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菌物学100年(本书带作者余杰签名版)
¥
500
九品
仅1件
作者余永年、卯晓岚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二号架四层
上书时间2024-05-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余永年、卯晓岚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6283
-
定价
36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08页
-
字数
1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中国菌物学100年》由我国多年从事菌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数十位专家和教授撰写,是一部内容比较全面、论述有深度的菌物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著作。《中国菌物学100年》分为5编,每编包括若干章,共32章。对中国菌物学简史、菌物学教育、中国菌物人物志、菌物多样性与分类系统和菌物产业与国民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还包括真菌、地衣、卵菌和黏菌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生理与遗传、生态与区系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并对应用真菌学给予关注。每章为一个独立单元,其内容涵盖:对华人100年来相关研究的小结或概述,列举重点研究成果并指出其闪光点,探讨国内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展望未来并出谋献策。提供了每一位真菌人物的生平介绍,并附其主要论著目录。《中国菌物学100年》还附有大量图表和文献引证等。
- 【目录】
-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绪论
第一编菌物学概论
第一章中国菌物学简史
第一节古菌物学时期(B.C.5000~A.D.1910年)
一、食用蕈菌
二、医药菌物
三、发酵菌物
第二节外人在华采菌时期(1759~1949年)
一、法国人的采集
二、苏联人的采集
三、奥地利、瑞典人的采集
四、美国人的采集
五、日本人的采集
第三节描述菌物学时期(1911~1949年)
一、中国植物病原真菌等的调查研究
二、广泛应用酿造菌物
三、医学真菌
第四节实验菌物学时期(1950年至今)
一、标本的全面采集
二、《中国真菌志》的研编
三、菌物的属和种
四、真菌化学及代谢产物功能的研究
五、菌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六、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七、学会、学报的创建
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九、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变迁
参考文献
第二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真菌学教育百年寻踪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描述真菌学阶段
第三节实验真菌学阶段
第四节分子真菌学阶段
第五节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菌物人物志
戴芳澜
胡先骕
刘慎谔
陈鸿逵
林亮东
俞大绂
邓叔群
陈梅朋
周宗璜
王鸣岐
王云章
方心芳
陆大京
阎若珉
魏景超
林传光
樊庆笙
杨新美
裘维蕃
殷恭毅
赵继鼎
葛起新
秦启贤
喻璋
余永年
王端礼
李钟庆
白金铠
陶家凤
齐祖同
刘波
郝文英
应建浙
赵震宇
张中义
吴绍熙
陈瑞青
戚佩坤
沈明珠
张树庭
臧穆
魏江春
何宗智
张志光
沈瑞祥
陈士瑜
李兆兰
陈国良
杨庆尧
梁宗琦
钟顺昌
罗信昌
张天宇
李明远
赖传雅
陈宛如
潘学仁
廖万清
弓明钦
卯晓岚
何汉兴
黄年来
唐国敏
孔华忠
王云
沈崇尧
邢来君
郭英兰
徐同
庄剑云
周彤燊
李玉
苏晓庆
李增智
庄文颖
郭林
文华安
樊华
林英任
宋爱荣
王泽生
姚一建
张金霞
王贺祥
朱平
许瑞祥
张克勤
李泰辉
李若瑜
刘杏忠
姜子德
图力古尔
谢宝贵
陈双林
王波
王琦
杨祝良
白逢彦
边银丙
戴玉成
陈惠
旺姆
吕国忠
吴文平
车永胜
黄建忠
杨晓彤
黄勃
张劲松
王成树
姜于兰
蔡磊
第四章菌物多样性与分类系统
第一节菌物及菌物多样性
一、菌物
二、菌物多样性
第二节菌物物种及物种多样性估算
一、菌物物种
二、菌物物种多样性估算
第三节菌物多样性研究
一、物种形成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二、生态多样性研究
三、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四节菌物分类与系统历史概况
第五节新近的菌物分类系统
第六节菌物分类与系统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第五章中国菌物产业与国民经济
第一节菌物在产业中的地位
一、菌物与农业
二、菌物与食品
三、菌物与医药
四、菌物与工业
五、菌物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国内外菌物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菌物产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菌物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菌物产业发展趋势
一、菌物产业变化态势
二、菌物品种结构态势
三、菌物区域布局态势
四、菌物出口特征态势
第四节菌物产业效益
一、菌物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菌物产业的生态效益
三、菌物产业的循环经济效益
四、菌物产业的社会效益
第五节菌物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
一、从战略需求角度分析
二、从生产者需要角度分析
三、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分析
四、从资本市场需求角度分析
第六节菌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高
一、低排放、高效能的菌物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低耗费、高转化的菌物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战略的实施
三、低投入、高产出的菌物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步伐
四、发展菌物产业有利于促进拉动内需的产业经济模式形成
五、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参考文献
第六章医学真菌学展望
第一节流行病学
一、现状
二、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浅部真菌病
第三节深部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二、念珠菌病
三、侵袭性曲霉病
四、隐球菌病
第四节真菌病诊断
一、培养基改良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三、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真菌病的治疗
一、抗真菌新药研制
二、辅助治疗
三、浅部真菌病治疗
四、深部真菌病治疗
五、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第六节医学真菌学研究成果与展望
一、近60年来重点研究成果及特殊病例
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中国菌物已知种数
参考文献
第八章中国地衣学简史、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中国地衣学研究简史
一、本草时期
二、传统分类学时期
三、综合分类学时期
四、演化系统生物学时期
第二节中国地衣学研究现状
一、生物多样性与三大存取系统
二、地衣及其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
三、荒漠地衣
第三节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形态与分类
第九章 非地衣型子囊菌
第一节子囊菌概述
第二节中国子囊菌60年及展望
一、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日趋深入
二、新属的建立及分类系统的完善
三、世界专著性研究
四、了解生活史及认识真菌全型
五、对类群之间系统演化规律的认识
六、DNA条形码探索
七、子囊菌作为真核模式生物
八、子囊菌化学
九、食用、药用及工业子囊菌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国黑粉菌分类研究
第一节简介
第二节 研究进展
第三节分类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中国锈菌分类及区系研究简史
第一节中国锈菌调查研究概况
第二节日本学者对我国锈菌的调查研究
第三节我国学者对锈菌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中国无性型真菌分类研究
第一节无性型真菌的范畴及重要性
第二节中国无性型真菌分类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对中国无性型真菌的采集和鉴定
二、无性型真菌的分类
第三节无性型真菌分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裸菌
第一节真黏菌
一、特征
二、分类
第二节网柄菌
一、特征
二、分类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中国的卵菌
第一节卵菌概述
一、卵菌的形态特征
二、卵菌的生物学
三、卵菌的经济意义
四、卵菌的种类
第二节中国卵菌研究回顾
一、东瀛学者对中国卵菌的研究
二、我国学者在1948年前对卵菌的研究
第三节新中国卵菌研究概况
一、从《菌物辞典》第9版鸟瞰我国卵菌研究情况
二、1949年以来我国卵菌研究综览
三、以霜霉目的属为例看我国卵菌门研究概况
第四节我国学者及合作者对卵菌的贡献
一、新科和新属的创立
二、新种和种下单元的发现和建立
三、新组合
四、卵菌专著专篇的出版
第五节卵菌的分类地位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中国的毒菌及其毒素
第一节我国古代有关毒菌的记载
第二节我国近60年来毒菌中毒概况
第三节我国极毒及常见中毒菌
第四节毒菌及有关毒素
第五节毒菌毒素与中毒类型
一、胃肠炎型
二、神经精神型
三、溶血型
四、肝脏损害型
五、呼吸循环衰竭型
六、光过敏性皮炎型
第六节毒菌亦毒杀有害生物
参考文献
第三编生理与遗传
第十六章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植物与地衣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一、植物与地衣内生真菌
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三、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四、抗HIV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第三节冬虫夏草定殖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
一、冬虫夏草与其定殖真菌
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三、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四、抗HIV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五、ETP类化合物的代谢调控研究
第四节低温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
一、低温真菌
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三、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四、抗HIV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第五节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真菌侵染线虫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植物病原线虫及其天敌食线虫真菌
第二节食线虫真菌对线虫的感应与捕捉机制
一、食线虫真菌对线虫的吸引与识别机制
二、食线虫真菌捕捉与黏附线虫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食线虫真菌侵入线虫体壁的分子机制
一、体壁降解蛋白酶的纯化、生化性质鉴定与基因克隆
二、体壁降解蛋白酶的表达调控研究
三、体壁降解蛋白酶的结构研究
第四节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真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模式真菌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真菌基因组学研究
第三节真菌有性生殖类型与调控
第四节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编生态与区系
第十九章中国蕈菌生态与地理分布
第一节中国地形地貌概况
第二节我国蕈菌生态及地理分布
一、东北区?温带、寒温带针叶林区
二、华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三、华中及华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四、西南区?植被类型多样区
五、中国南缘热带区?热带季雨林区
六、蒙新区?草原、荒漠干旱区
七、青藏高原区?高山灌丛草甸区
第三节中国蕈菌生态与地理区划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中国水生菌物
第一节绪论
一、水生菌物的概念
二、国际水生菌物研究概况
三、我国水生菌物的类群和数目
四、我国水生菌物的系统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经济重要性
一、有益水生菌物
二、有害水生菌物
第三节水生低等菌
一、水生卵菌
二、水生壶菌
三、水生接合菌
第四节水生高等真菌
一、水生子囊菌
二、水生担子菌
第五节水生丝孢菌
一、水泡丝孢菌
二、水生捕食线虫的壶菌和丝孢菌
三、浸水丝孢菌
四、其他种类
第六节生态与多样性
一、水生菌物的生长基质
二、水生菌物的生境
三、人为干扰对水生菌物的影响
四、水生菌物的四季更替
第七节应用研究现状
一、活性代谢产物
二、生物防治
第八节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中国土壤菌物研究
第一节土壤菌物的范畴和重要性
第二节土壤菌物研究简史
一、土壤菌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国外土壤菌物的研究
三、我国的土壤菌物研究
第三节土壤菌物的多样性研究
一、土壤菌物的多样性检测
二、土壤菌物的分离和计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