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讲义(精装)一版一印
  • 庄子讲义(精装)一版一印
  • 庄子讲义(精装)一版一印
  • 庄子讲义(精装)一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讲义(精装)一版一印

《庄子》进阶读本,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20年授课精华。

199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引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9

印次1

印数6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上书时间2021-10-28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1.名家精品,数十年研究心得汇于一书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2年开设“《庄子》精读”课程,迄今已近20年,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打通前后章节,真正理解《庄子》内涵,解析精到,深入浅出,备受学生欢迎。此次出版《庄子讲义》,以原授课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钻研心得及研究成果,重新梳理条块,自“道家老庄思想通说”至“庄子其人其书”,再至逐章讲解,更补充“《庄子》之后的思想波澜”,形成通贯的格局,陈引驰教授有关《庄子》的精妙见解尽汇于一书。
2.进阶读本,真正理解《庄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母题
庄子和老子是一家吗?
为什么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怎样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何谓天?何谓人?”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又该如何对待生死?
   《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在于其出色的文字、精彩的寓言故事,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思想,真正参与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塑造。陈引驰教授的讲义,不斤斤于字词的解释,更重在深层内涵的发掘,在广泛阅读古今注疏、尽可能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诸多精神层面的问题加以阐述,适合于希望进一步理解《庄子》内涵的进阶读者。
3.版式精心设计,层级明晰,重点突出
《庄子》原文用浅灰底色,一目了然。原文下酌情注释,用小一号字标出。更有旁征博引、引申开去的知识阐述,如郭象注解是否出自原创、钱锺书谈《庄子》中的概念、美国诗人 Robert Frost诗句与《庄子》的通感等,则以补释形式出于相关篇章之后。读者可直接阅读《庄子》原文,可参照注释和解说大致了解,亦可逐字细读,汲取所有的相关知识,清晰的层级设置带来更多选择。

内容简介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他在复旦大学开设的“《庄子》精读”课历来是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体现。全书共九章。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以下八章,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第二至六章分别从《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和《外篇》逐段讲解,选目与次序均精心设计,重在贯串与打通。第七章统讲《庄子》的美学观念,第八章讲《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全书统合,形成对《庄子》来源、其人其书本身,以及对后世影响的完整阐释。

作者简介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现任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古典诗学、海外汉学等。著有《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中古文学与佛教》《庄学文艺观研究》《无为与逍遥:庄子六章》《<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等,译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曹寅与康熙》等。自2002年起开设“《庄子》精读”课,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

目  录
引言 道家老庄思想通说 
一、翩然世间:道家的风格 
二、福祸相倚:老子的智慧 
三、鲲鹏展翅:庄子的境界 
四、朝三暮四:如何看世界
五、朴素为美:自然与本真 
讲 庄子形象与《庄子》构造
一、我们为何要读经典 
二、《庄子》中的庄子 
三、篇目·分篇·真伪 
第二讲 《逍遥游》:何谓“自由” 
一、鲲鹏的寓言世界 
二、逍遥之游的境界 
三、无名无功与无己 
第三讲 《秋水》:“无以人灭天” 
一、河海的小大之辩
二、守天反真的精神 
三、天机与濠上之乐
第四讲 《齐物论》:“照之于天”
一、“吾丧我”与天地人籁
二、“以明”与“道通为一”
三、“沉鱼落雁”与“物化” 
第五讲 《养生主》:“安时处顺” 
一、“缘督以为经”的养生 
二、通情达理的生死观
三、后世的同情与不解
第六讲 《庄子》外三篇:“无为”
一、“尽己性”的自然人性  
二、“尽物性”的“至德之世” 
三、“绝圣弃知”“殚残圣法”
第七讲 “天—性”脉络中的“美” 
一、对“天”的多重认识 
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三、“真”“朴”落实于性 
第八讲 《庄子》之后的思想波澜
一、战国到西汉的老庄流别 
二、阮籍与汉魏间思潮说略 
三、言意之辨:玄学及文论 
后 记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后记
这部书,初是作为在复旦大学授课的讲义,在三个半月内写就的。
自从1993年秋天开始任教,我讲《庄子》的次数多到记不太清了。但课程的性质和重点各有不同:起初完全是综合研究式的述论格局,到2002年初开始作为原典精读课,才完全以《庄子》文本为中心,至今差不多二十年了。
回想初认真读《庄》,用的是国学基本丛书本的《庄子集解》,上面有不少先父早年读书时的批注文字,蓝、红两色,殊为醒目——据父亲说,有些意见是由听钟泰先生讲学而来。父亲授“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也涉及《庄子》,在认真写就的活页讲义夹里面,我注意到哪些是生动、有意思,也重要的篇章段落。再次专心习《庄》是在从顾易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顾先生当时正在研撰《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的诸子部分,我们两周见面一次,常常听他纵横随意地聊各种意见。这时我花了一年多工夫,经由通读《诸子集成》,比较周全地重读或补读了诸子书,其中《庄子》尤其用心些,大致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其中大部分似乎至今没有什么变化。开始教书后,因为父亲和母亲的榜样,在初的三数年中,凡任教的课程都努力写出详细的讲稿,《庄子》自非例外,这也就是本书初的来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