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聆听者
  • 世界的聆听者
  • 世界的聆听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的聆听者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0.28 5.2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沈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2586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04页

定价39元

货号SC:9787544782586

上书时间2024-12-21

文源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沈双,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比较文学系,广泛关注美国文学文化以及任何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话题。曾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并为中英文杂志和期刊撰写过多篇评论文章。
主编推荐:
学者沈双有着多年的国际行旅和文化生活体验,在她的眼中,世界会是何种面貌?纽约、上海、香港、伦敦,作者辗转于这些世界文化中心,借文本、戏剧、电影来展示文化的移植和碰撞:在纽约读木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张爱玲的移民经历对她的自我翻译产生了什么影响?李安又在何种意义上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借此聆听与思考,沈双试图抵达她内心的“真实”世界。
媒体评论:
“世界”从来都是“复数”形式的存在,是“一个个”而不是“一个”,像本雅明在录音棚里倾诉时,他视而不见的“一群听众”,其实是一个个彼此毫不相干的“单独听者”。追问世界的“真实”,本质上其实是在追问:自己手中握着的“世界”,究竟是哪一个版本?——王强
内容简介:
《世界的聆听者》是一本有着世界眼光的文化随笔集。作者沈双结合自己的阅读、行旅以及生活体验,对文本与世界的关系、以“我”为中心的世界的文化、他者世界的文化进行了审视和思考,对多个话题如文学、电影、戏剧、战争、历史等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本书契合当下世界文化的研究潮流,提到多是大众所熟悉的文化话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摘要:
        在纽约读木心
    我在大学英语系教的一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专题”课里,别出心裁地安排了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作为现代文学的案例研究。讲二十世纪文学以及现代派而不以英美为中心,这是要费一番口舌向系里解释的。怎样做的解释我已经忘记,只记得心里一直纳闷:横光利一小说的“中心”在哪里?它是属于上海的还是东京的?后来看了一篇作者的访谈录,中间一段话大意是说“上海的公共租界的问题是最令人费解的,然而它所面临的正是整个世界未来的问题。说来也很简单,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上海的租界一样具有如此完整的现代特性……思考这个地方就是对整个世界进行思考”。我突然明白关键不在于上海还是东京,原来,描写的对象是整个世界。
    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像是对于现代的理解一样,人各有异,但是把当时的上海看成一个国际竞技场却是很多人不约而同阐发的一种心情。最近读了木心的《上海赋》,我以为实际上是用不同的口气讲了同一个意思。木心并不赞同鲁迅的“南北之分刚柔之别”,觉得“小看了海派”,“海派是大的,是上海的都市性格,先地灵而人杰,后人杰而地灵,上海是暴起的,早熟的,英气勃勃的,其俊爽豪迈可与世界各大都会格争雄长”。但是又说,上海没有文化渊源,没有上流社会,所以作不出“正传”,写海派只能写出“上海无海派”,正是和横光利一写到的上海一方面代表了整个世界的未来,另一方面预示着这个世界的问题,同出一辙。未来是一个充满了危机的未来,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气魄把这份危机感涵纳其中的。在这个意义上“海派是大的”,就如同横光利一所说.“思考这个地方就是对整个世界进行思考”。
    木心与横光利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木心对大时代的逝去表达了无限的怅惘。“再会吧,再会吧,从前的上海人。”他写起上海来无论多么铺陈叠嶂,描述起来不管怎样事无巨细,好像都让你觉得有所欠缺,就因为有这个“大”字垫底。试想一下,的确,怎么写都没有办法写尽这个世界的,除非通过象征(allegory),然而木心又不愿牺牲感性的经验的一面,拒绝象征。“到了无可奈何时才产生象征”,所以只能反写,正所谓“要写海派,只能写成‘上海无海派’”,通过身体经验历史,很快会遭遇极限的。通过城市来描写世界亦然。
    其实我本来迫不及待地找来木心的散文来看,不是因为上海,而是因为纽约。纽约和上海一样,也配得上一个“大”字,但是“大”的方式却不一样。木心说,这里“遍地都有我愿意同情而同情不了的人人物物事事”,意思是说纽约的隔膜和异化,这我也有同感。木心描写的地方,林肯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哈德逊河畔,甚至离市区甚远的琼美卡,都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恰恰如此,我对它们视而不见。实际上这就是纽约的态度——视而不见。因为这里到处都是想同情却同情不了的人和事。对此大部分人都走进自己的空间,躲进了各自的职业,自说自话,不管有没有人听。小部分人没完没了地追求新奇,不断跨界。所以纽约的“大”和海派之大不一样,不在于物质的丰富,社会结构的复杂,而在于心理的冲击力太大。一般人慢慢养就了同一种反应,不管对任何人和事,都以同一种心态对待。
    ……
    P3-5
目录:
01 文字之旅

在纽约读木心

异地的本地特色

阅读习惯

百老汇大戏

非西方文化的“表演”

大象能教动物学吗?

也斯的行旅美学

张爱玲的自我翻译

姚克:从上海走向香港

02 思考时间

面对战争的“反讽”

《太阳》、《公园》及其智慧

历史的“真实”

唐璜演绎

不真实的“梅兰芳”

文阀

03 世界中的美国

好莱坞让翻译缺席

移民李安

阶级差异在路上及镜头中

艾尔萨的裙子

马拉松的精神

风情万种的新奥尔良

波希米亚纽约

来自二〇二〇年的消息

阳光下的吸血鬼

04 美国外的世界

哈英一族

他们在歌唱

对于印度的理解

叙述神话的宝莱坞

被当作集市的会展

后殖民城市的生存智慧

为张迷而作的“自传”

“印度”之外的印度

移植后的植物:与艾伦·西利的访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