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
  • 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
  • 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
  • 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

包正版 页面干净 现货 实物图

7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朝晖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5

上书时间2023-08-24

北京梦想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朝晖 著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2399451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4页
  • 字数 9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针对我国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突出问题,《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益,而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成功的创新必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但需求是复杂的,只有完整地理解问题的背景,才能正确地把握需求。技术创新是“人择难题”,既要规避客观上难以逾越的困难,又要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才能取得创新的成功。创新方法是否合适,取决于创新目标、客观条件和现实约束,而不是理论上是否先进。技术创新往往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是有风险的投资活动;只有合理地规避和化解风险,才能成为有效的投资行为;为此,技术创新必须是有策划的探索行为。创新管理模式是否有效,取决于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企业必须从自身条件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技术创新事业,追求超越现实的目标往往会起拔苗助长的作用。创新能力只能根植在扎实的工作中,创建良好的创新文化,是政府、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作者简介】
  郭朝晖,山东济南人,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97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工业自动化博士学位。后加入宝钢集团从事技术创新工作,2000年获得宝钢最高荣誉奖“金牛奖章”,2002年被聘为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并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期间曾到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现场统计学会等多个学术机构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多次应邀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首钢集团等多所高校及企业讲授技术创新理念与方法。
【目录】
第一部分思考篇
1观念的反思
1.1观念是什么
1.2正确与错误
1.3问题与方法
1.4错误观念的成因
1.5反思的反思
总结与感悟
2学会思考
2.1丰田经验
2.2准备素材
2.3概念清晰化
2.4逻辑严密化
2.5克服知障
2.6避免思维错误
总结与感悟
第二部分概念篇
3理解技术创新
3.1技术创新的概念
3.2相近概念的比较
3.3概念的误区
总结与感悟
4创新的方法
4.1方法论原理
4.2创新方法论原理
4.3原理的现实意义
总结与感悟
5创新的背景
5.1理解需求
5.2目标的形成
5.3条件与约束
5.4常见误区
总结与感悟
第三部分创意篇
6催生创意
6.1创意的规律
6.2时代机遇
6.3环境机遇
6.4个人特质
6.5运气的背后
总结与感悟
7淘汰创意
7.1淘汰的内涵及作用
7.2人择准则
7.3思维准则
7.4效益准则
总结与感悟
8挽救创意
8.1退半步的智慧
8.2挽救功能
8.3挽救质量
8.4挽救价格
总结与感悟
第四部分策划篇
9研究过程策划
9.1问题背景
9.2研究和策划的作用
9.3制定研究计划
9.4策划技术方案
9.5针对意外的策划
9.6策划的阻力
总结与感悟
10落实技术方案
10.1问题背景
10.2结构化方法
10.3认识流程
10.4细化技术方案
总结与感悟
第五部分管理篇
11技术创新的管理及其发展
11.1管理原则及其演变
11.2管理发展史
11.3历史的启示
总结与感悟
12我国技术创新事业的发展
12.1扭曲的价值观
12.2价值悖论
12.3发展的思路
总结与感悟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