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39.44
5.8折
¥
68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杨庆堃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99243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0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220099243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庆堃,华裔美国社会学家。
首位从宽广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及历史传统的宗教社会学家。原籍广东南海。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任纽约商报编辑、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回国后,1948年起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并在广州近郊鹭江村从事农村社区的调查工作。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19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社会学系。
精彩内容:
荐 序
杨庆堃的这部著作《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于1961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是研究中国的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只可惜一直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现在复旦大学的范丽珠教授完成了此一使命,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完美的中文译本。我希望中国的学者、官员以及普通民众都能够阅读它,因为这里提供了中国自身文化的重要信息,阐述的是对中国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宗教、祭祀仪式和信仰。对此,杨庆堃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他优选的贡献就是表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包括家庭、阶级、民间团体、行业、经济活动和朝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所有的这些阶层、宗教和社会都是相互影响,又互为支撑的。宗教的传统同时又是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
他所有的这些贡献,都对我本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对我来说,杨庆堃的著作简直可以被称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因为我已经读了不知多少遍,乃至我手头上的这本书已经被我翻烂了。我对于民间宗教教派的最早研究就是受到本书第九章的启发进行的;而我现在研究的华北民间仪式和信仰,同样是受到第四章中关于“民间信仰的公众性”内容的影响。但是,我要补充一下,通过对民间信仰公共性的研究,我意识到杨庆堃提出的“弥漫性”和“制度性”宗教的概念存在可商榷之处。杨氏认为“制度性”宗教意指与国家、寺院的僧侣,道观的道士以及民间宗教教派相关的仪式与信仰。问题在于他的“弥漫性”宗教的提法,“弥漫性”意味着缺少组织结构。实际上,寺院和民间社区的祭祀仪式都是与以家庭和乡村生活的秩序为基础的组织、结构相关的,根据家庭和寺院的传统,他们精心地安排各种计划,组织各种活动。因此,这种融入当地社会结构中的民间宗教是被深深地制度化的,并且不断地延续着。它们不是个别的、分散的现象,而是制度化的。因此,我们不能以西方基督教模式的宗教理解来判断中国人的信仰活动。我们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应当以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的分类为基础,而不应该受来自于其他什么地方的门户之见的。
这里,我由衷地祝贺范丽珠承担并完成这部著作的翻译工作。
内容简介:
杨庆堃著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
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
目录:
荐序(欧大年)
代序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家庭整合中的宗教
第三章 社会和经济团体中的宗教
第四章 民间信仰的公众性
第五章 历史视角下中国宗教的政治作用
第六章 天命的运作
第七章 政治伦理信仰:“以神道设教”
第八章 国家对宗教的控制
第九章 宗教与政治反抗
第十章 儒家学说及其仪式中的宗教面向
第十一章 宗教和传统道德秩序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中的弥漫性和制度性宗教
第十三章 1949年以前宗教在中国社会中角色的变化
附录1 8个地方主要庙宇的功能分类
附录2 制度性宗教VS.弥漫性宗教?——关于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的讨论
译后记
再版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