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卷
  •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卷
  •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卷
  •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佛教通史 第十卷

45 全新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赖永海 主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大28-5

上书时间2022-08-13

豆豆图书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赖永海 主编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214063946
  • 定价 70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7000千字
【内容简介】
根据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变化特点,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这套由赖永海主编的《中国佛教通史》分四个时期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进行整体的论述。
  第一至第四卷,呈现与论述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整体风貌与历史发展,主要介绍、论述与评析了此一时期佛典的翻译、义理的传播和僧团的组建,以及佛教与王道政治的相互关系、佛教与传统宗教、儒道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等。第五卷至第八卷的主体内容是对产生于隋唐时期的天台宗、三论宗、三阶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宗派的思想分宗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与评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主要论述宋辽金元时期的佛教。第十二至第十五卷主要展现与论述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佛教东传与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作为中国佛教源头的印度佛教

    第二节  佛教传入中土的路线、传说和史实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佛教

    第四节  三国时期的佛教

    第五节  东汉、三国时期的翻译活动

    第六节  《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

    第七节  汉魏时期两大佛学思潮

  第二章  两晋时期佛教的传播

    第一节  西晋社会与佛教的传播

    第二节  东晋社会与佛教在南方的传播

    第三节  十六国时期佛教在北方的传播

  第三章  两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一节  西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三节  东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四章  两晋时期的佛教僧团

    第一节  佛图澄及其僧团

    第二节  道安与道安僧团

    第三节  庐山慧远行历及其庐山僧团

  人名索引

第二卷

  第一章  南北朝佛教与王朝世族

    第一节  南北朝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南朝帝王的佛教信仰及其佛教政策

    第三节  北朝帝王的佛教信仰及其佛教政策

    第四节  梁武帝其人及其佛学思想

    第五节  南朝世族与佛教

  第二章  西行求法高僧及其贡献

    第一节  两晋西行求法高僧

    第二节  法显大师西行及其贡献

    第三节  法显的同行者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西行求法高僧

  第三章  大乘般若学的传入与流行

    第一节  鸠摩罗什与两晋般若经典的传译

    第二节  般若经典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思想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者与般若学流派

    第四节  僧肇及其佛学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一节  刘宋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二节  萧齐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三节  梁、陈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四节  真谛的佛典翻译

    第五节  北魏、东魏的佛典翻译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经典

    第一节  《维摩诘经》的汉译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  《楞伽经》的汉译及其基本内容

    第三节  《大乘起信论》的翻译及其基本内容

  人名索引

第三卷

  第一章  涅槃学派

    第一节  《涅槃经》的传译与修治

    第二节  涅槃学派的传承

    第三节  《涅槃经》的思想

    第四节  涅檠学派的思想

    第五节  涅槃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第二章  智论学派

    第一节  《大智度论》的翻译

    第二节  智论学派的传承

    第三节  《大智度论》与智论师

    第四节  智论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第三章  成实学派

    第一节  成实学派的传承

    第二节  《成实论》的思想

    第三节  成实学派的思想

    第四节  成实学派和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第四章  毗昙学派

    第一节  毗昙学派的传承

    第二节  毗昙学派与六朝思想

    第三节  毗昙学派与早期的大小乘观

  第五章  地论学派

    第一节  《十地经论》的翻泽

    第二节  地论学派的传承

    第二节  《十地经论》的思想

    第三节  地论学派的思想

    第四节  地论学派与西魏、北周佛教

  第六章  摄论学派

    第一节  摄论学派的传承

    第二节  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思想

    第三节  摄论学派的思想

    第四节  摄论学派和其他学派的交涉与影响

  人名索引

第四卷

  第一章  南北朝禅学

    第一节  晋宋时期禅经翻译与禅法传播

    第二节  梁陈时期的南方禅法

    第三节  勒那摩提与北朝禅学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律学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律典传译与律学初兴

    第二节  南朝的律学与律典翻译

    第三节  北朝的律学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菩萨戒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史著

    第一节  佛教经录的编纂

    第二节  佛教史学的兴起及其主要著作

    第三节  《佛国记》及其他西行游记

  第四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度僧制度和寺彤

    第一节  东晋南北朝的僧官制度

    第二节  度僧制度

  第二章  清末维新志士的佛学思想

    第一节  康有为的佛学思想

    第二节  谭嗣同的佛学思想

    第三节  梁启超的佛学思想

  第三章  清代佛教的衰落与复兴

    第一节  清代佛教的衰落

    第二节  杨文会振兴佛教的理念和事业

    第三节  杨文会与近代佛学思想

    第四节  杨文会:中国佛教复兴的巨擘

  第四章  清代民国时期佛教的寺院经济

    第一节  清代前期佛教寺院经济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佛教寺院经济

    第三节  清代藏传佛教的寺庙经济

  第五章  晚清民国时期佛学研究的滥觞与成就

    第一节  晚清民国佛学研究兴起的概况

    第二节  晚清民国时期佛教史的研究和撰述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佛教思想研究

    第四节  晚清民国时期佛教制度、典籍、文化研究的进步

  第六章  近世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

    第一节  “蒋山法会”与明太祖整顿瑜伽教

    第二节  经忏佛事与丛林仪轨

    第三节  佛教的慈善事业与信仰习俗

    第七章  1895—1945年的台湾佛教

    第一节  台湾佛教溯源

    第二节  台湾佛教四大法脉丛林

    第三节  台湾佛教五大重要事件

    第四节  台湾佛教的变革与复兴

  人名索引

第十五卷

  导言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第一节  民国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民国时期佛教政策的演变

  第二章  民国佛教的革新和改良运动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佛教复兴

    第二节  民国佛教的整理改良活动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佛教界

  第三章  欧阳竟无与民国时期唯识学复兴思潮

    第一节  民国时期佛教的薪火相传

    第二节  欧阳中兴唯识学的思想理念

    第三节  欧阳的法相、唯识分宗之说

    第四节  欧阳法相、唯识学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月霞与民国时期的华严宗

    第一节  民国初期华严典籍的搜集与刊刻

    第二节  民国时期弘扬华严的著名学僧

    第三节  民国时期华严复兴的特点及影响

  第五章  谛闲与民国时期的天台宗

    第一节  龚自珍研治天台学

    第二节  谛闲与民国时期天台的中兴

    第三节  侦虚弘化天台于北方

    第四节  斌宗法师传播天台于台湾

  第六章  印光与民国时期的净土宗

    第一节  民国净土宗风

    第二节  印光对净土宗的弘扬

    第三节  民国时期诸宗归净

  第七章  虚云与民国时期的禅宗

    第一节  民国禅宗中兴

    第二节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

  第八章  弘一与民国时期的律学与律宗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律学与律宗

    第二节  弘一对南山律学的弘扬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密宗中兴

    第一节  日本密宗的回传

    第二节  藏密在汉地的传播

  第十章  太虚与民国时期的人生佛教

    第一节  太虚生平及佛学思想特点

    第二节  人生佛教的倡导及实践

    第三节  太虚的遗愿及其影响

  第十一章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

    第一节  明清时期佛教彩塑造像及工艺造像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绘画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佛教书法

  人名索引

  参考书目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的寺职

  第五章  东晋南北朝寺院经济的兴起

    第一节  寺院经济的起因与寺僧的供给模式

    第二节  寺院的土地经营活动

    第三节  寺院的商业、借贷等经济活动及其效应

  第六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三教关系与两次毁佛运动

    第一节  晋宋之际的因果报应之争

    第二节  晋宋齐梁时期的形神之争

    第三节  佛道二教的夷夏之争

    第四节  沙门不敬王者之争

    第五节  《老子化胡经》与佛道之争

    第六节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与佛道之争

    第七节  佛道交融与玄佛合流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

    第一节  佛教忏法的形成

    第二节  佛教素食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南北朝佛教的社邑与慈善事业

    第四节  南北朝的《法华经》信仰

    第五节  南北朝的药师佛、观音信仰和舍利信仰

  第八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文化艺术

    第一节  汉魏两晋时期的佛教造像

    第二节  汉魏两晋时期的佛教书法、绘画

    第四节  汉魏两晋时期的佛教建筑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塑

    第六节  南北朝佛教绘画

    第七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书法

    第八节  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

  人名索引

第五卷

  第一章  隋代佛教

    第一节  隋代社会与佛教

    第二节  隋代佛教的复兴

    第三节  隋代佛教的诸位大师

  第二章  唐代社会与佛教

    第一节  唐代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初唐诸帝的佛教政策

    第三节  盛唐二帝的佛教政策

    第四节  中唐诸帝的佛教政策

    第五节  晚唐诸帝的佛教政策

    第六节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第三章  唐代的佛典翻译

    第一节  初唐的佛典翻译

    第二节  玄奘西行求法及其佛典翻译

    第三节  盛唐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四节  中晚唐的佛典翻译

  第四章  《圆觉经》、《楞严经》、《仁王经》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圆觉经》的传译及其要义

    第二节  《楞严经》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仁王般若经》的汉译及其基本内容

  人名索引

第六卷

  第一章  天台宗

    第一节  天台宗的法脉传承与分布

    第二节  天台宗的本尊经——《法华经》

    第三节  天台宗的前史及其思想渊源

    第四节  智顗与天台宗的创立

    第五节  天台宗的基本教义

    第六节  灌顶对“天台学”与“涅槃学”的融通

    第七节  “台宗中兴”与湛然对“天台学”的创新

    第八节    中晚唐和五代的天台宗

  第二章  三论宗

    第一节  三论宗的兴起

    第二节  “三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三论宗的佛学思想

  第三章  三阶教

    第一节  三阶教的形成

    第二节  三阶教的基本教义及三阶僧的行持

    第三节  三阶教的历史际遇

  第四章  唯识宗

    第一节  唯识宗的“宗经”、“宗论”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节  唯识宗的创立

    第三节  唯识宗的基本教义

    第四节  唯识宗的兴盛及其传承

  人名索引

第七卷

  第一章  华严宗

    第一节  华严宗的本尊经——《华严经》

    第二节  法藏与唐代华严宗的创立

    第三节  华严宗的基本教义

    第四节  唐代华严宗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节  华严宗在隋唐佛教中的地位

  第二章  禅宗

    第一节  从达摩禅法到东山法门

    第二节  慧能与南宗禅

    第三节  南宗禅三系

    第四节  后期禅宗

  第三章  净土宗

    第一节  佛教净土思想及净土种类

    第二节  净土宗经典——“三经一论”

    第三节  净土信仰历代祖师与净土宗的建立

    第四节  净土宗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

    第五节  净土宗与其他宗派的交涉

  第四章  律宗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菩萨戒

    第二节  隋唐时期《四分律》的传承

    第三节  唐代的戒坛

    第四节  唐代律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义净及其律学思想

    第六节  唐代律宗与其他宗派的交涉

    第七节    隋唐时期律学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第八节  五代时期的律学和律宗

  第五章  密宗

    第一节  汉地密教经典及其传译

    第二节  开元三大士与密宗的创立

    第三节  汉地密宗的基本教义、仪轨

    第四节  密宗在唐朝中晚期的继续传播

  人名索引

第八卷

  第一章  西藏前弘期佛教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发展

    第二节  前弘期的译经及佛学思想

    第三节  前弘期的寺院及寺院经济

  第二章  五代十国时期佛教的发展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与佛教

    第二节  五代北方佛教及周世宗灭佛运动

    第三节  南唐佛教与江南法眼禅系的兴盛

    第四节  吴越地区的佛教

    第五节  契此和尚与弥勒信仰的影响

    第六节  雪峰禅系与闽地佛教的发展

    第七节  云门禅系与岭南佛教的展开

    第八节  禅教一致与华严禅在江南的推展

  第三章  隋唐五代的僧官与度僧制度

    第一节  隋代的僧官、寺职和度僧制度

    第二节  唐代僧官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唐代寺职与师号、紫衣

    第四节  赐额与度僧

  第四章  隋唐五代佛教经录和佛教史著

    第一节  隋唐五代经录的编纂

    第二节  道宣的佛教史学著述

    第三节  《大唐西域记》及其他西行游记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寺院经济

    第一节  隋唐寺庄的形成

    第二节  “直岁”、“净人”与“寺户”

    第三节  隋唐佛教寺院的经营活动

    第四节  隋唐佛教宗派的经济基础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三教关系

    第一节  傅奕反佛与唐初的佛道之争

    第二节  唐代的佛道先后之争

    第三节  唐代宫廷的三教论议

    第四节  唐代的沙门拜俗之争

    第五节  儒家“道统说”对佛教的批判与吸收

    第六节  宗密对儒道两家的批判与会通

    第七节  隋唐佛学对道教的影响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徒的生活与信仰

    第一节  隋唐佛教的信仰与仪式

    第二节  隋唐的内道场与舍利信仰

    第三节  隋唐佛教的社会慈善事业

    第四节  唐五代的俗讲与变文

  第八章  中国佛教与东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

    第一节  隋唐五代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二节  隋唐五代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三节  隋唐五代与越南等国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九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佛教石窟与造像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佛教绘画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的佛教书法

  人名索引

第九卷

  第一章  宋代社会与佛教

    第一节  宋代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北宋初期的佛教政策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的佛教政策

    第四节  南宋的佛教政策

  第二章  宋代士大夫与佛教

    第一节  宋代士大夫参与佛教活动概述

    第二节  两宋朝臣的禅林交游

    第三节  宋代士大夫的佛教义学阐释

    第四节  宋代士大夫的佛教著述及其影响

    第五节  佛教结社与宋代士大夫的修行活动

  第三章  两宋时期的僧官和度僧制度

    第一节  僧官及其选任

    第二节  寺职与师号

    第三节  度僧与度牒

    第四节  系帐与建寺

  第四章  宋代佛典翻译、藏经刊刻及佛教史著

    第一节  佛典翻译

    第二节  藏经的刊刻

    第三节  佛教史学著作

  第五章  宋代禅宗

    第一节  黄龙派的兴起及盛行

    第二节  杨岐派的兴起与传承

    第三节  文字禅的形成与兴盛

    第四节  大慧宗杲的“看话禅”

    第五节  两宋之际的曹洞宗与宏智正觉的“默照禅”

    第六节  惠洪的行历、思想及其影响

    第七节  道济禅师的行历及其后世的“神圣化”

  第六章  宋代天台宗的发展

    第一节  宋代天台宗谱系传承

    第二节  山家山外之争

    第三节  宋代天台与诸宗交涉

  第七章  宋代律宗的中兴

    第一节  宋代的律师及其撰述

    第二节  宋代律学的特点

    第三节  “禅律相分”和“禅律相攻”

    第四节  “十本记主”允堪

    第五节  律宗的“中兴”者元照

    第六节  两宋时期律学的东传

    第七节  宋代律学的几种普及性著作

  第八章  宋代密法的兴盛与唯识学的研习

    第一节  宋代密法的兴盛

    第二节  宋代唯识学的研习

    第三节  永明延寿与唯识宗的终结

  人名索引

第十卷

  第一章  禅教合一与净土信仰的普及

    第一节  禅教合一的理论意涵

    第二节  宋代禅教关系

    第三节  净土宗的传承

    第四节  禅净合流

    第五节  性具法门与唯心净土

  第二章  宋代的三教关系

    第一节  宋代士大夫的排佛思潮

    第二节  宋代理学的“援佛入儒”

    第三节  宋代的三教融合论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佛道关系

  第三章  宋代的寺院经济

    第一节  宋代寺院土地的多元化来源

    第二节  宋代寺院的土地经营

    第三节  宋代寺院的手工作坊及商业经营活动

    第四节  宋代佛寺承担的赋役及其社会功能

  第四章  两宋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两宋与东亚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第二节  北宋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三节  南宋与日本佛教文化交流

    第四节  南宋僧赴日传禅及其影响

    第五节  两宋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交流及其影响

    第六节  宋代与越南的禅宗文化交流

  第五章  辽代佛教

    第一节  辽代社会与佛教

    第二节  辽代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辽代的寺院经济

    第四节  辽代的三教关系与民间的佛教信仰

  第六章  回鹘佛教

    第一节  西域回鹘之佛教

    第二节  河西回鹘之佛教

    第三节  元代回鹘佛教徒在内地的活动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回鹘佛教的衰亡

  第七章  西夏佛教

    第一节  佛教在西夏的兴衰

    第二节  西夏的佛经传译

    第三节  西夏与回鹘辽金印度间的佛教关系

    第四节  西夏的佛教艺术

  第八章  金代佛教

    第一节  金代社会与佛教

    第二节  金代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金代的三教关系

  人名索引

第十一卷

  第一章  元代的社会与汉传佛教

    第一节  元代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元代诸帝与汉传佛教

    第三节  元朝佛教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  元代禅宗

    第一节  海云印简与北方临济宗

    第二节  南方临济宗

    第三节  万松行秀与北方曹洞宗

    第四节  南方曹洞宗

  第三章  元代天台宗的传承

    第一节  宋元之际天台谱系

    第二节  元代天台教学

  第四章  辽、元华严宗的弘传

    第一节  回归唐代华严:文才与元代华严的阐释

    第二节  元代南北的华严学弘传

  第五章  元代的律学撰述与唯识的研习

    第一节  元代律学

    第二节  元代唯识宗

  第六章  元代净土宗的延续及禅教一致

    第一节  净土的宗派自觉与禅净关系

    第二节  元代的禅教关系

  第七章  元代的寺院经济

    第一节  元代寺院经济概况

    第二节  元代寺院财产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元代寺院经济的结构及经营形式

    第四节  元代寺院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宋元佛教徒的信仰与生活

    第一节  宋元佛教徒的信仰与仪轨

    第二节  宋元佛教的慈善事业

    第三节  宋元佛教的放生习俗

  第九章  元代与东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及其影响

    第一节  元代与东亚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第二节  日本入元僧的修学活动及其影响

    第三节  元代赴日僧活动及其影响

    第四节  元代与朝鲜的佛教交流及其影响

  第十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

    第一节  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的媒介与时间

    第二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组织制度

  第十一章  后弘期藏传佛教及其主要派别

    第一节  佛教在西藏的再度复兴

    第二节  藏传佛教主要派别及其思想

  第十二章  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

    第一节  萨迦派在元代的兴盛

    第二节  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

  第十三章  宋元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佛教石窟造像与寺庙雕塑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佛教绘画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佛教书法

  人名索引

第十二卷

  导言

  第一章  明代的社会与佛教

    第一节  明初的社会与佛教

    第二节  明中叶的社会与佛教

    第三节  晚明的社会与佛教

  第二章  明王朝的佛教政策

    第一节  明初诸帝与佛教(从洪武到宣德)

    第二节  明中期的诸帝与佛教(从正统到嘉靖)

    第三节  明末诸帝与佛教(从隆庆到崇祯)

  第三章  明代初期的佛教

    第一节  明初佛教三大禅僧

    第二节  明初的佛教诸宗

  第四章  明中叶的佛教

    第一节  明中叶的禅宗弘传及著名禅僧

    第二节  晚明佛教复兴的先导者

  第五章  明代藏传佛教的发展

    第一节  格鲁派的兴起

    第二节  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第六章  晚明佛教四大师

    第一节  云栖袜宏(1535—1615)

    第二节  紫柏真可(1544—1604)

    第三节  憨山德清(1546—1623)

    第四节  蕅益智旭(1599—1655)

  第七章  晚明的禅宗中兴及其论争

    第一节  明末禅宗概况

    第二节  禅学之流弊

    第三节  纲宗之辨析

    第四节  文字禅之再唱

    第五节  念佛禅之风行

    第六节  如来禅与祖师禅之合流

    第七节  宗门之论争

  第八章  晚明佛教的诸宗复兴

    第一节  明末的华严弘传与华严禅

    第二节  天台宗的再兴

    第三节  晚明的唯识学复兴

    第四节  净土教的兴盛

    第五节  佛教戒律的复兴

  第九章  晚明的居士佛教与三教关系

    第一节  晚明的居士佛教

    第二节  晚明的“狂禅”现象

    第三节  佛道会通与摄道归佛

    第四节  性命之辨与仙佛合宗

  第十章  明代的僧官制度与寺院经济

  第十一章  明代的佛教著述与佛教史学

    第一节  佛教藏经的刊刻

    第二节  明代的佛教著述

    第三节  明代的佛教史学

  第十二章  明代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第二节  明末佛教与天主教的辩论

  人名索引

第十三卷

  导言

  第一章  清代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清初及“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概况

    第二节  清代学术风气的演变

    第三节  清初遗民与儒佛关系

    第四节  晚清社会思潮中的佛教

  第二章  清入关前的佛教状况

    第一节  努尔哈赤与佛教

    第二节  皇太极与佛教

    第三节  清入关前的佛教政策

  第三章  清初诸帝与佛教

    第一节  顺治帝与佛教

    第二节  康熙帝与佛教

    第三节  雍正帝与佛教

    第四节  乾隆帝与佛教

  第四章  清代的僧官制度与僧籍制度

    第一节  清代的僧官制度

    第二节  清代的僧籍制度

  第五章  清代禅宗

    第一节  清代禅宗概况

    第二节  清初禅门之争

    第三节  清代临济、曹洞宗匠的禅学思想

  第六章  清代净土宗

    第一节  净宗三祖

    第二节  禅、台、贤、律与净土的合流

    第三节  清末净土信仰的特点

  第七章  清代律宗

    第一节  清代律学的复兴

    第二节  弘赞的律学思想

    第三节  清代宝华山律宗中兴

  第八章  清代华严宗

    第一节  清初华严宗的弘传

    第二节  道霈及其禅化华严

    第三节  续法与清代华严再兴

    第四节  华严观行及其信仰

    第五节  通理与清代华严的影响

  第九章  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其与清廷的关系

    第一节  藏传佛教的发展

    第二节  清政府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第三节  藏传佛教制度

  人名索引

第十四卷

  第一章  清代居士佛教的兴起

    导言

    第一节  清代居士佛教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周安士启人净信

    第三节  彭际清归心净业

    第四节  龚自珍与经世佛学

    第五节  魏源与经世佛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