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 LOGO 颠覆品牌全球统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NO LOGO 颠覆品牌全球统治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7.06 5.7折 65 全新

库存1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83887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78页

字数445千字

定价65元

货号SC:9787563383887

上书时间2024-12-24

文源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形象几可定义一切,品牌文化的扩散则创造了一切。娜奥米·克莱恩在娜奥米·克莱恩著徐诗思译的《NO 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中举了一个夸张的例子:(就像)“会走路会说话、跟真人一般大小的汤米娃娃,像木乃伊一样活在汤米的品牌世界里”。她还指出,品牌标识在线上甚至更加繁荣,对于某些也许是线上优选的零售商而言,“从现实世界的仓储和制造中解放出来之后,这些品牌可以自由飙升;与产品或服务的传播作用相比,这更像某种集体幻觉”。
在《NO LOGO》中,克莱恩一步步地展示了品牌是如何变得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媒体上和街道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校里。(关于广告商赞助频道的争议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许多读者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学校的厕所里会有广告,食堂里也会出现第一家优惠)。全球公司声称支持多样性,但他们的“企业多元文化主义“只是生产更多的产品,给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购买选择。
而在最最品牌风光营销全球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注意的劳工。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分享公司的巨额利润。连锁书店的店员收入达不到“生活工资”的水准,而他们还要庆幸自己的处境,至少好过亚洲血汗工厂里的劳工——为耐克生产运动鞋或是其他时尚必需品,每小时的工作收入只有几分钱。
事实是,消费文化全球化所裨益的对象,局限在资本家、中心国家,却造成社会与社会间经济实力的落差日渐加大,更使得文化的创造力渐趋枯竭。所幸,反对之势已逐渐酝酿。人们注意到工厂里被剥削的劳工,也担忧非主流文化正逐渐消失,因而积极采取反制行动。全球化浪潮在二十世纪末淹没世界,势不可挡,但反全球化的能量在新世纪初正蓄势反击。《NO LOGO》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全面讲述,也是对抵制行动的全面介绍。

摘要:
    连锁店群组:星巴克模式
        “舒适的第三空间”是星巴克在通讯刊物和福音书似的年度报告上所用的宣传口号。这不只是像沃尔玛或麦当劳的非空间(non-space),更是一个私密的角落,让品味精致的人士可以在此共享“咖啡香……社群感……同伴情谊……联结感”。7像星巴克这种新世纪连锁店,其一切设计都是在跟我们保证,相较于从前的大型折扣经销中心,自己所经营的可是截然不同的连锁事业。这可不是菜市场货喔,这是智能型的家具,这是政治行动主义者的化妆品,这是有如“旧世界图书馆”的书店,这是渴望直视你的眼睛、和你“产生联结”的咖啡店。
        但是要当心。对于使人流连之私密空间的需求,也许与贪婪的大型折扣中心势成两极,但是这两股零售潮流其实并没有最初看似的壁垒分明。举例来说,星巴克过去13年来令人目眩的扩张方式,其实与沃尔玛试图扩张全球的计划不相上下,只不过这家敦亲睦邻式咖啡连锁店的品牌部经理不愿承认罢了。星巴克采取的策略不是在郊区成立大型的折扣中心,而是在咖啡厅和浓缩咖啡站林立的都会地段成立店面“群组”。这种策略不只依靠沃尔玛那种“大就是美”的模式,其对竞争对手造成的效应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的。星巴克并不讳言自己只在“能够成为第一名的咖啡零售商及品牌的地段”进行投资,8因此,其所选择进行扩张计划的地区并没有很多。星巴克并非在全世界甚至北美的每个城市开设分店,而是有耐心地并吞掉整个地段,着手扩张,套一句《环球邮报》专栏作家巴伯(John Barber)的话,就像是“头虱横扫整个幼儿园”一样。9这种策略是具有高度侵略性的,采用的就是该公司所谓的“同类相食”(cannibalization)概念。
        星巴克的做法是让某地区的咖啡店数量达到饱和,炒热竞争,促使咖啡售价下跌,甚至连星巴克自己也必须降价。举例来说,1993年,星巴克只在美国几个州拥有275家分店,每家店的销售量较前一年增加19%。到了1994年,每家店的销售增长率降到9%,到1996年跌至7%,1997年星巴克的销售增长量只有5%,而新开设的店面甚至低到3%(见附录表6-3)。可想而知,分店开得愈近,就愈可能吸收或“吃掉”彼此的客人――就算是在嗜咖啡成瘾的都市如西雅图和温哥华,人们能消耗的拿铁咖啡还是有定量的,再多的就只能倒进太平洋里了。1995年星巴克的年度报告对此提出解释:“星巴克的企业扩张策略是在现有市场内建立群组,确实也因店面太集中,新分店多少吃掉了现有店面的客源,但管理阶层相信,增加的销售量以及开发新店面所带来的利润,足以证明这种同类相食的现象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虽然各家店面的销售量增长逐渐疲软,但所有连锁店加起来的总销售量还是在持续攀升――事实上,从1995年到1997年增长了两倍。换言之,当星巴克这家公司的市场持续扩张时,其各家分店的市场占有率正在流失,但输的对象大多也是其他的星
...
目录:
导言 品牌之网络
第一部 别无空间
第一章 崭新的品牌化世界
品牌的发轫
品牌之死(谣言总是三人成虎)
品牌再现江湖
第二章 品牌向外扩张
市景(cityscape)的品牌化
媒体的品牌化
音乐的品牌化
耐克及运动的品牌化
品牌化的明星
品牌蜥蜴(brrdndasaums)的年代
第三章 一切均可变
青少年市场是救星再世
酷得让人嫉妒
潮流间谍:让饮水机变酷
酷感猎人:青少年文化的法定狗仔队
嘻哈文化炒热了品牌
汤米?希尔费格:来去贫民区
定制订作公司(Indie Inc.)
反讽的消费:无需解构
卖或者被卖
摇滚的首席执行官(Rock-and-Roll CEOs)
克服难关
第四章 学习的品牌化
嗨,孩子们!自己来做推销商吧!
大学的品牌化
反对声浪何在?
第五章 父权体制过时了
身份认同的营销
思怀压迫?
市场大杂烩:多元化以及全球推销战
全球化青少年
全球化之屋被焚毁时的混战
第二部 别无选择
第六章 品牌轰炸
不断的复制
低价战争:沃尔玛模式
连锁店群组:星巴克模式
精选VS.选择
第七章 企业并购与合作案
超级商店:深入品牌
品牌村:化身为品牌
私有化城镇广场上日益缩减的选择
新托拉斯:消灭选择
第八章 企业审查
合作案的审查制度
著作权流氓
市镇广场私有化
第三部 别无工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