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4.48 5.1折 48 全新

库存1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诺曼·布列逊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915632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6页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68915632

上书时间2024-12-24

文源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诺曼?布列逊(Norman Bryson),当代英国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曾经任教于剑桥、哈佛等大学。西方新艺术史(New Art History)有三个突出的方向: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符号学。布列逊是其中符号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全面系统地运用符号学理论和话语介入艺术史研究,其著作不仅在艺术史学界而且在当代视觉文化研究中都有巨大的影响。

译者简介
谷李,马萨诸塞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研究、媒介理论、纪录片、认知与传播,等等。
主编推荐:
★1970年代艺术史酝酿新的变革之际,布列逊创作了“新艺术史三部曲”,本书正是其中的第二部,它于1983年问世后,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三部惊世之作,布列逊少有地将“法国理论”引入艺术史研究,为艺术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本书中,布列逊大胆地批判了贡布里希的“感知论”,也就是“一个对绘画符号的物质本质予以认可,但尚未深入理论化的过渡性美学”。
★借助《七柏图》、《溪山兰若图》、《酒神与阿里阿德涅》、《画室中的艺术家》等中外名画,布列逊再次强调绘画的社会维度,避免符号学研究的形式主义,从而走向一个“真正历史的”艺术史学科。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视觉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的议题,布列逊一方面立足于艺术史的传统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借用法国新理论对问题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反思,对被视为经典或者被认为自然而然的习见给予批判性的考察,对观者与绘画的关系做了重新审视。
摘要:
    什么是绘画?针对这一问题,贡布里希回答说,它就是感知的记录。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回答是根本错误的,并且,在本书的前三章,我试图阐明为什么。由于这个错误是根本性的,我尝试着回到源头,从贡布里希的理念在古典美学中的源头开始,从宙克西斯的葡萄的故事开始——它大概是绘画理论的一种最简洁的表达了。将绘画理解为世界的摹本是一个相当自然的态度,而鉴于写实主义在西方绘画中的重要性,这一态度最终被提升为一种律令。或许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在贡布里希那里,它成为一种感知主义的律令。按其观点,艺术的问题最终被化约为感知主体的心理学。但这一律令无法自圆其说。在前三章,读者将会看到,被贡布里希的“绘画是感知的记录”这一论述所压抑的是影像的社会特征,以及它作为符号而存在的实际状况。
一旦我们将绘画作为一门符号的艺术而不是感知,我们就进入了当前的艺术史学科尚未探索的领域。这一领域和感知主义理论一样充满着风险、陷阱和圈套。如果我们应将绘画作为认知模式的理论归功于贡布里希,那么,我们关于符号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运作的理念则继承自“符号学科”的奠基人索绪尔。这也是一个不无问题的遗产。尽管索绪尔的符号概念正是我们需要用于切断感知主义束缚的工具,但如果不加批判地接受索绪尔的观念,我们将被困于一个与前一视角一样僵硬和毫无助益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去,符号的意义接近是被形式因素限定的,接近是位于一个封闭系统中的符号间的对立的产品。第4章接受这一结论(绘画是一门符号的艺术)的同时,试图找到方法,避免符号学或符号研究的形式主义陷阱。我认为,在索绪尔的符号系统属性中缺失的元素,是关于符号与其内在系统以外的世界间的互动的描述。绘画是符号的艺术,但它运用的特殊符号,尤其是它对身体的再现,意味着它是一门始终与绘画外的意指力量保持联系的艺术,而这一力量不能被“结构主义”解释涵盖。
在对结构主义的或索绪尔的符号概念的批判论述中出现的新的认识,就是西方绘画对符号的操作方式掩盖了其作为符号的身份。第5章对这一自我消解进行了探讨。探讨通过欧洲绘画技巧展开,包括笔法、颜色、构图的传统,以及——尤其是——西方绘画提出和假定特定类型观者的机制的传统。我们不能像贡布里希那样理所当然地认为观者是一个给定的常量;相反,他的角色以及他被召唤而进行的劳作都是被影像自身建构的,而中世纪的教堂艺术所暗示的观者与拉斐尔所暗示的观者已经相当不同,也与维米尔所暗示的观者不同。在感知的艺术论看来,观者就像视觉解剖学一样,是亘古不变的,而我此处的论点是,无论是贡布里希还是其他人对于感知心理学的强调,在效果上都导致了观者与绘画关系的去历史化:历史是持续地被排斥的维度(也导致了在目前条件下一个真正历史的艺术史学科的不可能性)。
然而,在对观看主体的描述中引入历史会带有提出决定论的艺术史的风险。按照这一观念,社会基础产生了艺术的上层建筑,后者作为前者的印刻或意识形态镜像。的确,社会学式的艺术史通常是以这样的因果论进行表述的。这里的问题核心在于:符号应该属于哪一个区域?绘画属于哪一边?是属于基础,还是属于上层
...
目录:
插图目录
总 序
译者序
序 言
致 谢
1 自然态度
2 本质拷贝
3 感知论
4 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影像
5 凝视与瞥见
6 影像、话语、权力
后 记:不可见的身体
索 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