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玄学史(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魏晋玄学史(第2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0.8 6.4折 95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敦康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3471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28页

字数450千字

定价95元

货号SC:9787301263471

上书时间2024-12-02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敦康,湖北汉阳人,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主要著作有: 《易学今昔》《内圣外王的贯通》《中国哲学论集》《守教·哲学·伦理》《周易现代解读》等。
主编推荐:
    《魏晋玄学史》:一部系统宏阔、考论精微的魏晋玄学史经典名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魏晋玄学哲学思潮及内在线索。
内容简介:
    《魏晋玄学史》以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佛玄合流四个主题为框架,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鸠摩罗什等重要人物为线索,结合动荡时代的政治背景与哲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潮的兴衰消长,做出了系统宏阔、考论精微的论述。围绕着自然与名教、崇有与贵无、言意之辨等诸多论题,成功再现了这一时期本土与外来思潮融会激荡、蓬勃发展的精神状貌。
摘要:
    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节选)玄学的主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贵名教,因而如何处理儒道之间的矛盾使之达于会通也就成为玄学清谈的热门话题。玄学家是带着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切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这场讨论的,他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所发表的各种看法,与其说是对纯粹思辨哲学的一种冷静的思考,毋宁说是对合理的社会存在的一种热情的追求。在那个悲苦的时代,玄学家站在由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价值理想的高度来审视现实,企图克服自由与必然、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背离,把时代所面临的困境转化为一个自然与名教、儒与道能否结合的玄学问题,无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表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就理论的层次而言,玄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根据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对儒道之所同作了肯定的论证,这是正题。魏晋禅代之际,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崇道而反儒;西晋初年,裴为了纠正虚无放诞之风以维护名教,崇儒而反道,于是儒道形成了对立,这是反题。到了元康年间,郭象论证了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把儒道说成是一种圆融无滞、体用相即的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回到玄学的起点,成为合题。从思辨的角度来看,合题当然要高于反题,也高于正题,在郭象的玄学中,关于儒道会通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真正的解决。但是,理有固然,势无必至,理论的逻辑并不等于现实的逻辑。就在郭象刚刚建成了他的体系之时,紧接着的八王之乱、石勒之乱立刻把他的体系撕得粉碎,从而使名教与自然重新陷入对立。我们今天回顾玄学的这一段历史,不能不带着极大的疑虑和困惑,追问一下儒道究竟能否在现实生活的层次达于会通?如果事实上难以解决,那么优选的阻力来自何方?既然困难重重,解决的可能性十分渺小,何以玄学家仍然苦心孤诣地在理论的层次长期坚持探索?他们的探索有没有给后人留下值得借鉴的普遍性的哲学意义?其实,如果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次,儒道会通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在中国哲学目前,从先秦以迄于现代,没有哪一个哲学家能够对此作出逻辑上无矛盾的令人满意的回答,每作出一个肯定必然会被否定,每作出一个否定也必然会被肯定。正始玄学为竹林玄学所否定,竹林玄学又为元康玄学所否定,就是这种尴尬局面的历史证明。比较起来,还是那个无意于建立体系的三四流的玄学家的回答差强人意,是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优选的出路。《晋书·阮瞻传》:“瞻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时人谓之三语掾。”将无者,然而未遽然之辞,理智上不敢遽然言其同,情感上不愿遽然言其异,意思是莫非是相同吧,以一种反问的语气与人商榷,把难题的解答推给对方,而自己则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依违于同异二者之间,不作独断论的判定。即使自己摆脱了逻辑困境的纠缠,也给人们进一步的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回旋余地。王戎对“将无同”这三个字表示极大的赞赏,说明他根据自己的探索经验,深知此问题的难度,在开放复杂的心态上与阮瞻产生了共鸣。儒道会通之所以
...
目录:
目录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代序)第一部分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的贵无论玄学第一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一、 什么是汉魏之际的时代课题二、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三、 汉魏之际的思想演变第二章  何晏、王弼的生平与著作一、 何晏的生平与著作二、 王弼的生平与著作第三章  何晏的玄学思想一、 本体论思想的确立二、 对本体与现象相互联结的探索三、 何晏玄学思想的缺陷第四章   王弼的解释学一、 中国哲学对理解的探索二、 王弼解释学的基本思想三、 《老子指略》四、 《周易略例》第五章  王弼的《老子注》一、 《老子注》的整体观二、 整体观的几个逻辑支点三、 《老子注》的思维模式四、 《老子注》的内圣外王之道第六章  王弼的《周易注》一、 《周易注》的社会整体观二、 卦义与爻义——客观形势与主体行为三、 政治秩序与政治伦理四、 《周易注》的谋略思想第七章  王弼的《论语释疑》第八章  王弼的玄学体系第二部分  竹林玄学: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第九章 阮籍、嵇康的自然论玄学一、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变二、 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三、 阮籍、嵇康在玄学中的地位第三部分  西晋玄学:裴頠的崇有论玄学与郭象的独化论玄学第十章  裴頠的崇有论玄学一、 裴頠思想的玄学特征二、 《崇有论》的基本思想三、 裴頠在玄学中的地位第十一章  郭象的独化论玄学一、 郭象的时代与玄学的主题二、 独化论的玄学体系三、 郭象在玄学中的地位第十二章  从《庄子》到郭象《庄子注》一、 庄子的“迹”与“所以迹”二、 庄学的沉寂与复兴三、 郭象的《庄子注》第十三章 关于《庄子》郭象序的真伪问题第四部分  东晋佛玄合流思潮 第十四章  六家七宗一、 两晋之际般若学的兴起和学派的分化二、 本无宗三、 心无宗四、 即色宗第十五章  鸠摩罗什与东晋佛玄合流思潮一、 佛玄合流思潮的主题二、 “六家偏而不即”三、 鸠摩罗什在中国思想目前的地位四、佛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佛学第十六章 论竺道生的佛性思想与玄学的关系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