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芳华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14.84
5.8折
¥
19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4368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12页
字数460千字
定价198元
货号SC:9787208174368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致公芳华(精)》是为纪念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成立40周年编著。书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物篇”。其中包括致公党上海市委的老同志,他们回忆了自己如何与致公党结缘以及在致公党中工作的经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也包括年轻的致公党成员,他们继承致公党前辈的优良传统,展现出新时代的风采。第二部分是“记忆篇”。介绍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以及上海各个支部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现致公党成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
摘要:
四海¨心实业报H印度尼西亚“糖王”、建源公司老板黄仲涌之子黄宗诒是和董寅初一起坐牢的难友,出狱后便慕名邀请董寅初加盟建源公司,董寅初由此投身实业界。
在海外生活多年、有众多海外关系的董寅初,从未忘记自己的报国理想。美国政府曾希望他加入美国籍,他一口回绝,郑重地讲:“我是中国人,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事。”1947年,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回到阔别10年的上海,担任建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
建源公司,是福建人黄季信创办,时为印度尼西亚优选企业,在广东、上海也办有糖厂、橡胶厂、酒精厂。在抗日战争中,工厂受到严重破坏,机器设备被日军拆卸运回日本。董寅初到任后,便着手恢复建源公司的产业,发展民族工业,在浦东陆家嘴建成亚洲优选酒精厂。
然而,当时国民党政府又发动内战,市场物价飞涨,工厂恢复缓慢,经营十分困难,董寅初“振兴实业”的梦想无法实现。1949年,当上海解放的炮声响起的时候,很多人劝他出国,但董寅初毅然决定留下来,保护他辛苦恢复的工厂,不让国民党特务破坏。
上海解放不久,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董寅初用了一年时间,重建了已停业18个月的亚洲优选的酒精厂“建源公司”,将酒精厂改为上海溶剂厂,恢复生产。该厂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第一批高级化学溶剂,他利用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组织货源,冲破反华势力的封锁线,把大量日用品化整为零运进上海,解决了上海市场的燃眉之急,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作出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寅初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各界鼓足干劲医治战争创伤,使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快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1956年,董寅初率先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把上海溶剂厂和他创办的另两家企业第一批进入公私合营行列,他先后任合营总公司副经理,华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董寅初还多次慷慨捐出巨资,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一片丹心赤忱可见。
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董寅初找到了实现救国强国的力量。董寅初曾讲,他对中国共产党最直接的认识,是从上海解放时,目睹解放军战士露宿马路边开始的。1956年,董寅初第一次见到同志,聆听其殷殷教诲,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董寅初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集中中国现代史以来的历史事实而得出的千真万确的结论。与日月同辉,使四海归心,中国共产党无愧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爱侨爱党参政兴国
1956年,董寅初被选为新成立的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后任主席,从此献身侨务工作。他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40多万元,创建华侨大厦,使之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中心。华侨大厦几经改建,至今已成为几十层高的摩天大楼,巍然矗立在延安中路129号。踏上高高的台阶,进入大厅,迎面金光闪闪的“华侨之家”几个大字,便是董寅初亲笔题写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以更大的热情向海外朋友宣传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号召“三胞”回祖国投资,主动做好外引内联
...
目录:
序言
人物篇
“初”心不忘得始终. 致力为公赤子情
造福人民是我的天职
我的追梦之路
不断学习使我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不忘来路. 砥砺前行
感恩时代 努力进步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眼神中充满对未来的期许
孜孜不倦探索全民健康保障之路
致力为公 心系三农
国企法治路漫漫 上下求索终不悔
他是致公党在上海的“种子党员”
拳拳赤子心. 悠悠报国情
重温留法岁月
为国为民 参政履职
为海外工作打开新局面
我加入中国致公党的前前后后
矢志奉献的楷模
乘“威尔逊总统号”回国的记忆
用连环画讲中国好故事
“我的一切都要献给人民!”
半个世纪的科技创新路
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基层组织建设者
在全新的政治使命面前
在加德满都与上海问架没友谊之桥
从法国梦到中国梦
勇攀高峰的护理管理者
用二胡演奏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默默耕耘留霞影
中国高压水射流技术的“传薪者”
“参与上海光源建设改变了我的研究生涯”
“实干家“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
楷模
坚持融合中发展务实创新中争先
当患者全世界只剩鼻子时,医生眼里不能只有鼻亍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征战在肉眼看不见的战场上
赤子之心精诚可鉴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创新引智者
回国创业的侨界杰出代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