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守--一位晋江人的传奇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0.2
6.7折
¥
6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朱水涌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79565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2页
字数208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561579565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朱水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厦门大学十位名师之一,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科研,以现当代文学思潮及中西小说比较为主要研究方向。
内容简介:
蔡天守,男,福建省晋江人,福建天守集团董事长、梅塘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蔡天守开始进军纺织业。本书作者全面、生动、细腻地记述了蔡天守青少年时期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突出描写了他人生追求的两个梦想(带领本村共同富裕,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传奇故事,很值得人们一读。
摘要:
第一章 鸡毛也要飞上天
从甘蔗园走出的行乞少年
这是初冬的清晨,闽南的甘蔗田里,随着悉悉唰唰的声响,一位少年从长得很是茂密的甘蔗田里走了出来。闽南初冬的天气虽然不太冷,但寒气依然在。少年裹着一件败絮在外的军用大衣,手提着一双用细绳子吊着的木头鞋,挎着一个又旧又脏的布包,衣衫单薄褴褛。从衣服的破口中可以看出,他那健壮的胸肌与手臂都裸露着,有几道被锋利的甘蔗叶划出的血痕,这蓬头垢面的少年,显然昨晚在甘蔗田里夜宿了。少年伸了伸腰,向着天空吹出一口大气,便放下木头鞋,蹲在灌溉甘蔗园的田间水渠边,手捧着水往脸上稀里哗啦地拍拍擦擦,含着渠水咕噜噜地漱了漱口。他站了起来看了看东方开始露出的红日,便将木头鞋挂在脖子上,紧了紧肩上的挎包,朝着远处的村庄走去。这位行乞的少年知道,今天会是个好日子,他要去的晋江东石镇的那个村庄,今天有个返乡的华侨要“做功德”。
少年向着要乞讨的村庄走去,消失在冬天早晨的寒气中。没有人想到,这个夜宿甘蔗园的乞讨少年,三十年过后竟然会站在首都的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奖,并先后成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商务系统劳动模范,八闽大地百姓赞赏的集团董事长、实业家。
这个少年名叫蔡天守,这一年,他十三岁。由于父亲早逝,家中失掉主要劳力,他在初中一年级时就辍学了。为了糊口生存,他跟着晋江一带人称“四脚益”的丐帮小头目,过着乞讨生活,白天走街串巷,夜宿田间檐下。少年提的那双木头鞋和背的挎包,就是帮主“四脚益”的乞讨工具。乞讨的时候,帮主两手穿上木头鞋,四脚跪地爬行,拖着挎包乞求人们施舍,所以人们叫他“四脚益”。“四脚益”在晋江一带名气不小,他以及他带的一帮小乞丐不偷不抢不打人骂人,人们可怜“四脚益”们,总是尽所能施舍。蔡天守跟着“四脚益”走遍老家晋江东石镇及周边的村落,遇上哪个村庄有华侨回乡“做功德”、普度、婚庆、祝寿等活动,他们就往那个村庄走,回乡感恩的华侨“做功德”,场面较大,对那些叫乞行讨的乡里乡亲,他们都会慷慨解囊。蔡天守生性机灵,成为帮主贴身的小喽哕,替帮主提木头鞋背挎包。一般情况下,蔡天守一天可以从帮主那里分到三毛钱的生活费,遇到华侨“做功德”大施舍,所获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做功德”是闽南华侨回乡时做的感恩施舍活动。闽南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是海外华侨最重要的祖籍地,也是华侨资本的聚集地,蔡天守的故乡晋江流行一句话“十户人家九户侨”,祖籍是晋江的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有两百多万人。晋江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土地贫瘠,淡水资源缺乏,在农业社会里,由于自然环境的,这里很难出现平原地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情景,更常见的是旱灾带来的颗粒无收与瘟疫盛行的惨状。身置大海环境,从小就看惯波涛汹涌的闽南人,习惯在飓风与大浪中搏击人生,习惯在辽阔的海洋中追求快乐,也养成海一般的吞吐万顷浪的胸襟与情怀,更因山高皇帝远、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而形成敢闯爱拼的精神。文化上,闽南人来自中原。自东晋之乱、五胡乱华始,中原文化开始南移,后经历过唐朝将士
...
目录:
第一篇 “爱拼”赢得一片新天地
第一章 鸡毛也耍飞上天
从甘蔗园走出的行乞少年
早熟早慧的乡村男孩
一盒“海堤”牌的尝试
当小工,学大买卖
打石场上小试牛刀
生意,就在生活中
建家与立业:从开米店到卖雅马哈
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第二章 “爱拼会赢”:三板斧砍出的服装天地
第一板斧:从吃的生意到穿的企业
第二板斧:出击常州毛纺厂
第三板斧:回到故乡坚持服装织造
第三章 明星企业的脚步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上市潮流中走自己的路
“树根与虫子”的辩证法
壮士断腕促转型
第二篇 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四章 “乡愁”:从小小的邮票到博大的雄心
从小的一个梦想
最重视的身份:梅塘村党支部书记
改变“梅塘”命运的第一榔头
第五章 振兴故乡的旅程
三年打下振兴农村的基础
乡情与一百万元的感召力
从民生最紧要的地方开始
当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
拆除“公妈厅”的风波
第六章 时代的乡村巨变
抓住梅塘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一三八工程”
把最难办的事留给自己做
盘活土地,村民人股办企业
新乡风,启民智,修民德
省委书记的关注与全国示范村的目标
“把梅塘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第三篇 挥师红色土地
第七章 天授机缘走进红色土地
省委书记的惊奇
红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