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时代的品牌智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39.02
5.0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殿元,肖广胜编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7655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0页
字数302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SC:9787547317655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殿元,1970年9月生于吉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浦江人才计划学者。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复旦大学志德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导。
主要从事广告批判、传媒体制创新、新媒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报业传媒体制创新》、《广告视觉文化批判》、《广告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广告学引论》(合编)、《广告创意与案例分析》(合编)、《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研究》(合著)。曾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专业权威与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等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论文《国际广告:一场区域间失衡的权力游戏》获第八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政治经济学批判:广告传播研究的另类视角》获首届中国广告优秀论文二等奖,《泡沫中的焦虑:广告社会化的价值批判》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本土广告创意热店16位营销领袖的访谈,详细揭秘经典广告作品的创作思路及创作过程,坦率评论广告成品的得与失,并由作品的新形态切入,论及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行业的突围,以及对逐渐形成的新的广告生态的理解和未来趋势的预判,当然也少不了作为行业偶像的创意总监本人的人生态度、广告理念和职业路径。全书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是一本融专业性、故事性和体系性为一体的广告读物。
摘要:
留心灵的净土,做热爱的工作
陈耀福成为广告人,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和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刚毕业时,陈耀福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专业究竟是不是他以后会从事的行业。毕业之后,他也在找寻自己的人生之路。两年强制兵役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也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从小热爱音乐的他,从五年级开始便一直在乐队里打小鼓、吹单簧管、吹萨克斯,有着很好的音乐基础,因此在服役时被分配到军乐队。在陈耀福看来,军乐队是一个非常有制度的团体,很有纪律,也很有趣,但在这里,他的工作是音乐。退役后,陈耀福并不确定要不要继续从事这份工作,他并不想成为一名全职的乐手,因为他觉得音乐应该是他的兴趣而不是职业。
在这之后,陈耀福尝试做了8个月的保险代理。他做得还不错,但他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很吸引他,反而是他在团队中做的一些宣传、美术工作,让他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在这之后,陈耀福得到了两个不同的_T作机会:一个来自熟悉的文工团,另一个是朋友介绍的广告公司的美术设计。前一份工作不仅有熟人,还能从事与他热爱的音乐相关的工作,薪水是550新币,比做一个美术设计高出200新币。最后,陈耀福选择了薪水比较低的那一个。他想知道:如果做一个广告公司的美术设计,他可以进入怎样的一个新领域。而更重要的是,他想让音乐成为他的一种娱乐,而不是一份工作。陈耀福做了37年的广告人,音乐却陪伴了他更长的时间,至今仍然是他重要的业余爱好。“我们在l丁作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压力与瓶颈,在这些时候,保留一份兴趣爱好,留给自己一块心灵的净土,是十分有意义的。"
陈耀福同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进入广告行业开始,陈耀福已经在广告行业lT作了37年,中间只离开了一年。为利选择的_[作很难长久,为爱选择的事业却可以经久不变。陈耀福谈道,人行以后,他就很专注地做广告这件事情。如今陈耀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事业。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陈耀福觉得,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第一个是1995年入职新加坡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陈耀福很感谢其中老师、同事以及老板的教导。当时的李奥贝纳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公司,他们对为什么要做一家广告公司有坚定的信念,这接近改变了陈耀福对广告的看法。他们的培训、企业理念,都使陈耀福受益匪浅。
陈耀福入行后的另一个转折点是离开新加坡,带着家人来到陌生的台北,去那边工作、生活。当时陈耀福的两个女儿才两岁和四岁,这对他来说是个勇敢的选择。那时候大陆的广告业还不成熟,中文广告中台北的广告是优选的,陈耀福特别喜欢台北的创意文案。新加坡的广告人一般不会去台北,但台北成了陈耀福特别喜欢的地方之一,他甚至觉得台北像是自己的第二个家。这是陈耀福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转折点。之后陈耀福从台北回到新加坡,担任公司东南亚的创意总监。
陈耀福职业生涯的第三个转折点,是2005年到上海工作。上海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与之前的很不同,让他有一种“大爆炸”的感觉。生活上的一些不适应还在其次,更重要
...
目录:
序一站在营销时代转折点的创意人张国华/3
序二致青春、致勇气、致创意 莫康孙/6
序三各有“黑调” 金定海/9
1.寻找品牌DNA
——“OnBrand”工作室陈耀福/13
2.走在悬崖边上
——FARFAR FILMS创始人、导演李兆光/32
3.突破自己,走出局限
——佛海佛瑞( Fred&Farid)上海合伙人、执行创意总监黄峰/55
4.用创意改变世界的鬼才“体验设计师”
——成班好人工作室(GPB)创始人、创意主席林文质(Alvin Lim) /71
5.广告从创意开始, 又回归创意本身
——“天与空”创始人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杨烨炘/88
6.广告界的艺术家,创意界的“匠人”
——九曜(The Nine)创始人、首席创意官熊超 /104
7.一个广告创意人的坚持与守望
——H&HCreative广告创始人李丹/124
8.“不做创意人,只做创造者”
——W公司创始人李三水/146
9.“人生处处有门”
——okk.创意咨询创始人、CEO王小塞/169
10.广告界的“故事大王”
——胜加广告总经理、首席创意执行官马晓波/189
11.“全球思维,中国市场”
——F5创始人范耀威/206
12.让生活成为创意灵感的不竭之源
——“MATCH·马马也”联合创始人&创意合伙人孙涛/223
13.广告界的少数派,生活中的艺术家
——KARMA公司创始人、创意领袖张俊杰(Kama Zhang) /237
1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