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贸易失衡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贸易失衡问题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5.08 6.3折 39.8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芳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11678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178页

字数205千字

定价39.8元

货号SC:9787550411678

上书时间2024-12-22

文源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熊芳,女,1979年4月生,湖北荆州人。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长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经济关系。近几年在《国际经贸探索》、《现代经济探讨》等CSSCI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主编推荐:
熊芳编著的《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研究的起点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经济失衡和贸易失衡的成因、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其治理的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引出《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由跨时贸易模型出发,《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跨时贸易的产生、跨时贸易的模式以及跨时贸易模式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即跨时比较优势和跨时消费偏好的形成,并从理论上分析跨时贸易所得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内容简介:
熊芳编著的《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从跨时贸易理论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解析了跨时贸易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即跨时比较优势和跨时消费偏好。《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结合中国的数据,应用时间系列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找到了影响我国跨时比较优势和跨时消费偏好的具体因素及其背后的传导机制。本书通过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百余年贸易失衡演进历史的国际比较找到了各国经常账户顺差、逆差转换背后的原因,并通过各国贸易失衡结构的国际比较得出了我国贸易失衡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本书还分析了我国贸易失衡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针对调整我国跨时比较优势和跨时消费偏好的治理意见。
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始于1994年,持续至今近20年的历史。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为主的、持续的贸易顺差与美国、欧洲国家持续的贸易逆差一起构成了世界经济的失衡。中国的贸易失衡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一部分,除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入世的影响的短暂几年外,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尤其是2005年,贸易顺差加速增长,较2004年增长了218%。2005年也是中国“双顺差”格局的一个转折点,2005年前中国主要是资本项目顺差,2005年后主要表现为经常项目顺差,其中最主要的又是贸易顺差。自2009年开始,我国贸易失衡的总体规模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较大顺差。
贸易失衡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根据跨时贸易理论,一国贸易顺差、逆差的转换主要在于跨时比较优势和跨时消费偏好。随着国家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国际分工、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等的变化,一国的跨时比较优势和居民的跨时消费偏好会发生改变。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的贸易顺差时期都是其具有当期生产的比较优势的时期,而贸易逆差时期都是其具有未来生产的比较优势的时期。
我国的贸易失衡表现为: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外资企业在加工贸
...
摘要:
    徐毅(2010)用1995—2006年我国的贸易数据对贸易顺差进行了解构,但是他只考察了贸易方式结构、分类结构,即商品结构以及贸易主体结构,却没有考察贸易形态结构和国别结构。蒲华林(2011)从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的角度,突出产品内国际分工引致的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他指出加工贸易顺差大大超过我国商品贸易总顺差,零部件贸易总体为逆差,且占我国商品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大。施炳展(2010)从另外的角度对贸易失衡进行了解构,他用1995—2007年各国双边海关编码(HS)六分位贸易数据将进、出口价值量比值分解为进、出口的广度比、价格比、数量比。对贸易失衡进行的三元分解得出全球贸易失衡主要是由数量失衡造成的,广度失衡贡献次之,价格失衡贡献最小。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贸易失衡结构,这种不同的贸易失衡结构反映了世界需求结构特征和各国的比较优势。从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来探究我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和趋势,有助于调整我国的贸易结构,减轻因贸易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同时对我国贸易失衡结构的解构能让我们找到调整贸易结构的途径和方向,有助于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3.1贸易失衡的贸易方式结构
    
在我国,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的主体结构存在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很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安排和中国的市场潜力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巨额外资且外商投资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加工贸易,导致我国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
目录:
1 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概念的界定
1.2.1贸易失衡与经常账户失衡
1.2.2贸易失衡的结构
1.2.3跨时贸易与跨期方法
1.3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5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1.1内、外均衡理论
2.1.2国际收支失衡成因的理论分析
2.1.3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分析
2.2国内文献综述
2.2.1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2.2.2关于中国贸易失衡成因的研究
2.2.3中国贸易失衡的实证检验
2.2.4中国贸易失衡的治理
2.3本章小结
3 跨时贸易理论分析
3.1跨时贸易的模式
3.2跨时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
3.3跨时贸易的效应
3.3.1跨时贸易所得
3.3.2跨时贸易的风险
4 我国贸易失衡的现状与结构分析
4.1我国贸易失衡的现状
4.2我国贸易失衡的历史背景
4.3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
4.3.1贸易失衡的贸易方式结构
4.3.2贸易失衡的主体结构
4.3.3贸易失衡的商品结构
4.3.4贸易失衡的国别结构
4.3.5贸易失衡的形态结构
4.4本章小结
5 贸易失衡的国际比较
5.1英国的贸易失衡
5.1.1英国贸易失衡历史的演进
5.1.2金本位制下英国的贸易失衡
5.2美国的贸易失衡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