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审美教育12讲/大夏书系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5.22
6.0折
¥
42
全新
库存67件
作者熊芳芳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2668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字数206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SC:9787567582668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熊芳芳,“生命语文”全国首倡者,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首届全国中语“靠前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已出版《生命语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语文不过如此》等七部专著,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者,《教育家》《中国教师》等杂志对其做过人物专访和深度报道。多次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应邀赴新加坡及国内各地讲学400余场。
主编推荐:
·于漪、朱永新、潘知常、顾之川、史绍典、靳彤、肖培东等名家名师联袂推荐。·语文名师熊芳芳近期新力作,语文教学一线首部系统研究审美教育的专著。·审美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价值所在,学生需要审美教育,教师需要懂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系统梳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路径与措施,美育并不神秘、深奥,一线教师也可轻松实施。·语文审美教育通识课,兼顾美育通识与教学方法,“美+育”真正进课堂,在美与教师、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美走入课堂,走近师生。·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更注重提升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精神高贵的人。
精彩内容:
序言语文的芬芳熊芳芳又要出版新书了。她索序于我,我婉言回绝再三,但她不依不饶。我告诉她,我只为新教育老师写序。她说,她也是在新教育阵营中成长起来的。我告诉她,我真的不懂语文。她说,我的“阅读改变人生”就是“最语文”的。总之,我有多少理由回绝,她就有更多理由坚持。我不再坚持。我暗中想用拖延的办法不了了之。她也不动声色,隔三岔五告诉我:书稿的PDF文件给我发来了;于漪老师的题词到了;潘知常先生的序言写好了;哪里有新教育的公益培训,她想做志愿者……我心知肚明,她是“打迂回战”。不得已告诉她,文债甚多,需要一点耐心。她告诉我:等。我只好让步。我不再坚持,主要是被她感动了。我知道,在语文教学界,她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名师了。她的著作已经很多,从《生命语文》《语文不过如此》《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到《高考微作文》《高考大作文》《生命语文课堂观察》,都是不小的部头,于漪、孙绍振、曹文轩、王开岭、王尚文、潘知常、潘新和、刘亮程等知名学者都为她的著作写过推荐文字,也不缺我这一篇。她的荣誉也已经很多,从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靠前教改新星”,到百度优课年度优秀讲师、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等等,也不需要我更多地赞誉。我不再坚持,也是因为在看了她的书稿以及潘先生的序言之后,的确有些话要说。我对语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仅仅因为在中小学就特别喜欢语文课,更因为语文在我心中的位置。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学校只能够开一门课,最应该保留什么科目呢?我自己的答案是语文。因为,语文是离生活与生命最近的科目。新教育主张,让知识与师生的生活和生命产生深刻的共鸣,语文是最能够也最应该做到的。熊芳芳的第一本书《生命语文》出版的时候,我题写了“生命语文”四个字放在扉页。当时我就想问,为什么不叫“生活语文”呢?是不是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和专家,总觉得生活是肤浅的、琐碎的,生命才是高雅的、珍贵的呢
...
内容简介:
在核心素养引发语文界深入思考与创新实践的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被淡化忽略而变得广受关注。语文名师熊芳芳基于自身多年教育实践,从丰富审美体验、激活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思维、完善审美个性、提升创美能力等方面,梳理了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延伸课堂对接生活,从日常生活审美、社会生活审美、影视艺术审美等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路径与措施,最终引导学生由审美走向创造美。
摘要:
从“以丝播诗”到“巴洛克”《礼记·文王世子》有曰:“春诵夏弦,大师诏之。”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以丝播诗”,何等美妙!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已懂得了以音乐之美发酵文学之魅。米沃什在《米沃什词典》中诠释“巴洛克”时是这样描述的:“他们的生活困苦而单调。他们日复一日,起早贪黑,跟在犁铧后面,播下种子,挥舞长长短短的镰刀。只有在星期天,他们去教堂礼拜,一切才迥然不同。……繁复的曲线造型取代了直线;雕像身披奢华至极的长袍;圆滚滚的天使在空中飞翔——这些都需要黄金装饰,需要金碧辉煌的镀金。就这样,在教堂的圣殿里,信众被渡向了另一维度,与他们挣扎在艰辛劳作与困窘之中的日常存在正好相反。”美,让每一个平凡人能够不死于日常。如果说“以丝播诗”的艺术美侧重于情感的熏陶,那么“巴洛克”的艺术美则更侧重于灵魂的洗礼。丰子恺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没有“实用价值”的美,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借助这种光,你能看得见真相、真理和善良……理解和感受美,则是自我教育的强大源泉。”现今语文界的各种主张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专家认为语文教学更高境界的目标应该是语言文字运用,而不是走向内容与情感。按这位专家的说法,我们优选像教英语一样教语文。中学生学英语,就是只追求基本运用,语法正确。母语教学的底线是语言文字的教学,但不能止于底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以谋求人类自身的幸福为目的。如果语文不必走向情感、内容和意义,那么,人类是为语言而活的吗?世界的存在目的是发展语言?语言是手段,是载体,却不是终极目的,它只是路径。叶圣陶早在1922年就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第一须认定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第二,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国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子至于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1923年,时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国文教师的穆济波在《中学校园文科教学问题》一文中全面而具体地探讨了“国文国语之目的”。他认为“保持国文国语之教育,正为国家生命与民族精神寄托所在”,将“语文的本身”当成“教育的目的”是“认手段为目的”。他说:“……提倡限于文字语言之范围,以为尽所能事,不知于‘人的教育’‘国家的教育’之途相去愈远。……此决非讨论教学问题的忠实态度,亦决不知国文科教学之价值。……惟本国语文一科,较诸学科实居于特殊地位,……其关系民族精神,建国基础,一切文化传统所在,何等重大!”所以,他坚持“本科教学目的在贯彻中等教育的宗旨,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并明确中学国文教学“专享之目的”在于“养成有思想,有作为,有修养,在中等
...
目录:
目录序一 语文的芬芳/1序二 “教我灵魂歌唱” / 5前言 从“以丝播诗”到“巴洛克”/13第1讲 审美教育综述审美教育本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当教育的审美功能被消解,主体也会随之被消解,因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藉审美之途来安顿主体的此岸生存。一、审美教育的诞生与中西比照 / 3二、近代美育的发展与概念内涵 / 6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 10第2讲 解读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需要交流和共鸣的,它期待着阅读主体的感同身受,每一位阅读主体对于审美意象的理解与接受都是一种再创造,一种创造性还原。一、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 16二、解读散文中的意象 / 23三、解读小说中的意象 / 27四、解读戏剧中的意象 / 30第3讲 丰富审美体验应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个体生命要发展,就必须有丰富的体验。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还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历程。一、直觉体验 / 38二、认同体验 / 40三、反思体验 / 43第4讲 激活审美情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观照时,情感的力量促使读者欣赏生命之美,领悟生命之思,感受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也促进读者自身的生命成长。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从涵育主体心灵、丰富主体情感出发。一、情境的精心营造 / 50二、提问的巧妙设计 / 51三、文本的深度解读 / 52四、材料的类比拓展 / 54五、活动的创意策划 / 56第5讲 文学语言鉴赏破译文学文本的语言密码,实质上就是追寻作家的情感轨迹,解读作家的“自我意识”,并与之碰撞共鸣,交流融合。文学语言是创作主体言语活动的诗性结晶,带有审美的特质。一、探究语言规律 / 63二、选择教学方法 / 84第6讲 培养审美思维审美思维是主体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所作出的能动反应。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思维是文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