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的怒潮 1942-1944 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79.06
6.7折
¥
118
全新
库存31件
作者(美)伊恩·托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9352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36页
字数570千字
定价118元
货号SC:9787521719352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主编推荐: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是21世纪太平洋战争史集大成之作,在美国亚马逊收获近90%读者上千条五星好评,一度登上《纽约时报》非虚构作品畅销榜,被誉为“军事史的巅峰”“史诗般的军事史巨著”。
★里程碑式的太平洋战争全史,从“珍珠港”和“中途岛”升级认知
太平洋战争通常只以“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对决”“血战硫黄岛”等数场有名战役为人津津乐道,其全貌则往往隐没在零散而孤立的文本当中,相关研究也日渐碎片化。海军史专家伊恩·托尔积十余年之功,完成“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鸿篇巨制,全景展现这场战争的过程及其意义,为太平洋战争研究领域贡献了一部传世之作。
★充分挖掘各类史料,公正还原历史真相
托尔在原有太平洋战史的基础上,吸收新近公开或出版的档案、纪实文献、回忆录和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亲历者的口述史、日记和书信,分析战略和战术决策时则会回顾海军军官的作战报告和战争日志。他在运用史料时还格外注意平衡呈现各方角度,盟军和日军、前线和后方、军人和平民的视角交替出现,尽可能展示了复杂历史的本来面目。
★突破陆战为主的视角,揭示航母兴起和人类海战思维蜕变的历程
太平洋战争当中的海战不仅对战局本身起着决定性影响,还颠覆了自古以来的海战方式,重塑了人类对海战的理解。然而原有的太平洋战争经典作品往往重陆战而轻海战,无法真正呈现太平洋战争的全貌。托尔的巨著从全面的海战视角铺陈开来,展示了航空母舰取代“大舰巨炮”成为海军核心的曲折历程,弥补了这个缺憾。
★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剖析战局,厘清盟军决策思路和胜负核心因素
盟军将“欧洲优先”作为全球战略的基础,同时又不能忽视太平洋战区的军力调度、资源分配和作战方案等问题,战争临近尾声时还要考虑各项安排对战后的影响,决策过程可谓千头万绪。托尔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梳理了盟军就相关问题辩论与博弈的经过,并且阐述了军工产能、资源供给、后勤保障、作
...
媒体评论:
历史与文采的巧妙融合,再次证明了托尔先生酣畅淋漓的海战叙事能力。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以扣人心弦的笔法讲述了中太平洋的战役……托尔极其擅长交代作战细节,但他也同样善于全景展现两军的大后方,这在其他军事史中经常是缺失的。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的作品,讲述了美国如何从珍珠港的惨败中艰难地恢复过来,与最初势不可当的日本海陆空入侵部队作战……托尔以精妙的文笔再现了海战场景以及东京和华盛顿的决策。粗犷豪放却往往死于非命的水手与陆战队员在他笔下有血有肉。写到这种地步,可谓军事史的巅峰了。
——莱昂内尔·巴伯(Lionel Barber),《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编辑
研究透彻的作品……托尔引人入胜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有关双方军事指挥与政治高层的遗闻逸事读来令人享受。
——《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
内容简介:
1942年6月初,求胜心切的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损失惨重,速战速决的愿望破灭,太平洋战争自此转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阶段。盟军吹响反攻的号角后,风光怡人的太平洋诸岛,从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到马绍尔群岛,都变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罗场。盟军为夺取这些战略要地,发起了目前不曾有过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一望无际的舰队如汹涌的怒涛,冲击日军的岛链防线。有些岛屿只有不到十个守兵,而更多的岛屿不仅是天然的堡垒,更有重兵把守,固若金汤。明知生还的机会渺茫,无数士兵仍然怀着复杂的心情,投入了惨烈的战斗……最终,一路向北推进的盟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从此东京时刻面临空袭威胁,日本多条海上要道也岌岌可危,任何战术成败都不会再撼动大局。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双方长达两年的岛屿争夺战中,揭示了真正左右全局胜负的深层因素。在《征服的怒潮》中,伊恩·托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凭借强大稳定的资源供给、军工产量和后勤保障,在这一阶段逐渐取得压倒性优势,到战争末段已是稳操胜券。然而,日本国内和军中不断宣扬和美化“玉碎”,要求部队甚至平民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战斗到底,至死方休。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日本统治者丧失斗志之前,还有150万日本军人和平民会丧命……
摘要:
第一章
资深共和党政治家亨利·史汀生担任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内阁的战争部长。他的战后回忆录中有一段描述话中带刺,讲到陆军与海军之间势不两立,称双方在太平洋战争的每一个阶段都在为影响力和资源而竞争。史汀生认为,这个麻烦“主要来自海军部特殊的心理,这种心理似乎经常让人从逻辑领域倒退到昏暗的宗教世界,以尼普顿为神,以马汉为先知,认为美国海军是专享真正的教会”。
海军派并不缺乏反击之词,他们马上可以指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抱有救世主式的幻想,但是不能太轻易地否定史汀生的描述。在以往的和平时期,海军总是固执己见,封闭且狭隘。每位海军将官都经历了相同的职业路线: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海军战争学院、陆上和海上的一系列指挥职务。陆军战时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而不是西点军校,而海军将官无一不是毕业于海军学院。每位高级海军指挥官都是在十七八岁时就加入海军,成年后也一直生活在海军中。他们深受杰出的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论的影响,被教导要尊重海军的传统和惯例,永远忠于海军:“海军:不忘初心,坚持到底,矢志不渝。”
军种间的敌意并不是美国特有的困境。事实上,日本军种间的敌意更加强烈,陆军将领和海军将领几乎视对方为敌人,这种对峙是日本草率地发动灾难性战争的关键原因。但是美国军方领导层在1941年被意外推人战争时,基本上没有准备好在联合指挥的情况下应战。和平时期陆军和海军很少互动,忽视了联合作战行动的计划和执行所带来的挑战。1947年以前,美国没有国防部和国防部长,海军和陆军彼此独立平等,各由一位直接向总统报告的文官内阁部长领导。在1941年12月以前,美国也没有参谋长联席会议,该机构是为与英国召开第一次战时会议而临时召集的委员会。由于没有其他机制来协调跨军种合作,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战争期间继续定期开会,但没有正式获得法定的权力,也没有正式的主席。海军优选将领欧内斯特·J.金级别不低于陆军的马歇尔,反之亦然。军方首脑或者在混乱中达成共识,或者被迫让罗斯福总统来解决争议。
这种敌意在每个等级中都可见到。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街头,海军士兵、海军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之间每晚都发生激烈争吵。海军士兵和陆军士兵相互嘲笑对方为“小兵”和“水鬼”,用拳头解决问题。步兵们嫉妒水兵有热餐和干净的床铺,与陆战中的肮脏和物资匮乏的处境相比,海军的条件几乎好到了罪恶般的奢侈地步。自从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成立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以来,海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之间的不和便众所周知。侮辱性语言会悄然进入加密无线电消息开头和结尾的“填凑部分”,例如“美国海军陆战队,海上门童,呀呀呀”。在世界各地海军基地的警卫室和大门口,怒气冲冲的海军陆战队员见到所有海军士兵时,习惯性的问话都是:“你他妈以为这是哪儿?”
高级陆军军官将整个海军陆战队视为海军策划的阴谋,意在夺取陆军的正当职能,因此尽优选努力阻挠其发展,至少要将其作战单位在团级规模之内。海军飞行员抱怨说,陆军航空队发放奖章就像发餐后
...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尾声
作者说明及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