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的诞生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09.52
7.4折
¥
14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法)雅克·勒高夫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78969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96页
定价148元
货号SC:9787100178969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国有名历史学家,自1969年起担任《年鉴》杂志主编之一,并逐渐成为年鉴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他长期供职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在那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西欧中世纪史学者。勒高夫一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三十多本专著,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其中,《中世纪的知识分子》(1957年)、《炼狱的诞生》(1981年)、《圣路易》(1996年),均已成为中世纪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深刻影响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
主编推荐:
《炼狱的诞生》是法国有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心态史领域的代表作品。彼岸世界是各宗教与社会的一个重要境域。当信徒认为并非在死去之后便没有转圜余地,他的人生便发生了改变。作为空间和时间上的中间地带,炼狱信仰给将死者以救赎的希望,亦给生者为亡者祈祷襄助的可能和寄托。炼狱信仰首先包含对不休和复活的信仰,还依赖于对死者进行审判,甚至二重审判的概念,也关联着对个人责任、人的自由意志的认识。“炼狱”信仰的诞生过程是西方的精神与社会史的重要一环。
内容简介:
早在公元初几个世纪,人们就模糊地相信在人死后赎偿某些罪孽的可能。但是,在天堂与地狱构成的彼岸世界二元体系中,不存在完成这些炼罪刑罚的处所。要等到12世纪末,“炼狱”这个词才出现,炼狱成为彼岸地理中的第三个处所。对彼岸的这种新的想象,与社会的改变有着怎样的关系,其意识形态功能是什么?
法国有名历史学家勒高夫的《炼狱的诞生》从概念史入手,探讨“炼狱”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神学脉络,及其对天主教世界的深刻影响。
炼狱既是一个空间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概念;既是空间上的中间地带,也是时间上的中间地带。炼狱信仰的兴起和漫长建构,预示和引发了信仰者想象世界中时空框架的本质性改变。这些时间和空间的精神结构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骨架。
勒高夫在本书中自述:“我的目标是从古代犹太基督教开始追踪这第三个处所的漫长的形成过程,揭示在12世纪后半叶中世纪西欧的鼎盛期里的炼狱的诞生及其在下一个世纪中的迅速成功。最后,我将尝试解释为何炼狱与这个基督教目前的重要时期紧密相关,它如何以决定性的方式在经历了公元千年后两个半世纪的飞速发展的这个新社会中得到接受(或者说它如何在那些异端中遭到拒绝)。”
摘要:
第三个处所
16世纪在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激烈论争中,新教徒强烈指责他们的对手相信炼狱的存在,相信被路德称作“第三个处所”①的存在。这个“被杜撰出来的”彼岸世界是圣经中所没有的。我的目标是从古代犹太基督教开始追踪这第三个处所的漫长的形成过程,揭示在12世纪后半叶中世纪西欧的鼎盛期里的炼狱如何诞生,及在下一个世纪中如何迅速成功。最后,我将尝试解释为何炼狱与这个基督教目前的重要时期紧密相关,它如何以决定性的方式在经历了公元千年后两个半世纪的飞速发展的这个新社会中得到接受(或者说它如何在那些异端中遭到拒绝)。
炼狱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我们很少能够追踪某种信仰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使这种信仰汇聚了一些来自远古的元素(炼狱信仰便属于这样的情况),而大多数信仰似乎都是从远古起源的。炼狱信仰不是一个次要枝节,不是基督教的原始建构之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增建部分,不能认为炼狱信仰是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发展演进,以及基督教随后以天主教形式进行的发展。彼岸世界是各宗教与社会的一个重要境域。当信徒认为并非死去之后便没有转圜余地,他的人生便发生了改变。
炼狱信仰的这种兴起、这种漫长建构,预示和引发了基督徒想象世界中时空框架的本质性改变。这些时间和空间的精神结构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骨架。当这个社会如同从古典古代晚期到工业革命的漫长中世纪的基督教社会一样被宗教侵染,那么因更改彼岸世界的地理格局,从而更改了宇宙的格局,因更改死后的时间格局,从而更改了俗世的、历史的时间与末日论的时间之间的关联,更改了存在的时间与守望上帝的时间之间的关联,这样做便是在进行一场缓慢的然而具有本质性的精神变革。这是名副其实的改变人生。
这样一种信仰的诞生,显然与它诞生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一些深层转变有关。对彼岸的这种新的想象,与社会的改变有着怎样的关系,其意识形态功能是什么?教会甚至于发展到了在彼岸世界中与上帝平分权力,教会针对这种想象所建立起来的严格控制证明了此中关涉之重。为何不任由死者们去游荡或者沉睡呢?
炼狱诞生之前
炼狱正是作为“第三个处所”被确立起来的。
从先于它存在的一些宗教与文明那里,基督教继承了对彼岸世界的空间地理描述;在认为死者们居于一个清一色的世界的概念——比如犹太教的“阴间”(sheol)——与死亡之后有两重世界的想法(一个可怖,一个喜乐,如古罗马人的地狱和乐土)这两者之间,基督教选择了二元模式。基督教甚至特别强化了这个二元模式。基督教并未将从创世以来到最后审判之间存在的恶与善的两个亡者空间都弃置于地下:在个体死亡之后,义人们——至少是义人们里很优秀的那些人,那些殉道者,随后是那些圣徒——的居所就被安置在天上。基督教甚至在大地之上确定了地上天堂的位置,由此给这片“黄金时代”的人间乐土赋予了一片空间,让它一直存在,直到世界末日,然而,古人却认为这“黄金时代”只有短暂的存在,是他们记忆中怀恋的天地。在中世纪的地图上,我们看到这乐土处于远东,在长城的另一边,越过令人不安的歌革(
...
目录:
第三个处所
第一部分 炼狱诞生之前的各彼岸世界
1 古代的想象
2 作为炼狱之父的教会诸圣师
3 早期中世纪:教理的停滞与灵视的繁荣
第二部分 12世纪:炼狱的诞生
大飞跃的世纪
4 炼狱之火
5 “炼狱”:炼罪之所
6 西西里与爱尔兰之间的炼狱
7 炼狱的逻辑
第三部分 炼狱的胜利
8 经院哲学的条理化
9 社会意义上的胜利:牧道与炼狱
10 诗歌的胜利:《神曲》
炼狱的理性
附录一 炼狱问题的参考书目
附录二 “Purgatorium”(炼狱):一个词的历史
附录三 最初的意象
附录四 近期研究著作
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