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第4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5.6
7.6折
¥
60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王桧林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83388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64页
字数505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303183388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史(第4版)》论述1919年至1949年的历 史而称作“中国现代史”,是沿袭近几年习用的名称,也是高等学校课程表上一直还在使用的名称。
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和编写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史学家,虽然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还是大多崇尚“直书”,反对“曲笔”,即主张写信史。有人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
他们对写信史的意义也是相当了解的。
任何一个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要总结历史经验,用以指导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行动。
但也只有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才能总结出较正确的历史经验,从而吸取有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者是有远见和大公无私的,没有剥削阶级的偏见。历史工作者只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底。
本书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本书的一个优点。
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
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
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
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
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目录: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至1923年12月)
第一节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二、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政治设施
三、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
四、民国初年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结构的变动
五、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六、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五四运动 新思潮的竞起和中国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二、“五四”后新思潮的竞起
三、中国的成立
四、工人农民等群众运动的初步开展
五、“五四”后爱国反军阀斗争的继续
第三节 各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共产国际体系的对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各界改造中国的主张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一、国民经济发展的迟滞与民众的痛苦生活
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造主张
三、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四、关于政治出路的寻求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第一节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中国次全国代表大会 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政治制度的确立
二、系统阐述三民主义
三、革命武装的建立 革命势力统一广东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变
五、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国民会议运动 善后会议
六、五卅运动 全国群众运动高潮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