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南漫记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53.84
6.9折
¥
7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潘晓楠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8423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6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SC:9787548618423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潘晓楠笔名木南、木南君,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BI),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客座研究员,文汇《木南有书声》专栏主笔兼主播,现居上海。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录作者木南六篇长篇叙事散文,分上、下两辑。上辑《天下女人说不尽》《棒打出孝子》《小棉袄之童年篇》,从人物性格和命运着手,充满感情地娓娓道来,看似一些不经意的逸闻趣事,却拓展延伸出一个原生家庭五代人跨越世纪的跌宕起伏,绵长隽永;下辑《我的小学之英语老师》《我在南大之法国同屋》《上海印象之房东》,作者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述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以小见大,映现出作者在三座城市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
摘要:
我父母生了四个孩子:大姐、哥哥、二姐,还有我。哥是我们兄弟姐妹中专享的男丁,用我外婆话说,是“视子里拣出的一粒米”。外婆说的“规子”,是苏中一带的特产“元麦”,大麦的变种,也叫裸大麦,有人想让它沾沾“洋”味道,称它“土咖啡”。元麦磨成细粉,呈灰白色,熬成视子粥,是从前苏中地区家家户户几乎天天吃的一种家常便饭。
因为是天天吃的,视子粥和河南烩面、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一样,去掉了那些虚头巴脑花里胡哨,反而考验煮妇煮夫的功力,比出段位。这不,煮视子粥有讲究的。先在锅里加水,冷的热的均可,再放人少许米粒(可生可熟)打底,文火慢煮,待水烧开、生米煮熟后,将凉拌调成糊状的规子粉倒入锅中,搅拌,煮至视子散发出浓郁的“土咖啡”香味。红色或浅褐色视子粥煮好,热粥养胃补气,凉粥清火去躁,打底的米粒因其金贵,成了粥里的点缀。
如果你经历过、或者听说过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那北京炸酱面里的肉末,兰州拉面里的肉丁,经不起拨拉,只是个点缀,就多多少少明白了我外婆所言“见子里拣出的一粒米”,其实是稀罕,是金贵的意思。米的金贵和诱人,是我儿时跟着我大姐、二姐去碾米,在碾坊里切身感受到的。
从来没看清楚碾坊师傅到底长什么样?头套、口罩、围裙、袖套,白白的粉末、黄黄的谷屑、灰灰的尘埃,将他裹得严严实实。黄澄澄的稻谷倒进大漏斗里,师傅像戏曲里的老生走“撤步”,就是,往后退一步移动身体,两腿并拢,立定;再往后退一步移动身体,再立定;然后拍拍手掌:开——轰隆隆的机器声顷刻响起,大米像一道瀑布飞流直下。
米从漏斗的出口处流出,我忍不住用手去摸,哟——手又缩了回去,像有千百只小蚂蚁在手指上爬。像舞台上的演员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师傅用一把短柄小笤帚横过来、竖过去地清理大漏斗。大米被送回清理后的大漏斗又碾一回,这才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个个像旧时上海滩太太小姐们脖子上的珍珠晶莹剔透,散发出幽幽清香。一旦你闻过这种清香,就再也忘不掉了。
碾米机旁,挤挤挨挨地立了几只布袋鼓鼓囊囊,布袋里是稻谷加工后分离出的稻谷壳——糠。我大姐让我和二姐蹲地上,用一只破盆舀出糠,仔细挑拣有没有“漏网之米”,古人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奈,几只布袋拣下来,只拣出几粒米,其难度,仅次于大海里捞针,比沙里淘金的概率还低,可想而知,那时候的米有多金贵?
说来,我哥这粒金贵的“米”,产自民国时期的一幢二层小楼:斜坡顶、白粉墙、木长廊,藤蔓攀缘、绿树环绕。粉墙上挂满了刺梅花,枝干纤柔而紧密韧长,花朵细碎而繁盛鲜活,应季而发,虽不如牡丹姹紫嫣红开遍那般艳丽,却别有一番情调。这小楼,是潘家从扬州搬到南通的第一个住处。扬州之前是镇江,镇江之前是南京,南京之前是盐城……大江南北,只要组织一声令下,我父母打起背包就搬家——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
搬进这小楼时,恰好是我父亲的“而立之年”,以为和瘦西湖、甘露寺、玄武湖似的,只是他革命旅程中的又一匆匆驿站。正值烈日炎炎似火烧,我大姐才几个月大,托在一把蒲葵树叶做的大蒲扇
...
目录:
上辑
粯子里拣出的一粒米001
小雨的童年075
女人如花127
下辑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167
南大“陪读”记211
上海印象之房东263
上海印象之漫画323
后记371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