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与当代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迅与当代中国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0.72 6.9折 88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9533

出版时间2017-01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40页

字数450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SC:9787301279533

上书时间2024-12-23

文源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18年。1981年获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退休。    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学术普及、中学生教育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工作,被誉为80年代以来很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1948:天地玄黄》等。
主编推荐:
    《鲁迅与当代中国》:有名学者钱理群重述鲁迅与当代中国关系的全新著作!    鲁迅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坐标,是具有民族性与原创性的文化巨人,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与文化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钱理群是中国盛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两相融合保证了内容的经典性与非常不错性。    当下中国的社会思潮、人文发展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鲁迅,也需要从鲁迅那里获得新的给养;钱理群教授近年来对此所做的全新思考,刚好契合了社会与时代的需要。
内容简介:
    《鲁迅与当代中国》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在鲁迅研究领域所做的全新思考与论述的结集,聚焦鲁迅对当代中国,尤其是当下年轻人的影响与意义。作者借此重申了鲁迅作为民族性、原创性的思想者与实践者的重要价值,并充分论证了鲁迅在当代中国仍具有巨大的思想启迪作用。    作者从“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鲁迅与当代青年的相遇”,以及“重看历史中的鲁迅”等三重视角来重新审视鲁迅与时代的关系,昭示出在急速变化的当下,我们更应重拾鲁迅精神,去抵抗新的时弊,努力寻找新的出路。
摘要: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2006年10月19日在北师大春秋学社“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追思会”上的讲话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你们社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很好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绕这五方面来展开的,着重从日常生活中来展现鲁迅情感的丰富,同学们看了电影以后,觉得亲切而感人,这说明电影是成功的,它有助于年轻一代走近鲁迅。但我可能受到鲁迅的影响,喜欢从另一面来看来想,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拍这么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难道仅仅在于告诉今天的观众:鲁迅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吗?”这其实就内含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历史与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并不缺少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但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呢?这正是我们所要问的:鲁迅对于现代中国,对于我们民族的特殊的、仅仅属于他的、非他莫有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在当下的思想文化界、鲁迅研究界就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倾向:在将“鲁迅凡俗化”的旗号下,消解或削弱鲁迅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这又显然与消解理想、消解精神的世俗化的时代思潮直接相关。是的,鲁迅和我们一样:他不是神,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鲁迅又和我们,和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他是一个特别,因而稀有的人。因此,我们才需要他。这样说,强调这一点,不是要重新把他奉为神,重新把他看作是“方向”“主将”“导师”。——这些说法,恰恰是掩盖了鲁迅真正特别之处。鲁迅从来就不是任何一个现代思想文化运动的“主将”,无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文化运动,他都是既支持、参加,又投以怀疑的眼光。鲁迅从来就不是,也从来没有成为“方向”,他任何时候(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成为“方向”,因为他对任何构成“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以至“方向”本身,都持怀疑、批判的态度。而且,鲁迅还向一切公理、公意、共见、定论……提出质疑和挑战。——画家陈丹青按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断定“不管哪个朝代”,鲁迅“恐怕都是坏公民”, 这是确乎如此的:鲁迅就是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和“坏的公民”。鲁迅也不是“导师”。从古代到现代,到当代,绝大多数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导师”和“国师”情结,这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鲁迅是提出质疑和挑战的少数人之一。他在有名的《导师》一文里说,知识分子自命导师,那是自欺欺人,他提醒年轻人不要上当;但他又说,我并非将知识分子“一切抹杀;和他们随便谈谈,是可以的”。 在我看来,他也这样看自己。他不是“导师”,今天我们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如果想到鲁迅那里去请他指路,那就找错了人。鲁迅早就说过,他自己还在寻路,何敢给别人指路?
...
目录:
目 录辑一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2006年10月19日在北师大春秋学社“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追思会”上的讲话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经验”的鲁迅思想的独特价值——刘国胜《现代中国人的发展之道: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序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2006年6 月23日在电视大学演讲“真的知识阶级”:鲁迅的历史选择“东亚鲁迅”的意义——对韩国学者刘世钟教授《鲁迅和韩龙云革命的现在价值》一文的响应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2010年12月24日在全国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让鲁迅回到儿童中间——刘发建《亲近鲁迅》序和青年志愿者谈鲁迅和宝钢人谈鲁迅在台湾讲鲁迅——2009年10月30日在“与鲁迅重新见面”台社论坛上的主旨演讲读柏杨常常让我想到鲁迅——在“柏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2009年在“陈映真:思想与文学”学术会议发言《野草》的文学启示——汪卫东《叩询“诗心”:〈野草〉整体研究》序全球化背景下的鲁迅研究呼唤新的创造力——汪卫东著《鲁迅前期文本“个人”观念梳理与通释》序重新体认鲁迅的源泉性价值——王晓初《鲁迅:从越文化透视》序“30后”看“70后”——读《“70后”鲁迅研究学人论文集》“于我心有戚戚焉”——读李国栋《我们还需要鲁迅吗?》我读《鲁迅在南京》医学也是“人学”:漫谈“鲁迅与医学”——2014年4月26日“积水潭骨科论坛”上的讲话谈谈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在凤凰读书网“‘国家’中的‘国民性’:以胡适和鲁迅为中心”讨论会上的讲话答中央电视台《大先生鲁迅》摄制组记者问关于鲁迅的两封通信辑二  鲁迅与当代青年的相遇鲁迅在当下中国的历史命运——2012年在印度鲁迅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七八十年代青年眼里的鲁迅鲁迅与九十年代北京大学学生当代中学生和鲁迅——《鲁迅作品选读》课的资料汇集读什么,怎么读:引导中学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