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 ◆◆印迷林乾良旧藏名家信札- 眼科圣手——成都徐庶遥
¥
1400
九品
仅1件
作者徐庶遥
年代建国后 (1949至今)
页数1页
尺寸13 × 22.5 cm
货号1590
上书时间2015-12-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眼科圣手——徐庶遥
- 商品描述
-
徐庶遥,初名世模,四川乐山牟子镇人,汉族,中医主任医师,1909年9月19日生。祖上以农耕为生,祖父自修始弃农业儒,生活清贫。其父业医兼经商,开有“仪象云”药肆,获利则用购田产,故家境丰裕。
徐氏行五,兄姊各二。徐氏七岁入私塾,稍长则属意于医。十岁起,昼随塾师习业,夜则自读医书,经舅父开示引导,渐通医理。十五岁游于井研大儒廖季平的弟子帅平均先生门下钻研国学,并师从杨凤翱先生研习自然科学。
1928年春考入成都私立民立大学染织科,但该科条件简陋,尚未开课即宣告停办,无奈转入该校预科。学校秋后为军阀查封,乃辍学返梓。
1929年1月,徐氏考入成都省立茶业专门学校。该校因学风沉闷,学生于9月罢课抗议,徐因被公推为请愿代表而被校方斥退。
1930年1月,自幼酷爱医书的徐氏考入名医何仲皋主办的四川高等国医学堂肄业,受教于赖华锋等。1931年回家为父亲“仪象云”药铺帮忙,夜间则挑灯苦读医书。次年复师从当地眼科名家胡俊三学艺。胡无子嗣,徐允为其养老送终而尽得其传。
1935年8月徐父去世,“仪象云”药铺由二哥庶佑接掌。徐本人继承田产约12亩, 8亩水田用于出租,乾地由妻王氏自种。1935年秋,因田产收入难敷家用,徐氏只身赴成都谋职。经茶专校同学毛筠如推荐,徐氏得任叙州中学校医。四川国医学院副院长赖华锋复介绍其出任该院教师。除身兼两职,徐氏还租赁上布后街6号一厢房悬牌行医。
1937年,徐氏辞去叙中校医之事,受聘为国医学院训育主任,兼授中医眼科课程。值日寇轰炸成都,因随校疏散乡下继续执教。1940年9月,中央国医馆四川分馆馆长曹叔实接办该院,徐氏不愿与之为伍,乃卸职仍返布后街重操旧业,并兼树德中学校医。不久,成都市政府于四门各设一中医诊疗所,每所聘医师4名,徐由李斯炽荐充其职。1942年9月,四家诊所归并为一,市民政科委徐为该所主任医师。其时货币贬值严重,该所经费无以为继,故徐氏于1944年7月离开诊所,再次回布后街原址开业行医。
1951年8月,经成都市卫协会主任委员王文鼎推荐为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门诊部特约医师,9月转正为住部医师,与卓雨农等名家同室应诊。
徐氏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肝气多郁,治当首重调气和血,故提出“补气加行气等于调气、补血加行血等于和血”的女科选方用药原则。在治疗陈旧性膀胱阴道瘘时,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建议先切除瘢痕组织,造成新的创面,再采用中医治疗。此法证之临床,确有效验。
一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经某院治疗无效,自动出院求治于徐氏。观其面目发黄,腹大如箕,肝区胀痛,尿如浓茶,昼夜剧咳不宁,右关弦大。徐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不独责肺。肝既硬变,此人气郁可知,木郁则气旺而侮肺,遵治病求本之义,当舍肺金而专治肝木,以理气破气、疏肝通络、柔肝消胀为法,方疏金钱草、老萝卜头、青藤香、厚朴、北茵陈、郁金、柴胡、茅术须、甲沉香、台乌、牡蛎、炒陈皮、橘络、炒青皮、莪术,以蜜为膏。经服数帖,诸症消失,绵延两年有余的咳嗽也愈于一旦。
医院一职工家属患红斑性狼疮,身发热,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疼痛,腋下、腹股沟及耳後多数淋巴结肿大,腹胀食减,眠差,住某医院多方治疗无效。徐氏以为热毒发斑、热毒内蕴伤及肝肾所致,治宜解毒健脾补肾,药用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莲米、山药、淫洋藿、菟丝子、杜仲、宁枸杞、白芤仁、法半夏、秫米,连续服用200余剂,发热、红斑、关节疼痛先后消失,淋巴结缩小,改服蜜丸而愈。
1962年9月,徐氏调入成都中医学校从事中医眼科和妇科教学。他注重钻研医学理论,善于糅和各家之长,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著的学习颇有见解,毕生看重古人“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训导,把人分为阴体、阳体、半阴半阳之体三类,认为典型的阴体和阳体较少,多数属于半阴半阳之体。徐氏为此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观点: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机体,其表现症状可归纳为风寒湿等证,实非风寒湿进入人体。如阳体患者表现为分泌物浓稠,脉象有力,而阴体患者则见分泌物清稀,脉象无力。其证可分别简括为:阳体加热加湿等于湿热型的实证,阴体加寒加湿等于寒湿型的虚证,半阴半阳体则两者兼具。强调药有寒热温凉之分,治病宜“调”以轻灵性平之药,大寒大热当所避忌。徐氏治法严谨,对不少疾病和危急重症的诊治疗效卓著。如,一小儿高烧,在某院住院治疗近三月不效而要求出院。离院时呈昏睡状,体温39.4℃,双目失明,右肢瘫痪,医院诊断结论为“结核性脑膜炎,视神经萎缩,痉挛性瘫痪”。徐氏断此证为肝血不足所致,以为肝血亏则木失滋荣而不明,筋失养则瘛疭而手足瘫,故投黑芝麻、冬桑叶、女贞子、旱莲草等滋养肝血,并重用濡养脏腑的蜂蜜为膏,终使体温、视力和记忆先后恢复正常,数月後患儿能下床活动。
徐氏在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工作时,曾专题研究肺结核,先后诊治千余例,他从大量实践经验中总结出该病患者多为木形之人,病因则多属阴虚火旺,他还根据病情提出了不同分期,确立了治疗及药物选用原则:㈠肺脏独病期:潮热盗汗,咳嗽胸痛,血痰,唇红,脉细数。治则:清金润肺。药用潞参、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冬瓜仁、炒陈皮、白扁豆、谷芽;㈡肺脾肾同病期:肾气大衰,面色苍白,舌质枯萎,头倾视深,食欲不振,形销骨立,脉沉细或浮大而数。治则:填精补髓。药用旱莲草、女贞子、宁枸杞、黑芝麻、核桃仁、阿胶、熟地黄、龟板、蛤蚧、菟丝子、杜仲。控制症状多用汤剂,巩固疗效多用膏剂,重用蜂蜜以解毒、润燥、长肌肉;咳甚或咯血者,同时加入冰糖和白糖,治多获效,竟有大空洞而经治痊愈者。
徐氏治病诸科并重, 而于中医眼科造诣尤深,所创治疗外眼疾患的徐氏眼药行销数省,治内眼疾病则重在滋养肝肾,而收效并佳,有《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纲要》等著述行世。
徐氏曾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成都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学校副校长,并曾当选为成都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徐氏精于证治,兼工书画、古文字学、气功、太极拳等,其书法作品曾在成都、北京等地展出。生前主要忙于诊务及教学,晚年着手编写《楮斋医话》,惜因病痛拖累未能竟稿,1982年2月1日去世,享年73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