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经济概论
  • 民生经济概论
  • 民生经济概论
  • 民生经济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生经济概论

正版 现货 实图拍摄

10 1.7折 5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纯清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1

上书时间2024-05-31

北京诚信藏书阁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纯清 著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155414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0页
  • 字数 3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民生经济概论》针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问题,提出“民生经济”的概念,指出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在不断扩大平等中推进发展,在不断加快发展中改善平等,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并以“民生经济”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下一步发展策略的模型框架。
  《民生经济概论》论及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社会管理、财税金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法治等诸多方面,同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国际比较,涉及这些方面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目的在于,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梳理中,在翔实的数据中,在对相关国家情况的比较中,能找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能探寻出问题的主要症结。
【作者简介】


袁纯清,男,汉族,1952年出生,湖南省汉寿县人。做过农村基层干部。先后读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大学,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历任共青团书记处书记,、秘书长,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省长,山西省委书记,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著有共生理论——兼论经济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共生与和谐农情——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调研报告让保险走进农民等多部学术著作。

精彩内容:

一、本书背景2010年均生产值达到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2011年生产值471564亿元人135404万人按当期汇率计算人均生产值超过5500美元;2012年生产值519322亿元人135404万人按当期汇率计算人均生产值超过6100美元保持上升趋势但仍属中等收入。有关数据参见中华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华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同时也更为迫切地面临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书首先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e trap)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盾凸显等。从世界范围看拉美、东南亚一些早是中等收入之后却陆续掉进了“陷阱”至今仍未进入高收入行列有的在中等收入阶段滞留时间已长达四五十年。]的重要课题。如果成功跨越将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如果跨越失败将失去这个历史的机遇无可避地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民族将面临重大危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中国引起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讨论层出不穷。[ 参见本书附录一“我国来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综述”。]综合和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 “中等收入陷阱”重要的对策。多年来院一直不遗余力推动这一工作 “十五”规划中已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指出 “要坚持走中国特新型化道路坚持扩内需7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十七大报告学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党上下对此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2011年3月党的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张主编辅导读本出版社2011年版0页。];并特别强调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系统、战略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同上。]。党的报告明确提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党的报告第四部分。]。由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成为全党的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整体、协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优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惠及全体。对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指明了转型发展的方向。应该看到 “十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上下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但内外需失衡、过于依赖投资拉动、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在理论基础和体制基础上找原因、求突破。借鉴本的经验正如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所言 “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据其不同于西方的和社会传统创造出一种相当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这个独特的制度使本有能力赶上西欧和北美的经济强国。当今的发展中要赶超发达经济体必须开发出与它们独特的和社会传统相适宜的有效的经济体制以及它们的发展战略”[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第三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从现象上看作为盾复杂的重要表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障碍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大量 “两难”问题比如扩大消费要求增加劳动报酬但这意味着提高生产成本加大企业经营难度可能导致增长速度的减慢;又如优化经济结构要求降低投资率但这意味着要素投入减少在减慢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可能提高失业率进而减少劳动报酬量;再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要求降低流动但这意味着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阻碍经济发展等等。从实质上看这些 “两难”问题来自调结构与保增长之间的来自转变发展方式与保证发展速度之间的。发展速度意味着业意味着没有的发展速度无法保证与社会的有序运转。而保持发展速度离不开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路径这种路径依赖则意味着不等的资源分配和低下的效率长此以往难以为继。转方式意味着降低速度提高失业率意味着可能难以承受的社会压力甚至从意义上讲速度减慢到程度本身是跌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 四发达省市增速垫底:率先遭遇“中等收入陷阱”?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8月8。]。但是如果发展方式迟迟不转变增长速度的放慢终将演变为停滞甚至倒退从而引发更大、更难以承受的社会、政治危机。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各方面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趋势[ 正如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所言 “今后我们要惯中国经济的一位数增长8%以下的增速将是一种常态”。见中国经济将告别高增长时代情况分析2013年5月2中国行业研究网(://.chinairn.)。]更引发了对发展速度的关注。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在转方式的同时找到替代高投资、高投入的强劲发展动力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全社会共同积极承担调整的阵痛。如此则转型代价将被控制在小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否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句空话中国只能眼睁睁跳入“中等收入陷阱”。[ 如果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发展前景可能比现在已经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还要灰暗。如郑永年指出“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没有有效的产业升级政策导致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到现在为止这些经济发展主要是社会(企业界)本身驱动的呈现出藏富于民的态势。如果决策得当会取得长足经
【目录】


目  录绪  论一、本书背景  / 001 二、主要观点  / 007 三、创新成果  / 010 四、研究方法  / 018 五、基本结构  / 019上  篇  理论篇章  概念的提出 节  定义与内涵  / 023 一、定义  / 023 二、内涵  / 023 第二节  主要特征  / 025 第三节  当前中国发展民生经济的必要、紧迫和可行  / 033第二章  理论的阐述  节  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039 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040 二、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 042 第二节  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  / 046 一、劳动能力:作用、构成和获取  / 047 二、劳动意愿:地位、作用和源泉  / 049 第三节  关于社会等的分析  / 053 一、关于等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  / 053 二、民生经济理论关于社会等的认识  / 056 三、社会等对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影响  / 059 四、关于实现社会等的途径  / 064第三章  模型的分析   节  基准模型  / 067 一、异质个体  / 068 二、生产部门  / 071 三、  / 072 四、动态演化和一般均衡  / 072 第二节  模型的分析  / 074 一、模型的求解  / 074 二、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者劳动意愿的激励作用  / 078 第三节  模型的动态演化  / 079 一、均分配公共资本时期  / 079 二、按照产出优选化原则配置公共资本时期  / 081 三、的政策调整  / 083 第四节  数值模拟  / 086 一、参数选取  / 087 二、数值模拟结果  / 088 三、敏感分析  / 091第四章  国际的比较  节  “中等收入陷阱”: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 094 一、主要表现  / 094 二、一些和地区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 097 第二节  机会等和资源等: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 101 一、教育不等  / 101 二、劳动力市场的不等  / 107 三、收入分配不公  / 111下  篇  政策篇第五章  改革行政体制 节  以机构改革为主要标志的行政体制回顾  / 121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机构改革  / 122 二、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的六次机构改革  / 125 三、2013年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情况  / 129 第二节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一、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二、行政区划存在的弊端  / 135 第三节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137 一、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 138 二、关于推进行政区划改革  / 141 三、关于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 143第六章  提升教育公 节  提升教育公的主要历程和成  / 148 第二节  教育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153 一、地区差距仍然明显  / 154 二、城乡差距尚未明显缩小  / 155 三、区域内校际差距不可小视  / 156 四、大量制度障碍有待消除  / 158 第三节  进一步提升教育公的政策建议  / 159 一、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159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164 三、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  / 167 四、更加重视学前教育对教育公的作用  / 171第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 节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 175 一、高度社会管控阶段 (1949—1978年) / 176 二、社会管理碎片化阶段 (1978—2003年) / 176 三、综合治理阶段 (2003年至今)  / 179 四、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主要特征  / 181 第二节  当前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与成因分析  / 182 一、社会管理基本理念共识不足  / 182 二、社会管理核心问题和紧急问题混淆  / 183 三、服务型行动尚不到位  / 183 四、社会组织发育不良  / 184 五、社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协同不足  / 186 六、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86 第三节  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政策建议  / 188 一、优先发展公共服务市场  / 188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 189 三、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192 四、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优先解决流动人问题  / 193第八章  改革财税体制 节  我国财税体制回顾  / 195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高度集中的财税体制  / 195 二、1978—1993年,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财税体制改革  / 197 三、1994—1998年,以经济分权为特征的财税体制改革  / 200 四、1998年至今,以公共为导向的财税体制改革  / 202 第二节  “民生” 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 205 一、阻碍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主要问题  / 206 二、阻碍民生改善和分配公的问题  / 207 三、可能构成系统风险和发展陷阱的突出问题  / 210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211 一、 进一步理顺财税体制,切实提高调控经济、改善民生能力  / 212 二、进一步优化公共支出,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17 三、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和主线索推动全面改革  / 220 第九章  完善市场体系 节  我国市场结构的建立历程  / 223 一、土地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223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 227 三、价格体系的理顺  / 229 第二节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3 一、行政干预严重  / 233 二、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受益主体有失偏颇  / 234 三、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 235 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 236 五、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价格紊乱  / 237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政策建议  / 238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职能转变  / 238 二、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  / 239 三、打破国有企业垄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240 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统一市场  / 242 五、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 243第十章  消除金融抑制 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实现快展  / 245 一、层次丰富、功能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 245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  / 248 三、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 251 四、金融市场环境和法制基础不断改善  / 253 五、金融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 253 第二节  目前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 255 一、商业银行经营同质化引发金融供给不衡的问题  / 256 二、资金价格双轨现象降低社会资金配置效率  / 257 三、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  / 258 四、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尚不完善  / 261 第三节  关于进一步增强融资公的政策建议  / 264 一、完善综合配套措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265 二、加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267 三、积极推进银行分类监管,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 268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 270 五、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  / 271 六、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 273第十一章  调节收入分配 节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历程  / 276 一、1978年以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小效率低  / 276 二、1978—2000年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效率提高  / 277 三、2000年至今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效率受损  / 280 第二节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283 一、劳动者劳动意愿下降,削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 283 二、收入流动下降,引发社会对立  / 284 三、城乡区域差距扩大,经济社会难以均衡发展  / 285 第三节  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 286 一、以提高劳动报酬为重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286 二、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逐步调整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289 三、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291第十二章  强化社会保障 节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历程  / 293 一、—单位 (集体)保障制构建阶段 (1949—1966年) / 294 二、全包的集中保障时期 (1966—1976年) / 295 三、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探索阶段(1976—2003年) / 296 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时期 (2004年至今) / 297 第二节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00 一、社会保障支出水体偏低,对居民储蓄、人力资本投资等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十分有限  / 300 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都存在覆盖面不足、保障水偏低等问题,居民生活仍然面临较大经济风险  / 301 三、制度分割、衔接不畅,削弱了社会保障促进公发展、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能力  / 301 四、社会保险的自我衡、良循环问题突出,削弱了积累制度对个人努力的激励作用  / 302 第三节  关于加强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  / 303第十三章  营造法治环境  节  当前我国法治环境体状况  / 310 第二节  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313 一、重点领域立法亟待加强  / 313 二、行政管理水有待提升  / 314 三、公信力不足  / 316 四、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需进一步加强  / 319 第三节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政策建议  / 321 一、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充分发挥立法工作的推动作用  / 321 二、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 322 三、推进公正和公开,提升公信力  / 324 四、创造条件,让更好地监督权力  / 326附录一:我国来关于“中等  一、关于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 328收入陷阱”问题的 二、关于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  / 329研究综述  三、关于我国面临 “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对策  / 330附录二:各种经济学思想对人的 一、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内容和必然归宿  / 333发展与经济发展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 342关系的认识后  记  / 35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