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草名剧名段——河南戏曲名家丛书
¥
6
7.5折
¥
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郭光宇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5269
上书时间2024-10-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光宇 主编
-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6235126
-
定价
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9页
-
字数
100千字
- 【内容简介】
-
牛得草(1933—1999)河南省开封市人。原名牛俊国,牛得草是艺名。解放后爱看丑角戏的戏迷李春芳老人看了他演的戏,说:“你演的丑角不俗气,看了余味深长。”牛俊国对李老说:“人家说我这个名字很不合丑角这个行当,请你老给取个丑角艺名。”李老学识渊博,又爱看牛俊国的戏,经过认真思考,第二天就对他说:“姓候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了水,可以自在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糠的,猪得了糠,可以膘肥体壮;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你得了草,可以负重劲行,辛勤耕作,韧力无尽啊!”牛俊国高兴地说:“对啊!共产党把我从苦海救出来,让俺当了人民演员,这不是小牛得了青草吗!”①从此,牛得草便代替了牛俊国,唱响了开封,唱红了中原,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牛得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流派。他技艺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讲究程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既有大家风范,又有乡土气息。他的代表剧目主要有:由他执笔整理并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1979年晋京演出,获演出一等奖,该剧拍摄为电影后,又荣获“最佳故事片奖”,香港《大公报》撰文称他为“东方的卓别林”。
他历任鹤壁市豫剧团副团长、团长等职。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鹤壁市剧协主席。他10岁学艺专攻文丑,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戏剧事业。“当官不与民造福,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剧中精句,几乎家喻户晓。他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为人民服务。
他的父亲阎彩云是清末民初著名豫剧男旦。受家父熏染,她自幼爱戏,10岁即人开封义成班,拜师豫剧名演员杨金玉门下,学演了《咬箭头》、《洪月娥背刀》、《烈火旗》、《玉虎坠》等几十出戏。学艺期间,阎立品在前辈艺人身上学到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先立人品”的道理,这道理成为她一生做人做戏的准则。1938年日寇入侵中原,为不给鬼子唱戏,正值青春妙龄的阎立品竟狠心削发,女扮男装,到尚未沦陷的扶沟县埋名隐居,显示出高尚的气节和操守。四十年代初,阎立品辗转活跃于豫东南一带,先后和豫剧名旦徐艳琴、常香玉同台演出,并排演了爱国剧目《守湖州》、《克敌荣归》。在高手云集的界首,阎立品吸收了许多不同剧种和名家的表演技法,注重刻画人物,注重精雕细琢,戏越演越有味,越演越红火,在当时与徐艳琴、毛兰花、马金凤并称为界首豫剧“四大名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阎立品重返开封大舞台,并先后在郑州、蚌埠等地搭班演出。1954年初,阎立品被京剧大师梅兰芳破例收为弟子,确立了主攻闺门旦的方向,逐步形成了“七分神韵,三分造型,重神传神,运神展姿,造姿展美”的艺术风格。在行腔上追求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常常为扩展音域,求一新声,苦咏千百遍。
- 【目录】
-
牛得草艺术小传
演出名剧
唐知县审诰命
柜中缘
名段选粹
一张张大状都把严氏告
锣鼓喧天齐把道喊
小窟窿掏出来一个大螃蟹
大老爷听小民诉诉屈冤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