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28 7.4折 38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纪文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大22-7

上书时间2022-07-30

豆豆图书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纪文 著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364545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7页
  • 字数 34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为《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六卷本)中的一本。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时代大背景、心学与理学的对抗、近代浪漫主义的冲击波——李贽等人的美学思想等。突出的发展和反思,在美学思想中,就是对古典和谐美的总结和极端化表现。本书围绕着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主体内涵的完善,理出一条近代崇高美的发展线索。本书从世界审美文化和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的视野,从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的视角,研究中国审美文化的内部构成、独特本质和总体特征,描绘和展示中国审美文化在明清两代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
【目录】
绪论
一、明清审美文化研究的范围
二、明清审美文化的特点
三、明清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时代大背景
一、明代中晚期
二、最后的繁盛
三、清末至民国初年

第一章心学与理学的对抗
第一节心学对理学的终结
一、“心即理”
二、“致良知”
三、王氏心学的自由精神
第二节心学蔚然成风

第二章近代浪漫主义的冲击波--李贽等人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自由是一面旗帜
一、自由自怀疑始
二、平等与自由相伴
第二节个性主体在上
一、对立凸现主体
二、主体以个性为本
第三节性情之河奔流
一、“欲”与“性”
二、“情”与“趣”

第三章明代的其他思想潮流
一、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
二、佛教思想的影响及发展
三、西学渐涌而来

第四章近代美学意识在清代缓步前行
第一节批判意识永远存在
一、批判王学与经世致用
二、批判理学直到乾嘉学派
第二节近代美学思想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性解放倡导一如既往
二、知性精神始终如
三、美学精神孰是孰非

第五章暮色苍茫看劲松--龚自珍与魏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万千哀乐集今朝”--龚自珍的美学思想
一、确立自我
二、确立情感
第二节“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美学思想

第六章在急风暴雨中前进--维新派及后来者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文化启蒙是历史使命
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二、严复的思想启蒙贡献
三、革命自有后来人
第二节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一、趣味论
二、关于艺术创作的问题

第七章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第一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关于美本质的界定
一、超利害、超功利的目的
二、“古雅”说
第二节近代崇高理论的确立
一、优美与壮美
二、悲剧理论
三、天才与个性主体
第三节古典美学的理论总结--意境说

第八章新文化运动迎来现代美学的黎明
第一节喧闹与骚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美学思潮动向
第二节近现代美学第一步
一、美的认识与美育培养
二、直面真实和铁与血的崇高

第九章近代文学的典范--小说审美文化
第一节美真统一与主体高扬
一、再现与真实
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
三、世俗文学的鼎盛
四、此事总关才与情
第二节丑的因素与悲剧人生
一、表现丑与欣赏丑
二、悲剧人生
第三节近代个性典型人物形象
一、从生活出发代替从观念出发
二、矛盾性与复杂性

第十章民族艺术的瑰宝--戏曲审美文化
第一节古典艺术的魅力
一、美在程式
二、类型人物的塑造
三、悲剧意识的淡化
四、美善结合
第二节表现艺术的代表
一、形式因素的表现功能
二、自由的时空观念
三、意境的展现
第三节“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的“主情说”
一、情、理、法的对立
二、近代浪漫主义美学实践
三、启蒙思想在戏曲美学中的其他表现
第四节理论研究日渐成熟
一、本色论
二、表演理论
三、喜剧与悲剧理论

第十一章理论体系的时期--诗文审美文化
第一节独抒性灵,反对复古--明中叶之后的诗文美学思想
第二节王夫之的诗文美学思想
一、“意”的含义
二、“意”贯穿始终
三、“意”与意境
第三节叶燮的诗文美学思想
一、“物”的基础
二、“我”之能力
三、“物”与“我”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
四、王夫之与叶燮美学理论的历史价值
第四节袁枚的诗文美学思想
一、“性灵”的内涵
二、浪漫主义思潮的光彩再现

第十二章水墨丹青世界的时代演变--绘画审美文化
第一节文人写画
一、形式美的至境
二、安顿生命
第二节近代崇高着色绘画
一、主体自我的高扬
二、丑怪因素入画来
三、浪漫与写实风格的分化
四、世俗画的崛起

第十三章笔墨神韵中的个性与自由--书法审美文化
第一节崇高思想的端倪--明代书法中的主体意识
一、高扬主体的徐渭
二、孙镀、李日华的天趣与性灵
第二节丑怪因素对崇高思想的加强--清朝中前期的书法审美思想
一、以丑为美的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二、尚奇求怪的金农、郑燮书法美学思想
第三节古典壮美与近代崇高的变奏-一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的崇高倾向
一、“变”的思想
二、破“旧法”,立“新法”

第十四章自然与城市的边缘--建筑审美文化
第一节在天地间作画一园林审美文化
一、大化自然--真与关的结合妒
二、天人合一--善与美的统
第二节建筑的奢华年代--民居与宫殿的审美文化
一、传统礼教思想的最后加强
二、审美价值的提升
三、下民化的审美趣味

第十五章流光溢彩--工艺品审美文化
第一节玉的精神玉的美--瓷器及其他
一、对形式美的无限追求
二、民族风格与外来文化的互融
三、文人心态与匠人技艺的结合
第二节典雅与繁缛--家具的风格变化
一、明代家具的简朴与典雅--实用与审美兼备
二、清代家具的华美与繁缛--为装饰而装饰

第十六章锦绣天地--服饰审美文化
第一节时代更迭、民族交汇
第二节选择美丽的形式
第三节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第四节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

第十七章富贵宴席--饮食审美文化
第一节食不厌精--精、细、大
第二节美味佳境--调、美、和

第十八章壶中趣事--茶与酒
第一节文人趣味
第二节百姓生活

第十九章娱乐岁月--岁时节令、婚丧、娱乐习俗
第一节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
第二节闲适与快乐的生活追求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