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

☞正版全新☜ 黄帝内经 原著素问灵枢经中医临床应用必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全集正版

26.3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代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7225

出版时间2005

装帧平装

货号00045

上书时间2024-01-18

书虫1966书铺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黄帝内经 原著素问灵枢经中医临床应用必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全集正版
商品描述
多次补货的经典书籍,具体版次以收到实物为准

中医临床 读丛书-灵枢经

定价:13元

作者:田代华 等整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117067157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zui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灵枢经》共12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有关问题,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内容,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特别是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记载更为翔实,例如对针法的论述,不仅强调了守神、候气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数十种针刺方法,还详细介绍了针具使用、针刺部位、针刺深浅、针刺禁忌、针刺与四时的关系等内容,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灵枢经》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人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本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调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校勘铅印本为底本。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

作者简介

 田代华 (1942~~),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全国中医文献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汶水人。主编、参编有《传统中医学理论》、《针灸甲乙经校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等。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 田代华 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  9787117067225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9页
字数:  1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很早的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其中,《素问》所论述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很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由于《素问》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本为底本,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和相关著作进行校勘;对书中的异体字、繁简字、俗写字、古今字则进行了统一处理。本次整理的目的,在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改正书中明显的误字,以便为读者学习研究《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提供规范的版本。另外,本次整理于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

作者简介:
  田代华,男,生于1942年12月,教授。担任全国中医文献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文献。

  在对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常见疾病古今方药进行了系统研究,聚类出许多新的方剂,筛选出大量常用的药物,为中医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对中医证候的形成提出了新观点,认为病因、病位、体质是构成中医证候的三大要素,只要对上述三大要素进行规范,就能建立中医统一的辨证方法,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点校大量中医古籍,近年主编5部,副主编3部,主校著作10余部,并参加了《中华本草》、《针灸甲乙经》、《素问校释》等大型中医著作的编写和文献整理工作。其中主编的《实用中药辞典》近500万字,反映了当代中药发展的新成果。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医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各10余名,现带博士5名。

目录:
卷第一1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6

卷第二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9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13

阴阳别论篇第七14

卷第三17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17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18

五脏生成篇第十20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22

卷第四24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24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25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26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27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28

卷第五30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30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33

卷第六37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37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41

卷第七45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45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46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49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50

卷第八52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52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5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55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57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60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61

卷第九62

热论篇第三十一62

刺热篇第三十二63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65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67

卷第十69

疟论篇第三十五69

刺疟篇第三十六72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74

咳论篇第三十八75

卷第十一77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77

腹中论篇第四十79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81

卷第十二83

风论篇第四十二83

痹论篇第四十三85

痿论篇第四十四87

厥论篇第四十五88

卷第十三91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9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92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94

脉解篇第四十九96

卷第十四99

刺要论篇第五十99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100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100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101

针解篇第五十四102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104

卷第十五1IJ5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105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106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107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108

卷第十六111

骨空论篇第六十11l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113

卷第十七116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116

卷第十八121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121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124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126

卷第十九128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128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130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134

卷第二十139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39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145

卷第二十一154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54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原亡今附)175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原亡今附)175

卷第二十二176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76

卷第二十三191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191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192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193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195

卷第二十四197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197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198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200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203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203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209

黄帝内经素问重要词语索引2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黄帝内经 原著素问灵枢经中医临床应用必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全集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