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海德格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海德格尔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26 7.2折 42 全新

库存10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富春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11698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8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SC:9787010111698

上书时间2024-12-23

文源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彭富春,1963年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1983年学习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l988年学习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李泽厚教授,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7年学习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师从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并兼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美学的一般理论、德国现代哲学(海德格尔)以及中国先秦思想(老子)。主要著作有:《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欧洲科学出版社,1998;上海三联书店,2000),《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哲学与美学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论中国的智慧》(人民出版社,2010),《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11),等等。2001年被选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2003年荣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选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编推荐:
《论海德格尔》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部分“无之无化”,系作者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的德文博士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作。德文版曾于欧洲科学出版社(法兰克福)1998年出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副校长雷根博根教授曾为其作序推荐。海德格尔早期弟子、德国有名哲学家比梅尔教授称该书为“我很少读到这种令我如此神往的著作”,“它通过作者的能力深入到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去,并探究其思想的分理和展开,且发现了其隐蔽的关联”的专著。海德格尔晚期弟子、有名哲学家博德尔教授称该书为“一非凡的成就,即彭富春已经向西方哲学中的思考方式敞开了自身”。
本书第二部分“海德格尔专题研究”,从西方海德格尔研究、海德格尔与现代西方哲学、海德格尔的迷途、海德格尔与老子论道、海德格尔与庄子论物、告别海德格尔六个层面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摘要:
    但是由自然到观念,由逻各斯到陈述的变化并非从外在而是内在而来。这里的内在历史性地是存在的真理。“每次的变化都导向此,即,就观念和陈述来看,真理的本原性本性,无蔽已变成了正确性。无蔽亦即那内在,这也就是在本原意义上的自然和逻各斯的主导的关系”(第144页及下页)。这种变化之所以已说明原因地立于存在的真理中,是因为存在在形而上学的历史中不仅自身去蔽,而且也自身同样遮蔽。从自然到观念,从逻各斯到陈述的变化是真理的去蔽和遮蔽的历史。 
    
在自然到观念,从逻各斯到陈述的变化中,存在和思想的分离已经完成。据此,真理不再可能是无蔽,而只是正确,此正确意味着思想和存在的符合。存在和思想的分离发展得如此之远,以至于存在和思想不仅分裂,而且最终对立。“在存在和思想的对立的规定那里,我们移动于一流行的图式。存在是客观的、客观性,思想是主观的、主观性。思想和存在的关系因此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E,第104页)。主观和客观是一“概念机器”,它支配了和解决了形而上学的问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中,此两者自身已被确定,即主体(思想)作为规定者和客体(存在)作为被规定者。 
    
存在和思想的分离最终基于存在的剥夺自身。“存在的反离只是如此存有,即,那自身反离者每次同时并正好处于一显现中。此发生凭借于,存在者自身以一新的方式显现,据此它向设想挤进并向设想迎面挤进。存在者显现为对象。存在显现为对象的对象性。对象的对象性、客观的客观性获得了与主观的主观性的交互关系”(SVG,第99页)。存在反离而去,凭借于存在者显现出来。思想作为设想者和存在作为被设想者只是存在者的不同样式,而不是存在的样式。 
    
但是,就形而上学中的存在和思想的关系而言,它在此具体地表达为根据和说明根据。这表达于根据律之中。它叫着:无没有根据。这也就是说;所有的存在者拥有根据。为了理解根据律,人们必须首先阐明存在作为根据,然后阐明思想作为说明根据且最后阐明这两者的关系。 
目录:
无之无化——论马丁·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 
序言:论一种对“无”无需沉默的语言 
导论:无作为“思想的事情的规定” 
1.世界的拒绝 
1.1.此在的敞开 
1.1.1.情态 
1.1.2.理解 
1.1.3.沉沦 
1.2.畏惧作为无的经验 
1.2.1.“在世存在”的整体和无 
1.2.2.畏惧的畏惧化 
1.2.3.烦 
1.3.世界的拒绝和无性 
1.3.1.死作为无可能的可能性 
1.3.2.良心和于无之在 
1.3.3.时间性作为无性 
2.历史的剥夺 
2.1.存在自身遮蔽的本原性 
2.1.1.存在的真理 
2.1.2.为了自身遮蔽的林中空地 
2.1.3.自身遮蔽的本原性 
2.2.遮蔽之发生作为形而上学的历史 
2.2.1.存在的历史 
2.2.2.形而上学 
2.2.2.1.基础问题 
2.2.2.2.本体的一神学的一逻辑的样式 
2.2.2.3.追问虚无 
2.2.3.虚无主义 
2.3.克服形而上学 
2.3.1.第一开端 
2.3.2.另一开端 
2.3.3.思想的过渡 
3.语言的沉默 
3.1.源于沉默的语言 
3.1.1.自身言说的语言 
3.1.2.道说作为宁静 
3.1.3.语言和四元 
3.2.技术构架中的信息语言 
3.2.1.技术 
3.2.2.构架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