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还有书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7.73
4.7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美)帕梅拉·保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2603730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4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SC:9787572603730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林晓筱,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曾翻译出版艾拉·莱文著,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
主编推荐:
"1.北美出版界盛赞,数十家媒体激赏
· 北美传奇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列布盛赞:“我生来就该读的一本书!”
· 《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科克斯评论》好评推荐、Lithub “zui佳书之书”
· 《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魅力》 《纽约客》 《大西洋月刊》 《时尚芭莎》《 奥普拉杂志》《旧金山纪事报》 《人物》《名利场》《西雅图日报》、Vogue……数十家媒体“推荐阅读”推荐
· 谷歌演讲特邀专题,Buzzfeed“今夏推荐阅读”,线上零售平台 Warby Parker 、评论网站 Salon 、流行博客 Popsugar、生活方式网站 The Review Broads一致推荐
2. 温情治愈又传奇,笑中带泪的阅读人生
· 从自闭女孩到专栏作家
· 从追星少女到全职妈妈
· 从孤胆背包客到黑手党漏网之鱼
· 从囫囵吞书客到老道择书者
· 从“滞销书作者俱乐部”成员到《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辑
3. 阅读盛宴,金句频出,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都能找到共鸣
· 大型种草书单,上百本经典图书,曾抚慰作者的某一本书,也必将在某一刻治愈你
·关于阅读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你为什么读书?如何择书?如何荐书?如果通过书籍看懂另一个人?为什么喜欢某个版本胜过另一个?为什么喜欢某种题材胜过另一种?无暇读书、堆书如山怎么办?何推荐阅读完每一本书?"
媒体评论:
"一个爱书狂的洞见宝库。——《奥普拉杂志》
一段关于书籍的暖心回忆,记录了在成长每一个阶段塑造作者智性的图书。读完你会忍不住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鲍勃”。——《时尚芭莎》
保罗不断思考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以及读书如何帮助我们撰写自己的人生。读者定会被她对书籍超凡力量的诙谐、真挚礼赞吸引。——《出版人周刊》星评
聪明、独到且睿智,这本书不仅回顾了作者与书相伴、受书影响的生活,更揭示了那些至为有趣的故事不仅是纸上文字,更是“发生在读者与书之间的故事”。——科克斯书评
“鲍勃”承载了她的记忆,不仅是关于书的,更是她的私人情感,比如她在读书时所处之地或身边环绕之人。保罗带着温柔、欲望、不安感和一如既往的野心阅读书籍。——《纽约客》
[帕梅拉·保罗]有深度而又开放,有时诙谐得得让人忍俊不禁。《至少还有书》是她生来注定要写的书。——《经济学人》
帕梅拉·保罗在她那本引人入胜的漫游回忆录中回忆起塑造了她自己的叙事的书……其中包括……书中有质朴的宝石,大胆地衡量着这个世界,并挑战读者写下自己的故事——Vogue
一本引人入胜的……有趣的回忆录……这是一封给书的情书——书作为一种媒介,可以连接我们,传递我们,改变我们。——《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次通过一位杰出的书迷的心灵、思想和生活进行的欢快、亲密的探险……《至少还有书》是一本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文笔优美的书之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读保罗的书,我开始明白,吸引你的书是如何体现你至为真实的情感、你至为本能的冲动,以及更为深刻的欲望……她把自己读完的书都列了出来,显示出了真正的勇气。——《金融时报》
关于读书的zhongji书籍……深入了解保罗的内心生活,以及她读过的故事如何改变了她自己的故事。睿智又感人,《至少还有书》对任何热爱阅读的人都很有吸引力。——Buzzfee
...
内容简介:
《至少还有书》是《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帕梅拉·保罗的读书记录。帕梅拉拥有一本高中时期开始使用的读书笔记“鲍勃”,记录了她迄今为止读过的图书条目。她择取记录在“鲍勃”中的27本书,讲述了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时刻从书籍中获取的力量,这既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也是她个人的成长史。从《审判》《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莱希曼》《饥饿游戏》《时间的皱褶》,书籍永远是她的依靠。是这些书让她懂得享受孤独,变得果敢,不再被世俗绑架,认识人间情感的真挚或粗糙,也勇于接受惊心动魄的冒险。从被动接受指定书目到对不喜欢的书或人说不,对从隔着书本在安全距离感受黑暗到真正认识黑暗,从遁入书籍逃离现实到与书相伴成为自己,是书让她从一个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小读者成长为谨慎的择书者、老道的阅读者。此书分享了一个人读书的趣味、书给人的滋养和抚慰、荐书的尴尬与共读的乐趣,也提醒我们思考,人为什么读书,而书又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改变了什么。
摘要:
01 《美丽新世界》
你不该读那本书
小时候,阅读行为被安上了条条框框。有些书适合读,有些书不适合,有些书会让大人们冲你微笑,默许你将它们抱入怀中,而有些书,当大人们窥见你神色匆忙地阅读,就会面露愁容。世上总有你不该读的书,至少现在不行。一切关乎时间和场合。
但对我而言,时间总是不够用,场合则难以寻觅。带一本自己的书去学校是禁忌,也根本行不通,因为躲在某个地方阅读时总会被球砸中脑袋。在夏令营读书则简直是“违法”行为,在那里,休息时间理应大合唱。孩子们理应撒欢乱跑,理应与其他精力旺盛的男孩女孩一起活泼、健康地玩耍。
我讨厌撒欢乱跑。
在小学教育进入“扔下一切,埋头读书”的阶段之前,在孩子们痴迷于《使命召唤》或沉溺于网络,惹得家长和老师倍感苦恼之前,阅读从未被当作一项童年活动而受到尊重。也许受人尊重的阅读发生在某一些家庭、某一些城镇、某一些看起来只存在于故事中的魔幻之地,但总归不在我待着的地方。人们不知疲倦地称颂打网球、跳芭蕾以及玩着其他需要基本平衡力的项目的孩子,但没有人会那样称赞手不释卷的孩子。
当其他孩子满怀热情地投入课后活动时,我在艺术、体操、滑冰、足球和芭蕾等领域统统遭遇了挫败,随之而来的是混合着无能、恐惧以及烦闷的致命感受。与其逼迫自己参加团体活动,我更希望待在家里。雨天是上天的恩赐,因为你可以蜷缩在沙发上,不用面临“赶紧出去玩”的噩兆,不用担心被流放到室外。
成年之后,我为没有培养出什么爱好——编织、瑜伽、摇摆舞、字谜游戏——却仅保有阅读的习惯而谴责自己。情况一成不变。别人都对某一件事怀有激情,我的激情去哪里了呢?如果那时就知道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激情的话,我肯定会开心得多。没有人把阅读当作激情,我也没有想象它还会是别的什么。
在罗尔德·达尔笔下,玛蒂尔达的父亲不会谴责女儿看电视,倒会为她带着书本偷偷溜走的行为大声嚷嚷。如今人们会嘲笑他,但是这种嘲讽中包含的事实是,20世纪70年代大人的善意疏忽中有黑暗的一面,家长们不会奔走相告,自豪地说“她读书可多了”,也不会哄骗自己的孩子在暑假里多读书。他们期望孩子成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读书太多会伤眼睛,害你戴上眼镜。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读书也一样。我的那盏床头灯呢,母亲指出,它特别烫,是一个火灾隐患。在车上读书会让你呕吐。眯起眼看太小的字会弄瞎你的眼睛。
那些逃避“本该”做的事、偷偷藏身在角落里的孩子,总能找到办法去阅读天知道是什么的书。把本应去耙叶子的时间拿来阅读;把本应睡觉的时间拿来阅读;本应去铺床的时候,不去床上躺着,而去阅读。而我,在本该干别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挖空心思去阅读。这是我的拿手好戏。
社交不是我擅长的技能。我是个害羞的小孩,只要把鼻子埋在书本里,就没人知道它长得不好看了。大人们当着我的面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哦,她可真害羞!看看她都把自己给藏起来了——好吧。我之前怎么没有意识到她这么害羞。”仿佛发现我缺失了一种关键的心智功能。在学校里闲逛时,我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窘迫感,担心某些人总能在我身上嗅出异样的味道来。我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当着所有人的面失足绊倒,或发现裤子上粘着吃午饭时掉落的花生酱,抑或突然发现坐错了桌子,散发出除我之外绝对没有孩子能听到的社交紧张信号。
P1-3
目录:
序 为何记录?
01 《美丽新世界》│你不该读那本书
02 《纽约的奴隶》│文学生活
03 《审判》│没有结尾的书
04 《第二十二条军规》│永不餍足
05 《诺顿英国文学选集》│指定书目
06 《深入黑暗》│窥视癖
07 《愤怒的葡萄》│读者之间
08 《自我的旅行》│改变一生的书
09 《安娜·卡列尼娜》│女主角
10 《游向柬埔寨》│与叙事者相伴
11 《校园秘史》│独自阅读
12 《生命之书》│一本书伴恋期
13 《魔山》│不同的诠释
14 《脸的告白》│论自助
15 《弗莱希曼》│我不喜欢你的书
16 《大师与玛格丽特》│荐书
17 《饥饿游戏》│无暇读书
18 《时间的皱褶》│与孩子一起读书
19 《噩耗》│赚人眼泪的书
20 《悲惨世界》│为什么读书
21 《朋友中的间谍》│其他作者
后记 读到的生活
致谢
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