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

6.4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健云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6-4-3

上书时间2022-10-26

云夕书屋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健云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209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1页
  • 字数 2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实践美学丛书
【内容简介】
美感一直被看成是美学研究的难题之一。《特殊与美感: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美感研究》认为,“特殊”是美和美感得以生成的中介和前提;审美关系的建构则是美和美感产生的条件;实践则是美感生成的最终根源。“特殊”在美和美感生成的途中,主要起到了一种中介的作用。作者从新实践美学的视域出发,对于美感的生成、美感的特征、美感的历史发展、美感的转化条件等美感论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做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的阐述和解释,使得美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学理化、科学化、系统化,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目录】
总序
新实践美学对美感研究的新拓展(序)
导论近百年来美感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西方近百年来的美学主潮
一、心理学美学兴起的背景
二、心理学美学研究的核心
三、心理学美学对美感研究的贡献及局限
第二节当代中国美感研究的勃兴
一、20世纪50-60年代:美感探索新视角——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初步运用
二、20世纪80年代:美感奥秘的深入挖掘——实践美学一枝独秀
三、20世纪80一90年代:美感奥秘的深度透视——审美心理学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新实践美学对传统美感理论的超越
一、什么是“新实践美学”
二、“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
三、新实践美学对传统美感理论的超越
第一章美感的特征
第一节美感含义
一、美感概念的来源
二、美感概念的学界释义
三、美感概念的当代转向
四、美感概念的当代活力
第二节美感的特征
一、美感形成的直觉性
二、美感状态的精神愉悦性
三、美感影响的陶醉性
第三节美感和美的辩证关系
一、康德对美和美感关系的追问及阐释
二、分析美学对美和美感及其关系的解构
三、新实践美学对美和美感及其关系的思考

第二章“特殊”与美感
第一节“特殊”的含义及其对美感的意义
一、哲学视野下的“特殊”含义
二、美学视野下的“特殊”含义
三、“特殊”对美感的意义
第二节西方传统美感理论对“特殊”的探索
一、“形式”的“特殊”和美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感理论
二、“规则”的“特殊”和美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感理论
三、“理性”的“特殊”和美感——启蒙主义时期的美感理论
四、“经验”的“特殊”和美感——经验主义的美感理论
五、“先验理性”或“理念”的“特殊”和美感——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美感理论
第三节“特殊”向美感转化的条件
一、客体的审美潜能是一般客体转化为审美客体的基础
二、主体的审美潜力是一般主体转化为审美主体的条件
三、审美关系的建构是美感得以最终生成的情境

第三章审美对象和美感
第一节自然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自然美的含义
二、自然美的复杂性
三、自然美的“特殊”与美感
第二节艺术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艺术美的含义
二、艺术美的“特殊”与美感
三、艺术创新与美感
第三节社会美的“特殊”和美感
一、社会美的含义
二、社会美的“特殊”与美感
三、社会美与人的自由

第四章实践与“特殊”的关系
第一节实践的含义、类型和美感
一、实践的含义
二、实践的类型和美感
第二节实践与审美主体的“特殊”能力的关系
一、审美主体的含义
二、审美主体的特征
三、审美主体生成的条件
第三节实践与审美客体的“特殊”的关系
一、审美客体的含义
二、审美客体的特征
三、审美客体生成的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