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国尽头是民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帝国尽头是民国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0.98 5.7折 36.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国涌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53169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2页

字数268千字

定价36.8元

货号SC:9787561553169

上书时间2024-12-02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傅国涌,知名独立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法制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
    傅国涌治学以扎实的史料功底著称,代表作有《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金庸传》、《追寻失去的传统》、《大商人: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
内容简介:
帝国尽头是民国,老旧帝国难以为继,初生的民国也并非一帆风顺,民国诞生曾给古老民族带来的欢欣与激动,却迅速消逝在称帝、复辟和一次次厮杀之中。不同的人寻找不同的方案,选择不同的道路,在一个速变、大变、剧变的转型时代里,人们渴望找到方向,不仅重新安顿个人的身心,也是为家国求出路,赋予这个变动中的中国以全新的意义。《帝国尽头是民国》是既《民国年间那人这事》后,作者傅国涌对民国精神的又一次深入挖掘与追寻,在尘封的老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希望、奋争与热血,是新时代大幕开启的曙光。
摘要:
    110多年的时光,即使放在千年纪的尺度下,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110年了,戊戌年的伤痛并未过去,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眼睛,依然在菜市口的上空看着这块他们为之流尽了热血的土地,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碧荷馆主人在《新纪元》中幻想的那个中国仍隐伏在历史的地平线下面。
        对于清王朝来说,发生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最有希望的自我拯救,如果没有意外,中国的王朝制度将完成“明治维新”式的自我更新,不流一滴血的和平转型无疑是成本最轻、代价最小的。上天赐给中国的良机是当时年轻的君主光绪帝自愿选择了这样的转型模式,这是一次空前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在漫长的编年史中,这样的机会不仅极少出现,而且稍纵即逝。如果能很好地抓住这次机会,我们这个饱受苦难和凌辱的民族就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跨入现代制度的大门,免去数不清的灾难、浩劫、流血漂橹,以及近乎绝望的等待。然而,众所周知,戊戌年的维新大剧从拉开序幕到黯淡收场,只持续了短短百日,从来不想放弃绝对权力的慈禧太后再次从台后走到台前,垂帘听政直至临终。贵为皇帝的光绪有苦无处诉,甚至有泪都无处流,他在戊戌年的变革梦昙花一现,预示了中国通往现代之路的无比艰难。深宫的怨恨和民族的创痛,穿越百年都难以平复。
        1898年的中国,光绪帝手中确实没有足够的权力,至少没有改写历史、扭转文明航向的实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必败无疑,如果参与维新变法的志士大臣运筹好了,能一步步地稳健推动渐进的变革,也未尝不能逐渐化劣势为优势。历史没有命定。
        有人说,戊戌变法的失败不仅因为慈禧太后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也是因为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维新派“人谋不臧”,这一观点不无道理。康有为确实有急于求成的一面,因步子迈得太急而导致决策失当,这一点不容忽略。上百年后,当我们回望历史、反思历史时,如果仍停留在对保守势力、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味谴责上面,无疑太简单化了,对于维新阵营设计的方案、背后的思路尤其是心态,我们同样要有足够的审视,甚至严厉的解剖。历史的教训如果不能正视,那么教训将永远是教训。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在当时就曾遭到强烈抵触,他的许多言论也以其激烈的姿态为士大夫所难以容忍,他与汪康年争夺上海《时务报》的控制权而发生的冲突,以及采用的手段,今天看来都有许多可议之处。他以为抓住一个年轻的光绪帝就可以扭转乾坤的幼稚心态,包括他们最后仰仗袁世凯的幻想、兵围颐和园的密谋,都有孤注一掷的心态,这都是对现实缺乏清醒判断的书生意气,缺乏对现实政治的把握和历练,缺乏长期、可持续地改变中国的心理准备,当然不可能设计出一条和平推动社会进步的很好路径。当时严复、张謇曾劝说康有为去办教育,他都拒绝了,他的只争朝夕正好表明,他没能摆脱一心为帝王师的古老情结。戊戌年的中国还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现代型的领袖,即使当时站在时代前列的康有为也只能走到这
...
目录:
前言  记录历史:从史官到史民
第一辑  民国前夜
  香港给中国的灵感
  “万木森森一草堂”
  “覆巢几见能完卵”
  “乾坤泡幻局如棋”
  戊戌年的伤痛并未过去
  摩登人物的登场
  慈禧后悔杀记者
  中国土地上的日俄战争
  “立宪上谕从天而降”
  齐白石眼中的蔡锷和黄兴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立国之本?
  不能小看的晚清咨议局
  端方存牍中的晚清危机
  中国报业的少年时代
  莫理循的眼睛
  百年前的西部中国
  辛亥前夜:另一个流产的“共进会”
  谁救了汪精卫?
  包天笑记忆中的知识分子
  爱好天文的摄政王
第二辑  民国创立
  雨与帝国的命运
  共和百年,中国仍在进步途中
  殊途同归
  殉清男儿有几人?
  到底谁指使刺杀吴禄贞?
  辛亥革命中的老师
  扬眉吐气梨园行
  唐绍仪:未完成的“二十二条”
  萨镇冰出走
  临时总统府的秘书们
  退位诏书下达之后
  剪辫
  易服
  共和要多久――袁世凯的疑问
  “梁财神”亲历孙、袁会谈
  两部小说支配南北人情
第三辑  五色旗下
  袁世凯的无奈
  莫理循的证物
  “少年中国学会”的名单
  “五四”青年的记忆
  三“W”主义
  知识分子与人力车夫
  “胡老板”不愿登台
  “联省自治”曾是共识
  呜呼,三月十八日
  徐谦的“基督救国主义”
  铁肩辣手殉《京报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