戏班的演出
第一节明代职业戏班的发展
第二节弋阳、余姚、海盐腔的传播
第三节昆山腔的传播
第四节明代戏曲传播与商人的关系

第七章明代的家班
第一节明代著名家班
第二节士大夫家班的功能
第三节士大夫家班的特点

第八章明代的串客和清曲家
第一节嘉靖以后的串客
第二节明末金陵旧院串客
第三节明代的清曲家

第九章明代的戏曲选本
第一节戏曲选本的沿袭阶段
第二节戏曲选本的推进阶段
第三节戏曲选本的成熟阶段

第十章明代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第一节明代文人的戏曲活动
第二节明代文人的戏曲批评
第三节明代文人的戏曲研究

第十一章清代宫廷演剧
第一节清代前期宫廷演剧
第二节清代后期宫廷演剧
第三节宫廷演剧的特点

第十二章清代职业戏班与戏园
第一节清代的职业昆班
第二节清代的京腔、秦腔戏班
第三节清代的徽班
第四节清代戏曲传播与商人的关系
第五节清代的戏园

第十三章清代串客与票友
第一节清代的昆剧串客
第二节北京的京剧票房和票友
第三节天津、上海的京剧票房和票友

第十四章清代的戏曲选本
第一节清前期的戏曲选本
第二节乾隆中期之后的戏曲选本
第三节花部诸腔选本的崛起

第十五章清代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第一节清代文人的戏曲活动
第二节清代文人的戏曲批评
第三节清代文人的戏曲研究
第四节近代文人对戏曲的接受
余论戏曲传播接受的近代转型
参考文献要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库存未阅,正版品相好,无字迹划线私章,内页干净漂亮。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