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年轻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2.09
6.9折
¥
32
全新
仅1件
作者邵迎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7664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5页
字数256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SC:9787301227664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邵迎建,女,1952年12月出生于四川资中,四川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日本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教授。出版专著:《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中文版;东京:御茶水书房,2002年日文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1年);《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另有《张爱玲和新东方》、《撕裂的身体??张爱玲〈色,戒〉论》、《张爱玲看“秋海棠”及其他》、《女装?时装?更衣记?爱--张爱玲与恩师许地山》等文章多篇。
主编推荐:
话剧老人们给我讲述了一个个过去的故事,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印在旧报刊上的铅字被激活,如烟的往事有了清晰的脉络,共同的记忆勾画出一段真实的历史。
内容简介:
《当我们年轻时(抗战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内容介绍: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上海沦陷。一批话剧人在“孤岛”的特殊情境中继续从事艺术活动。邵迎建编著的《当我们年轻时(抗战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专访了其中14位,包括洪谟、胡导、乔奇、黄宗江、黄宗英、白穆、林彬、吴崇文、王祺、韦伟、顾也鲁、舒适、凤凰、狄梵,他们共同回顾了上海沦陷区的话剧舞台,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勾画出一段真实可感的历史。
摘要:
邵迎建(以下简称邵):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情况。我现在正在做一个研究,叫“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以话剧和电影为中心”,先做话剧,电影准备放在后一步。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呢?我一开始是研究张爱玲的,出过一本书《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张爱玲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她背后有着一大片文化背景,有很多电影和话剧。我还发现要研究沦陷区文化必然要涉及孤岛,因为它整个是一片。为什么先做沦陷区呢?因为这一块接近是空白。而孤岛还有很多人做过,也就是说资料要容易找一点吧。
胡导(以下简称胡):孤岛和沦陷区是联系起来的,我觉得沦陷区话剧的繁荣跟孤岛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没有上海剧艺社在孤岛的繁荣,没有孤岛的上海剧艺社培养出了那么多演员,就不会有沦陷时的话剧的繁荣。像苦干就是上海剧艺社出来的,佐临先生是上海剧艺社的导演,吴仞之先生也是导演。他们出来成立了苦干的前身――上海职业剧团。他们是在沦陷以前从上海剧艺社分化出来的一批,这事儿你知道吗?
邵:知道。1941年秋天,他们拉出来成立了“上职”。
胡:到现在为止,这个事儿还是一个公案,看法还有所不同。
邵:有个说法是他们不满剧团的非职业性质。
胡:对,但是上海剧艺社已经是职业的了,要不是职业的话,培养不出那么多人来。剧艺社在1939年初秋开始了职业演出,成立在1938年,1938年到1939年基本上是业余性的。大概是1939年夏天在上海旋宫剧场职业演出了一个时期,1940年初改到了辣斐花园剧场演出。
剧艺社之所以能在上海演出那么长时间,是因为在法租界找到了很多上层人士的社会关系。找到中法联谊社,等于找到了一个护身符。剧艺社一直用的中法联谊社的一个机构的名义。当时于伶先生领导上海剧艺社,他是地下党专门搞戏剧活动的一个负责同志。上海剧艺社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团结了一批戏剧家。比如说顾仲彝先生、李健吾先生,很有名的戏剧家。李健吾先生的剧本写得很有特色,他的剧本实际上不是改编。他是法国文学家,他法文**好,他翻译了很多东西,《莫里哀全集》是他翻的。好在什么地方呢?他把法国的戏译过来,改成中国剧之后,像《金小玉》,台词都不是法国化的台词,都是中国式的。他改编的戏的人物,都是道道地地的中国人物、中国性格、中国语言。李健吾先生在沦陷时期改编了很多剧本,做了很大的贡献。上海剧艺社时期,于伶先生还团结了很多戏剧家,还有实业家,比如李伯龙先生你知道吗?后来李伯龙组织同茂剧社,李健吾同志也参加了。上海剧艺社联系了团结了好多戏剧家,应用了上层社会租界的影响,在法租界、在社会上站住脚了。从1939年秋天演了三个月就换到辣斐剧场,
...
目录:
写在前面
访胡导
访洪谟
访乔奇
访黄宗英
访白穆
访林彬、吴崇文
访王祺
访黄宗江
访韦伟
访顾也鲁
访凤凰、舒适
访狄梵
访问附记(一)
访问附记(二)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