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背后: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分析
¥
14.4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刑勇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装帧其他
货号76-5-5
上书时间2022-09-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刑勇
-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ISBN
9787564901080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内容简介】
-
《真实的背后: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分析》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其中人们感受最真切的一个变化是“我们已经生活在媒介的时代”:起床时的电视,上班路上的广播,工作大楼电梯口的分众传媒显示屏,办公室里的互联网,办公桌上的报纸、杂志,下班后又是晚报、电视……用传播学的话来说传播无时不在,媒介无处不在。
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60年来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电视了。由于它没有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印刷发行的困难,观众不用阅读只是观赏,并且声画并茂,还有不少娱乐性的内容,所
- 【目录】
-
序绪论 一 电视纪录片:一种特殊的社会话语 (一)话语与现代传媒研究 (二)作为载体的电视纪录片 二 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模式 (一)话语理论 (二)话语分析及其在中国电视纪录片中的实践模式 三 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与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的研究 (二)关于纪录片话语的研究 四 问题与意义: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价值旨归 (一)问题与思路 (二)意义与价值第一章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话语轨迹 一 1958~1979年:新闻纪录片的时代 二 20世纪80年代:国家振兴语境下纪录片的崛起 (一)军事题材专题片 (二)大型电视纪录片 (三)政论性纪录片 (四)纪录片栏目 三 20世纪90年代:多元话语众声喧哗中的纪录片探索 (一)主流纪录片 (二)精英纪录片 (三)大众纪录片 四 21世纪:盛世中国的呼唤与向主流话语的回归 (一)2001~2002年 (二)2003~2004年 (三)2005年 (四)2006年 (五)2007年 五 专题片与新纪录运动 (一)专题片 (二)新纪录运动第二章 历史语境下纪录片形态的变迁 一 左倾思潮影响下的纪录片形态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二)“大跃进”及其纠正 (三)“文化大革命” 二 改革开放浪潮中纪录片理想主义的勃发 三 传媒市场化及向大众文化的转型 (一)传媒市场化与传媒体制的选择 (二)从精英走向大众的电视文化 四 话语的多元共生与载体平台的变革 (一)多元交融的电视文化 (二)电视媒介面向市场的一系列改革第三章 纪录片变迁历程的语态分析 一 官方话语的一枝独秀 二 官方话语与精英话语的蜜月期 (一)大型电视纪录片的兴起 (二)政论性纪录片的探索 (三)电视纪实栏目的萌芽 三 大众文化时代多元话语的碰撞与交融 (一)政治话语的大众化 (二)大众话语的异军突起 (三)偏居一隅的精英话语 四 主流话语语态的回归 (一)多元建构和回归主流 (二)DV的大众化 (三)用精英的视角纪录现实第四章 纪录片变迁历程的语义分析 一 极左时期的政治婢女 (一)文本:主题先行,声画剥离,风格单一 (二)话语实践:小众传播,灌输,传播效果差 (三)社会实践:政治权力主导,为政治服务 二人文精神的恢弘复归 (一)文本:画面加声音,单声道与多声道,追求美而忽略纪实 (二)话语实践:民族精神,系列播出,专题模式 (三)社会实践:政治话语与精英话语的统合 三 平民时代的纪实空间 (一)文本:回归纪实 (二)话语实践:群体化创作,栏目化播出 (三)社会实践:文化变迁,关注百姓生活 四 崭新世纪的多元追寻 (一)文本:故事化,真实再现,题材开拓 (二)话语实践:娱乐化,频道化 (三)社会实践:主旋律,社会责任第五章 纪录片运作的权力机制分析 一 大众传媒与话语操控 (一)传媒话语:权力的眼睛 (二)传媒规训:文化的领导 (三)纪录片表现:艺术场的法则 二 策略转换与幕后推手 (一)受众定位与策略转换 (二)空间转换与看不见的手 三 话语格局与权力类型 四 文化重构与价值再造 (一)当代中国文化类型的重组 (二)纪录片类型分化与多元价值取向参考文献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