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55.86
5.7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韩丛耀,赵迎新 主编;吴强,刘亚 编著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7901549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83页
字数32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17901549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重量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优选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优选奖“金眼奖”第一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内容简介: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本套丛书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
“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
目录:
序
主编的话
导论
第一章 l937―1945年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同仇敌忾,全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第二节 中国融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
第二章 1937―1945年影像的总体风貌
第一节 抗击日军的新闻摄影
第二节 日本侵略暴行影像
第三节 人文地理摄影
第四节 百姓生活纪实
第五节 艺术摄影
第六节 按图像学分类的影像
第三章 1937―1945年影像的技术特征
第一节 摄影器材
第二节 影像拍摄场域
第三节 影像生产者
第四节 抗日战争期间摄影书刊的出版
第四章 l937一l945年影像的构成性特点
第一节 仰拍
第二节 逆光
第三节 表情
第四节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的形象
第五节 风景
第五章 1937―1945年影像的传播场域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画报及摄影展览
第二节 中共抗日根据地摄影展览及面报
第三节 日伪占领区摄影活动
第六章 1937―1945年的影像作者
第一节 沙飞
第二节 王小亭
第三节 吴印咸
第四节 石少华
第五节 徐肖冰
第六节 庄学本
第七节 孙明经
第八节 郎静山
第九节 郑景康
第十节 高帆
第七章 1937―1945年电影概述
第一节 本时期电影的特点
第二节 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